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471000)尚巍 馬智曉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當前,臨床上多使用藥物治療急性腦梗死,但治療過程中,還應選擇一種切實有效的護理服務模式,以促進患者康復[1]。本文主要研究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運用舒適護理的效果,并將結果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根據護理方法分為兩組,每組41例。對照組男、女的比例為23∶18,年齡為43~69歲,平均年齡(56±1.62)歲。舒適組男、女的比例為24∶17,年齡為42~68歲,平均年齡(55±2.16)歲。兩組在男女比例、年齡等資料的對比上,P>0.05。
1.2 診斷、納入標準 本研究對象均符合相關疾病診斷標準,且均經腦CT證實;研究均與患者及家屬簽字同意。本次研究無合并嚴重肝腎等功能障礙患者,無合并精神障礙或意識障礙患者。

附表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n)
1.3 護理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舒適組則實施舒適護理,主要包括:①舒適的體位護理:護理人員可給予患者仰臥位,抬高患者頭部,并將其向患側傾斜;②舒適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及時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并根據評估的結果行針對性、舒適性的心理干預:如對于有急躁、焦慮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其心理安慰和疏導,告知患者疾病發病因素、治療原則及應注意的事項等,以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進而緩解或消除不良心理情緒;對于有抑郁、絕望的患者,護理人員可向其介紹治療成功的案例,并幫助患者重新樹立起積極、樂觀的心態,進而提升患者治療的信心。③舒適的皮膚護理:急性腦梗死患者須長期臥床休養,極易發生褥瘡或濕疹;因此,護理人員應不定期協助患者翻身,并定期對受壓的部位進行按摩,以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④舒適的口腔護理:急性腦梗死患者口腔極易滋生細菌,進而引發感染或口腔潰瘍;因此,護理人員應定期采用1~3%的過氧化氫擦拭口腔。
1.4 效果評定 記錄兩組護理以后并發癥發生的情況,同時,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平均住院天數等,并采用本院自擬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護理以后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評定,滿分為100分,分數在86分及以上為非常滿意,分數在65~85分之間為滿意;分數不足65分為不滿意。
1.5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19.0軟件實現統計學分析,計數數據使用(n)、(%)表示,計量數據使用(±s)表示,檢驗后若P<0.05,提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并發癥舒適組護理以后出現血栓1例、偏癱1例,發生率為4.88%;常規組護理以后出現褥瘡1例、血栓3例、偏癱5例,發生率為21.9%,舒適組護理以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組,組間對比P<0.05。
2.2 對比兩組平均住院天數 舒適組護理以后平均住院天數(7.16±1.65)天,常規組護理以后平均住院天數(11.62±2.58)天,組間對比P<0.05。
2.3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舒適組護理以后總滿意度高于常規組,組間對比P<0.05,見附表。
急性腦梗死的病情進展較快、致殘率及復發率較高,極易危及患者生活的質量。當前,臨床上對于急性腦梗死方法較多,且療效確切;但治療過程中,極易因患者、環境等因素,影響到治療的效果[2]。舒適護理作為臨床常用的護理服務模式,其能夠從患者心理、生理方面出發,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護理服務,進而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本次研究中,實施舒適護理的舒適組,其護理以后并發癥發生率、平均住院天數及護理總滿意度等均優于常規組,P<0.05,與劉靜等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顯著,且有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幾率,進而改善醫患關系,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