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院(457000)董志廣
免疫組技術是當前病理診斷的常見方法,病理技術環環相扣,任何一個環節的失控都會導致整個制片質量的下降[1]。因此,在利用免疫組化病理技術的過程當中要特別注意質量控制。本案選取了肝、腎組織進行切片,對比了質量控制前后的制片質量,分析了免疫組化病理技術質量控制的相關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①實驗對象:選取我院住院患者的肝和腎組織為對象。②實驗試劑:甲醛、二甲苯、無水乙醇、蘇木素染液、伊紅染液,均屬市售試劑。③實驗儀器:組織切片機(萊卡2235切片機)、YD-12P1.5智能環保型生物組織脫水機、YD-AB型生物組織攤烤片機、202-1AB型恒溫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及OLYMPUS BX51+Image pro plus圖像分析系統(日本進口)。
1.2 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的住院患者的肝、腎組織為研究對象,將所選研究標本常規脫水、透明、浸蠟、包埋后進行切片,面積:1.5cm×2.0cm,切片數量:70片。將所有切片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片。對照組為傳統病理切片,觀察組為行質量控制后的病理切片,利用顯微鏡觀察兩組免疫組化病理切片。對比兩組的病理資料,分析制片過程當中的質量控制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附表 兩組的制片質量比較[n(%)]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的制片質量,病理切片分級有優質片、良質片、差質片,其中有效制片率=(優質片數+良質片數)/總制片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以例數百分比[n(%)]表示計數資料,并利用進行檢驗,P<0.05說明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兩組制片結果如附表。由附表可以看出,相比于未行質量控制的對照組,行質量控制后,觀察組的制片質量明顯提高,有效制片率高達97.1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14%,差異具統計學意義(x2=2.675,P<0.05)。行質量控制后的觀察組,其制片結構更加清楚,著色也非常均勻,而未行質量控制的對照組,其制片結構雖然清晰,但著色不夠均勻,且有片裂、干涸等現象。
當前免疫組化病理技術質量控制問題主要體現在取材、組織切片、免疫組化試劑和免疫組化染色等方面,下面就這些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①取材:所選病變組織體積不當,或厚薄不均,或變性、壞死;標本組織位置記錄有誤或描述過于簡單等;取材后標本未及時處理或保存而遭到污染。對此,一方面要選擇適當的標本,另一方面要注意詳細記錄,正確描述,此外,還應將標本進行科學處理和保存,以保證制片質量。②組織切片:新鮮組織經固定才可保持細胞原有形態,否則會因水解酶作用而導致組織自溶,影響制片質量。對此,在切除組織標本后應及時將其置于固定液當中,以充分固定標本。另染色劑會影響染色效果,進而影響染片質量。對此,用于染色處理的試劑應及時更新,如酒精、二甲苯等,同時依蘇木素的著色能力適當調整細胞核的染色時間。③免疫組化試劑:免疫組化試劑質量的穩定性直接影響了病理診斷的準確性。為此要嚴格把關試劑的采購、配置和使用,要多對比多實驗選取合格的試劑。操作時嚴格依照本實驗室操作流程實施各項工作,以免出現各類質量問題。④免疫組化染色:要特別注意免疫組化的染色工作步驟,以提高制片質量。
本案研究結果顯示,行質量控制后的觀察組,其有效制率為97.14%,明顯高于未行質量控制的對照組(77.14%),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看出,行質量控制措施后,免疫組化制片質量得到明顯提高,這也為提高病理診斷的正確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