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471000)楊向亞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68例ICU心臟術后患者作為研究資料。隨機分為兩組各34例。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齡為40歲~58歲,平均年齡為(46.82±3.52)歲;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齡為38歲~58歲,平均年齡為(46.82±3.41)歲。對兩組基本資料進行對比處理,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包含急救護理、藥物指導、健康教育及并發癥預防等。
1.2.2 觀察組 對觀察組患者在急救護理、藥物指導、健康教育及并發癥預防等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治療:①生命體征監測,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早期康復治療必須加強心電監護,確保患者心率在基線心率20次/min以內,收縮壓上升20mmHg內,若超過上述范圍,則應當停止活動,避免發生風險[1]。②呼吸功能護理,首先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訓練,避免出現肺不張情況;若患者需要坐起,則需協助患者按住胸部切口,避免因為過度振動導致胸部切口疼痛,若疼痛嚴重,可以利用少量鎮痛藥進行緩解,避免疼痛嚴重導致呼吸過淺,引發肺不張及低氧血癥[2]。③運動訓練,醫護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的運動康復訓練,首先從床上坐起活動開始,隨后進行下肢運動和床邊運動,并指導患者進行自我進食。對于病情不穩定的患者,可利用輔助設施進行懸吊運動治療。④低溫治療,在術后轉入ICU時需要對患者身體采取保暖措施,可以利用暖風機復溫,對吸入氣體加溫。若血容量不足,還需要注重補充血容量。

附表 兩組患者恢復情況和護理滿意度比較分析(X±S)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恢復情況和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分析。護理滿意度用百分制護理問卷進行評價,分數越高,護理滿意度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恢復情況和護理滿意度比較分析 分析附表可知,觀察組患者氣管插管拔出時間、ICU監護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而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ICU心臟手術屬于較大型的手術,對患者實施早期康復治療教育有明顯的效果,首先加強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檢測,依據患者病情變化給予患者早期康復干預。其次依據患者的呼吸功能、運動功能等做好對應護理。另外通過運動訓練后,一般恢復正常的患者,在術后3d~5d便可以進行下床活動,進行簡單運動。此外醫護人員還需要注重對患者的心理干預,通過舒緩的音樂和聊天等方式,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本次研究對早期康復治療對ICU心臟術后患者的影響進行了探討,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氣管插管拔出時間、ICU監護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而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對患者實施早期康復治療利于加快患者身體機能的恢復,促使患者盡早接觸氣管插管,脫離ICU監護,保持穩定的恢復狀態,且能夠獲得患者的認可,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早期康復治療,改善醫患關系,對提高療效有一定的作用。
綜上所述,將早期康復治療應用在ICU心臟術后患者治療中,對改善患者預后,促使患者盡快康復有明顯的作用,且能夠促使患者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臨床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