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450000)王靈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來我院進行靜脈輸液的8000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將2015年度的4000名患者作為A組,將2016年度的4000名患者作為B組。A組中男1721名,女2279名,年齡分布在15~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81±6.21)歲;B組中男1904名,女2096名,年齡分布在16~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58±4.94)歲。對比AB兩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性資料,發現并無明顯的差異,具有可比性。

附表 兩組患者滿意度、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1.2 方法
(1)A組:對A組的常規管理措施有:對患者進行身體檢測和病情判斷,再依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為患者選出適合的注射藥物,之后再為患者進行穿刺和拔針上的護理。(2)B組:實施安全管理措施,具體有:①完善靜脈輸液的管理制度,比如:在對病情特殊患者進行靜脈輸液時,做到令患者本人或家屬進行簽字制度;在對特殊藥物的管理上,務必要確保護理人員能夠熟悉掌握制度;建立對患者進行靜脈輸液無菌技術操作制度;建立良好的醫患溝通制度;完善對于靜脈輸液相關醫療廢物的管理制度等。②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在對患者進行姓名查對時,護理人員一定要保證自己的發音是準確、到位的,確保患者不會聽錯;減少輸錯藥物的可能性。③規范操作流程:靜脈輸液時要保證是在無菌的環境下操作的;在完成注射藥物配制后,切不可停放過久的時間[1],防止其受到其他細菌的感染;在對患者輸液時,護理人員要特別注意輸液時速度的控制,確保每位患者都能在舒適的狀態下完成整個輸液進程;認真填寫輸液卡上的內容,保證數據和藥物不會被寫錯;此外,護理人員還應當做到時刻對患者在輸液時的反應進行觀察,一旦發現身體出現不適或者過敏的患者,應當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補救或者立即通知醫生過來進行處理。④輸液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在正式對患者進行輸液之前,應及時告知患者所輸藥物的具體名字和功能,并提醒患者應當注意的事項;對患者是否存在藥物過敏進行詢問和檢測;選擇合適部位的靜脈,對患者進行穿刺[2];加強對正在輸液患者的觀察,尤其是對于那些年齡尚小、病情特殊或者老年人群體來說十分重要;輸液全部結束后,謹慎地為患者取出針頭,并用無菌棉球對患者的穿刺部位進行保護;提醒患者在輸液過后,不宜立即做重活或者用穿刺過后的手臂拿重物,避免患者的穿刺部位發生皮下淤血。⑤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在護理人員上崗之前,對其進行責任心做定期的安全意識教育培訓,讓每位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生命安全予以重視,并且在工作中能夠有責任感;對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術進行專業培訓和模擬演練,強化護理人員熟練掌握操作技術的重要性。
通過在兩年時間內對8000名進行靜脈輸液的患者采取方式不同的管理措施,發現B組的患者滿意度(98%)高于A組的患者滿意度(90%),且B組的靜脈輸液不良事件發生率(19.5%)小于A組的靜脈輸液不良事件發生率(30.1%),詳見附表。
靜脈注液作為一種比較常用的治療手段,雖然在操作上看似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容易使患者發生藥物的不良反應或者其他并發癥。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之下,患者在對靜脈輸液時產生的抱怨也有上升趨勢,這對于醫院正常的輸液工作將會帶來很大的困擾。安全管理在降低靜脈輸液風險上具有現實性的意義,可以有效幫助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且對于減少輸液時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