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473000)張林嬌
1.1 基本資料 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選取所在科室78例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統計分析,采用隨機數字法將所有的患者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實驗樣本為36例。參照組:男25例,女11例,患者的最大年齡是88歲,最小年齡是53歲,平均(69.6±8.6)歲。研究組:男24例,女12例,患者的最大年齡是87歲,最小年齡是56歲,平均(70.5±9.3)歲。本組研究中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可比,差異不顯著,P>0.05。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開展常規護理,研究組開展全程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1.2.1 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述哮喘疾病的相關知識,使其對哮喘疾病有全面的認識,從而進一步增強患者的疾病治療信心,同時使得患者能夠積極的配合治療[1]。結果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更高,生活質量改善,P<0.05。
附表 生活質量改善情況(±s)

附表 生活質量改善情況(±s)
組別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研究組 63.2±3.1 45.9±4.2 61.7±4.8 52.1±4.5參照組 51.9±4.7 38.6±5.2 52.8±4.9 58.6±3.7 t 16.181 8.804 10.460 8.995 P<0.05 <0.05 <0.05 <0.05
1.2.2 疾病控制 護理人員需針對哮喘發作刺激因素對患者進行指導,使患者能夠有效避免哮喘的發生,另外,護理人員需要隨時穩定患者的情緒,避免發生血糖波動等。
1.2.3 飲食干預 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飲食喜好指導開展科學合理、營養均衡的飲食計劃,嚴格控制患者對脂肪、鹽和糖的攝入量,囑咐多食新鮮的蔬果,幫助其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保持充足的休息時間。
1.2.4 康復訓練 等到患者的病情穩定后,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重視早期康復訓練的重要性,積極地鼓勵其下床進行早期功能訓練,同時可指導和陪同患者開展四肢關節運動、語言功能及吞咽肌群訓練,嚴格囑咐患者注意訓練時間及強度,循序漸進,同時在一邊進行耐心的指導[2]。
1.3 觀察指標 ①滿意度,滿意度評分標準:一級滿意度:總評分≥90分;二級滿意度:總評分80~90分;三級滿意度:總評分70~80分;不滿意度:總評分< 70分。
②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生活質量評分標準(QOL)進行評分,滿分60分,<20分生活質量極差;20~30分生活質量較差;30~40分為一般;40~50分為良好;>50分為質量優。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的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開展統計,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為計量資料,滿意度為計數資料,分別采用(±s),(n,%)表示,用t,x2檢驗。兩組數據差異明顯,即P<0.05。
2.1 滿意度比較研究組一級滿意10例,二級滿意14例,三級滿意10例,總滿意度94.44%;參照組一級滿意3例,二級滿意8例,三級滿意16例,總滿意75.00%,研究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的滿意度,P<0.05。
2.2 生活質量改善情況 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參照組,P<0.05,見附表。
3.1 支氣管哮喘發病的相關危險因素 ①宿主因素 主要包括遺傳易感性、個體特應性、氣道高反應性以及性別。具有哮喘家族史的患者以及患者家屬是進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對象,及時向患者告知遺傳因素是導致哮喘發病的主要因素,家族成員可在妊娠期及嬰幼兒期做到早發現、早診斷以及早治療等,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現上述誘發因素。②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對易感個體容易造成較大的影響,可加速患者的哮喘惡化,同時導致患者出現持續哮喘癥狀,主要包括變應原、職業性致敏物質、煙草、空氣污染、呼吸道感染以及飲食等。
3.2 護理效果 本次研究中,開展全程護理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干預,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94.44%)明顯高于參照組患者的滿意度(75%);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參照組;P<0.05,值得臨床進一步的學習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