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471000)王紅艷 張超雁
疼痛是由傷害性的刺激對機體產生作用后出現的痛覺;經查閱資料獲知[1],對臨床大面積燒傷患者行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使患者疼痛感得到減輕。本次主要探討綜合護理用在大面積燒傷患者對其換藥疼痛減輕的效果,現表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所選84例研究對象均為大面積燒傷患者,納入時間在2015年7月~2016年5月,根據研究要求均分為兩組,在參照組42例中,女性20例,男性22例;年齡均值(34.59±4.17)歲。實驗組男性與女性患者均為21例;年齡中位值(35.02±3.20)歲。兩組臨床基礎資料(年齡、性別),經統計學分析后差異不明顯,即P>0.05,滿足本次研究要求。
1.2 護理方法
1.2.1 參照組僅行常規護理,護理內容有:每日定時打掃病房,開窗通風,確保病房空氣的清新新鮮;每日協助患者翻身與擦身,避免褥瘡;清潔患者的皮膚,保持清潔與健康,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仔細觀察,同時做好對應的記錄;若患者疼痛明顯,可遵照醫囑給予鎮痛藥止痛。
附表 兩組護理前后疼痛評分對比(±s,分)

附表 兩組護理前后疼痛評分對比(±s,分)
組別 數值(n) 護理前 護理后參照組 42 7.61±1.49 5.92±1.00實驗組 42 7.04±1.51 4.12±0.11 t值 / 1.7413 11.5954 P值 / 0.0854 0.0000
1.2.2 實驗組在參照組護理前提下行綜合護理,護理方式為:①換藥前護理:護理工作開展前便明確換藥的流程,因換藥前部分患者會出現抵觸心理,過于擔憂換藥帶來的疼痛,對此,護理人員需在換藥前便告知患者有關換藥時應注意的事項,提高患者換藥的配合度;②換藥中護理:對患者實施行為護理干預,通過行為護理將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患者換藥期間,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少其對疼痛的關注,可通過鼓勵患者或者音樂播放的形式進行,確保患者處于身心放松的狀態;③換藥后護理:換藥之后可對患者采取呼吸訓練與心理指導,做好換藥后的健康指導工作,耐心指導患者緩慢深呼吸;提高飲食指導與敷料更換的重視力度,使患者治愈信心得以增強。
1.3 療效評價 對患者護理前后換藥疼痛的情況進行評定,參考VAS評分[2]的標準進行,其中0分:無疼痛;1~3分:輕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處理數據,其中計量資料則通過(±s)表示,組間差異經t值檢驗,各組間數據對比后獲得的P值小于0.05時,表明統計學意義成立;若P值大于或等于0.05,則提示本次研究獲得的數據不具有可比性與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實驗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附表)。
大面積燒傷是一種危急重癥,死亡率較高,即使患者治療的效果可觀,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但亦會存在畸形等預后情況,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外加治療痛苦大、費用高以及周期長,因此增加了患者治療的痛苦。換藥是燒傷患者創面治愈的最基礎且直接的治療方式,但燒傷換藥產生的疼痛極為劇烈,嚴重的疼痛會增強機體交感神經的活動與外周阻力,升高血壓,進而對患者的治療產生不利影響。
科學、規范的護理措施是燒傷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內容,綜合合理的應用可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判定評估,通過有效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給患者合理的康復訓練。術前護理可使患者心理與生理處于最佳狀態;術中護理可使患者對換藥疼痛的注意力被轉移,通過鼓勵患者與音樂療法的應用促進分泌內源性鎮痛物質,舒緩患者的心理狀態;術后呼吸訓練的開展可使患者有節律性呼吸,在改善換氣功能的同時使患者焦慮、緊張的心理被消除。
在本文研究中,兩組護理前的疼痛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但對應護理措施實施后,實驗組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提示綜合護理用于大面積燒傷患者中護理中的效果確切,能有效減少患者的疼痛感,改善預后,建議進一步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