黃海濤 尹永學 崔向日
(延邊大學理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1 延邊大學美術學院
60歲以上城鎮老年人的家居環境設計
黃海濤 尹永學 崔向日1
(延邊大學理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人口老齡化;居住;室內設計
在老齡化的嚴峻形勢下,老年人居住環境的不完善尤為凸顯〔1〕。本文以社會調查問卷為基礎,以概率與數理統計方法為指導,以老年人工程學和無障礙設計理論為依據,分析設計特性與定性關系,對老年型住宅的設計提出4點要求,以促進設計者對老年型住宅的研究和設計。
1.1一般資料 2014年5月20日至2014年6月5日考察延吉市老年活動站、敬老院、老年公寓,發放問卷305份,有效收回300份,有效率98.36%。男136人,女164人;年齡60~74歲248人,75~89歲47人,≥90歲5人;身體狀況較好250人,一般39人,不理想11人;月收入<1 000元144人,1 000~1 999元117人,2 000~2 999元37人,≥3 000元2人;居住低層180人,中層86人,高層34人;居住面積50~69 m2102人,70~79 m273人,80~89 m252人,90~99 m238人,≥100 m235人。
1.2調查方法 利用文獻借鑒法和深度訪談法對問卷的設計進行修改〔2~4〕,內容包括人口基本特征,對家居環境的滿意度及設計需求,共16大項,58小項。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法對調查工作人員培訓,掌握標準方法與用語。由調查人員向老年人說明目的及提出問題,由老年人當場回答,并記錄。在以上問卷可信度、有效性分析基礎上,運用層次分析法原理,根據居住環境設計理論與建筑學理論〔5〕,建立模糊層次分析評價模型,得到權重系數。滿意程度判斷如下:非常滿意為4分,比較滿意3分,不滿意2分,非常不滿意1分〔6〕。根據各層次的權重依次整理出權重后的各項室內環境的綜合得分。8項指標對應P值(雙側)明顯<0.05,則表明在95%的可信度上,各變量與檢驗值(3)有顯著差異。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t檢驗。
2.1需求度方面 35.00%的老年人表示非常需求,21.33%較需求,43.67%不需求。對家居環境設計基本需求的達56.33%。
2.2滿意度權重系數確定 出入口設計過程中出入口的寬度對老年人居住的整體滿意度影響最大。陽臺設計過程中老年人最關心的是陽臺空間。見表1。
2.3各項滿意度權重及均值差值 以浴室為例,其在自由度299的P<0.05,因此在0.05水平上,浴室的綜合得分均值與檢驗值3差異顯著,均值差值為-0.153,表明浴室綜合得分均值在3之下,其對應值為2.847。即延邊當地的老年人對居住環境中浴室的整體滿意度為2.847,與最高滿意度4相比差值為1.153。因此,其整體滿意度未達到較滿意水平。見表1。對居住環境的設計“非常滿意”男性46人,女性51人,“比較滿意”男78人,女102人,“不滿意”男12人,女11人,無論男女,九成以上的老年人對當前居住環境比較滿意。60~74歲滿意的人數占97.97%,75~89歲占91.68%,≥90歲占60.00%,年齡越大滿意度指數越低,這充分說明老年人對居住環境的要求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大。

表1 權重系數與檢驗結果
一般老年人收入越高,其居住條件越好,即其對自己的居住環境滿意度高,因此在老年人的居住環境的設計過程中應偏向低收入人群。對于老年人的居住面積大小對居住環境設計滿意度影響不大,室內設施設計才是老年人所關心的。
目前的老年人居住室內設計因素中,廚房的整體設計是最符合當前老年人內心所期望的,而臥室和插座、開關及照明的整體設計并不能很好地為老年人的居住帶來最佳的感受,因此在日后要從老年人所需加強該方面的設計。
由于老年人性別、年齡、居住條件等的不同,導致其對居住環境設計方面的滿意度存在一定的差異,且差異主要表現在老年人對居住條件的生理需求方面,針對以上分析結論,根據《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7,8〕在老年人居住環境的設計方面提出4點建議:①注重便攜式設計 由于老年人生理因素的大大衰弱,通過相對省力便攜的設計,以彌補老年人身體功能的衰退。比如在室內插座、開關的高度要適量降低,以方便老年人操作。②注重安全性與個性的設計,要針對老年人身體各方面需要而進行專門性的設計,在起居室、客廳、臥室、衛生間等各要素設計中,要運用多項符合老年人要求的安全措施,凸顯出老年人居住的人性化空間。③注重參與性與多樣性的設計,以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特征為基礎,在對室內設施及空間的設計,要考慮到環境空間的公平性使用和可選的使用方式。以便為老年人提供到位、體貼的空間。④注重目標性與特殊性的設計,對于通用設計來說,提出針對單個目標體或目標群體具有特征的設計,比如在住宅室內環境中針對身體方面有障礙的人群(眼睛可視障礙人群),其照明度、室內色彩的辨識度,標識性可觸摸設計的重要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1張 萍,楊申茂,劉君敏.“在宅養老”住宅體系建設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13;(6):108-15.
2孫曉娥.深度訪談研究方法的實證論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2(3):1-6.
3郭 雩,何 理,石杰紅,等.地鐵不同人群疏散行為特征調查問卷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2;8(4):183-8.
4付華鵬,劉 揚,劉紅波,等.SF-36 健康調查量表用于城市貧困人群的信度和效度〔J〕.中國衛生統計,2004;10(2):244-6.
5高保真,黃南翼.老齡社會住宅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21-38.
6駱為祥,李建新.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年齡差異研究〔J〕.人口研究,2013;35(6):51-61.
7劉先覺.現代建筑理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106-68.
8朱禮智.現代養老院公寓室內設計初探〔J〕.林業機械與木工設備,2009;8(37):58-9.
尹永學(1972-),男,講師,博士,主要從事科學計算、數據分析研究。
崔向日(1970-),女,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環境設計研究。
黃海濤(1992-),男,碩士,主要從事統計學研究。
C915
A
1005-9202(2017)20-5172-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0.099
〔2016-02-10修回〕
(編輯 苑云杰/王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