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467000)王新會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熱性驚厥小兒80例,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患兒40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7例;患兒年齡均于0.6~3.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92±0.34)歲。觀察組中,男19例,女21例;患兒年齡均于0.5~3.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80±0.3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主要進行基礎的護理干預。觀察組選擇常規護理+優質護理,具體包括:①環境護理。給予患兒護理的同時要注重護理環境,確保其處于安靜狀態,保證患兒不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②高熱護理。護理人員要及時為患兒行藥物降溫或是物理降溫,如果患兒體溫超過39℃,則要將濕毛巾/冰袋放在患兒的額頭與腋下,同時用酒精或者溫水擦拭患兒身體,給予患兒及時有效的對癥處理;③驚厥護理。如果患兒發生了驚厥,則要保持患兒呼吸順暢,及時清除患兒口腔中的異物;④健康指導。護理人員要及時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叮囑患兒家屬平時要讓患兒多參加戶外活動與體育鍛煉,要持之以恒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與抵抗力;⑤飲食指導。護理人員要叮囑家屬為患兒安排合理的膳食,讓患兒按時起居,并指導家屬科學育兒。叮囑家屬為小兒定期預防接種,鼓勵母乳喂養,季節變化時要及時為小兒添減衣服,不可讓小兒穿得太厚或太薄[1]。
附表 兩組患兒護理干預效果比較[n,±s]

附表 兩組患兒護理干預效果比較[n,±s]
組別 n 體溫 家屬疾病掌握程度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 40 36.57±0.32 89.94±5.91 9.54±0.23對照組 40 37.39±0.25 81.27±7.63 8.17±1.03 t / 9.461 5.743 8.685 P / <0.05 <0.05 <0.05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護理干預效果,包括患兒體溫、家屬疾病掌握程度、護理滿意度;比較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及并發癥情況。效果判定標準[2]:此次實驗中患兒臨床護理效果分為三種:顯效、有效、無效。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采用SPSS20.0,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X2檢驗),若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則以P<0.05來表示。
2.1 兩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在臨床護理效果方面,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護理干預效果比較,見附表。
2.2 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顯效28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0%,對照組顯效15例,有效1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82.5%。觀察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同樣存在統計學意義。
小兒熱性驚厥屬臨床常見急癥,患兒會突然持續高熱而引起熱性驚厥,有研究結果顯示,小兒熱性驚厥發病率大約為8.5%,多發于6個月~3歲嬰幼兒,反復高熱驚厥患兒約為34%。臨床治療時要注重小兒高熱驚厥的控制,快速為患兒做降溫處理,盡量避免患兒出現反復高熱驚厥,與此同時應給予患兒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確保臨床治療工作有序開展。
優質護理服務強調以患者為中心,不斷加強各項基礎護理,嚴格落實各項護理責任制,并持續加深護理專業內涵。此次實驗選擇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熱性驚厥小兒80例,將患兒根據其護理干預模式分為兩組進行實驗,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觀察組選擇常規護理+優質護理,給予患兒良好的環境護理,及時進行高熱護理與驚厥護理,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指導與飲食指導,確?;純翰∏榈玫接行Э刂疲R床相關癥狀得以對癥處理。觀察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7.5%)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7.5%);觀察組臨床護理效果(95.0%)優于對照組(82.5%)。
綜上所述,在為熱性驚厥小兒開展護理工作的過程中,應用優質護理模式,有利于改善臨床癥狀及護理效果,患兒治療期間并發癥少,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