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理學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與美國奧本大學統計學專業培養方案之比較研究*
■王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理學院)
契合當前大數據時代背景,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在統計學專業培養方案中提出了數理統計、金融統計、信息技術三大知識板塊,注重在經濟金融領域和信息領域對學生進行統計數據的模擬、分析、預測、決策等各項能力訓練。根據對國內其他兄弟高校以及教育合作伙伴美國奧本大學的交流調研,在查閱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對奧本大學統計學專業與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統計學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了對比分析,對當前影響我國本科生培養質量的原因進行了一定剖析,并對我校課程設置的改進方向提出了建議。
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奧本大學;統計學
應用統計學是一個寬口徑、融合型專業,主要是數理統計理論與方法在金融、經濟、信息等領域的應用,用統計方法解決相關領域中的實際問題,學習內容涉及數理統計、金融統計、信息技術三大知識板塊。在此新形勢下,在高等教育中探討專業課程體系結構與課程設置間的內在聯系,在教學實踐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指導意義[1-3]。
經過先后對中央財經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多所兄弟高校進行調研,以及與我校有合作教育關系的美國奧本大學的交流和網上查閱資料,獲得了上述國內外知名大學對于統計學專業培養方案設置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各高校統計學專業培養方案基本情況表
在此背景下,我校在統計學專業培養方案改革中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應用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1 具備扎實的數學基礎和數據獲取能力:具有扎實的數學基礎,接受嚴格的邏輯思維訓練,能夠將數學和統計學知識運用于經濟、金融學和信息技術,并能解決社會經濟、信息領域中的復雜問題;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目標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經濟、金融、信息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具有設計調查問卷、采集數據和預處理數據的基本能力。
2 能夠熟練使用現代工具并進行統計計算: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常用語言(如R語言)及一些數學軟件特別是統計軟件的使用(如SPSS或SAS),具有一定的軟件設計和軟件開發能力,能夠綜合運用統計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與奧本大學統計學專業課程設置如表2所示。從下表中可以看出,兩校的課程設置存在以下特點。
1 兩校課程設置范圍及內容基本相當,但我校本科統計學專業要求的總學分大大超過美國奧本大學要求的學分數,課程數量也相對較多。
2 在數學等基礎課設置方面,我校及國內幾所高校的統計學專業從大學一年級起開設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等課程,奧本大學開設的是微積分課程,到大學二年級才開始應用線性代數課程,說明奧本大學在數學類基礎課程的難度上較我校低。另外奧本大學沒有開設物理課程,我校開設了4學分的大學物理,說明我校比較注重理科基礎素質的培養。
3 奧本大學更為非常重視人文學科對于統計學專業學生的重要性,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開設了12學分的人文社會等課程。美國奧本大學開設了20學分,而且奧本大學人文社會藝術等課程占總學分的比例要遠遠超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此外,奧本大學選修課的范圍非常廣泛,而這12學分的人文學科在我校屬于必修課,受學校整體影響可選范圍較小。
4 我校的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總學分要求遠遠超過奧本大學。我校的專業課無論從課程設置數量上還是總學分數上都要超過美國的這所知名高校,究其原因是美國大學最后一年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可以選擇導師的科研項目進行研究,并提交研究報告,或者在導師指導下選擇兩三個專業方向的相關課程,而在我國大部分高校為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訓,專業課設置較多。近來我校也在獨立實踐環節增加了課時,如統計計算、實驗設計、抽樣調查、金融數學等課程,均配備了1~2學分的獨立實踐環節,以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表2 兩校課程設置之比較
上表中帶有“#”的課程均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統計系專業選修課程,綜上分析,與奧本大學統計學專業課程設置相比,我校總課時數量、必修課學分總數等都相對較多,其中多門課程,如回歸分析、統計計算、時間序列分析等課程也具有獨立實踐環節,但是在選修課這一層面,學生自主選擇的范圍要大大低于美國奧本大學。2007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要求“各高校通過降低必修課比例、加大選修課比例、減少課堂講授時數等,賦予大學生更多學習自主權。同時提高實踐課學分的比重”。這一文件以及對奧本大學培養方案的調查,對于我校的課程設置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看到,我校在統計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上并不遜于國外這所知名高校,但在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提高方面,我們還需更加努力。
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乃至我國的大學生課程設置中,有16學分為大學英語,且需要在英語四六級考試上花費大量時間,則大大縮短了學生可自主分配的學習時間,而奧本大學可將學時分配至其他人文社科課程,如歷史、文學、藝術等,引導學生從社會科學方面提高自身素質和文化底蘊。
2 目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青年教師占有很大比例,應進一步加大對青年教師培養與培訓的工作力度。例如我校開設文本數據分析與推薦系統、R語言等課程,是符合當前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青年教師亦應與時俱進,不斷接觸科技與社會前沿,加強與其它高等學校教師交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水平,從而促進本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
3 在專業教學計劃中應更加突出并優化實踐教學方案,制訂出實驗教學大綱,進一步大力加強實驗、實習、實踐等教學環節,特別要加強和規范畢業設計和各種實習工作,以保證應用型人才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1]潘赟,趙喜玲.以就業為導向的應用電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研究[J].河南科技,2013(6):252-253.
[2]葉鴻蔚,張薇,阮懷寧,鞠平.本科教學改革案例:河海大學2012版本科培養方案修訂[J].中國大學教學,2013(11):72-75.
[3]盧其威.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電氣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之比較研究[J].科技教育創新,2009(8):242-244.
G649
A
1008-2549(2017)03-0078-0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高教研究項目(2013GJYB15);北京市教委科技面上項目(KM20161123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