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第二附屬醫院(462000)毛彥翠
脛骨平臺骨折多為墜落、暴力撞擊所致,屬于骨科較為常見的關節內骨折[1][2]。目前手術治療是該類患者優選治療方案,同時輔以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促進關節面解剖復位與固定,減少臨床致殘率[3]。本研究將觀察早期康復護理對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療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由臨床X線、磁共振成像檢測確診,均行加壓鋼板與內固定術治療,患者與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參與,排除伴有嚴重精神疾病者、肝腎功能異常者、依從性較差者。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39例。觀察組:男24例,女15例;年齡23~71歲,平均年齡(42.75±3.65)歲。對照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1.94±3.42)歲。兩組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選者臨床治療方案一致。對照組采取臨床常規護理,給予常規健康宣教、疾病恢復護理等。觀察組則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具體步驟如下:①心理護理:因患者骨折發生突然且伴有功能障礙與疼痛等諸多現象,患者難免會產生悲觀與憂慮心理,此時護理人員要及時與其溝通,講述疾病知識、治療意義與術后康復鍛煉預期效果等,給予其鼓勵與安慰,以端正其治療態度,提升治療信心;②疼痛護理:疼痛是骨折后與術后患者必須面臨的問題,故應向患者普及疼痛相關知識,并講述疼痛劇烈可誘發的不良事件,以提升其認知度,利于其自我調整心態以正視疼痛,同時可采取放松療法、自我行為療法以分散患者注意力,緩解疼痛程度,并依據患者疼痛情況遵醫囑給予藥物干預;③功能鍛煉:向患者講述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讓患者了解通過積極功能鍛煉對康復的影響,以強化患者的關注度與參與性。依據患者病情恢復制定個體化鍛煉方案,耐心、仔細協助患者展開功能鍛煉,于術后第2d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術后第3d行持續被動訓練與非負重主動訓練,同時依據骨折愈合情況,循序漸進引導患者行負重鍛煉。同時指導患者進行早期的直腿抬高訓練,2~3次/d,30min/次,以患者耐受為主,逐漸增加鍛煉強度,同時可適量加以屈膝、仰腳、仰臥屈膝、屈髖等運動,促進機體恢復。
附表1 兩組術后恢復相關指標對比(±s,d)

附表1 兩組術后恢復相關指標對比(±s,d)
組別 完全負重時間 骨折愈合時間 住院時間對照組(n=39) 136.42±35.96 122.36±24.12 30.16±5.23觀察組(n=39) 89.57±32.14 78.85±21.47 19.85±4.92 t 6.066 8.415 8.967 P<0.05 <0.05 <0.05

附表2 兩組膝關節功能恢復對比[n(%)]
1.3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術后康復效果。觀察患者癥狀表現、X線檢測結果,以利于判斷記錄兩組住院時間、完全負重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等,依據紐約特種外科醫院膝關節評分標準評估患者膝關節功能,其中得分>85分為優;得分≥70分為良;得分≥60分為中,得分<60分為差[4]。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恢復相關指標 觀察組完全負重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膝關節功能 觀察組術后膝關節功能康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脛骨平臺骨折為臨床上較為多見的膝關節創傷性骨折,多因外界暴力創傷所致。目前我國社會老齡化問題不斷加深,加之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從而導致臨床脛骨平臺骨折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臨床上診治和護理工作的重點[5]。目前該病的治療多以手術治療為主,但若治療處理不當對膝關節功能及預后影響較大,加之術后極易形成廣泛粘連,可阻礙患者術后關節功能恢復,基于此在臨床積極治療干預前提下,給予患者早期康復干預以改善廣泛粘連、促進關節功能恢復極為重要[6]。
臨床諸多研究證實,于早期引導患者進行科學、正確的康復功能鍛煉對患者術后康復可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早期康復護理是在有效注重人文關懷的理念下,以滿足患者實際需求為宗旨,進而為患者制定出的詳細、全面的早期康復護理計劃,以為患者實施個體化指導和服務。近年來我國醫療模式不斷改變,臨床心理干預已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于早期康復護理中實施心理指導利于為患者提供心理、精神上的支持,以協助患者解除心理危機,消除其負面情緒,對患者術后康復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術后疼痛為該類患者術后急需解決的重點問題,對疼痛進行有效干預利于降低術后相關并發癥,提升其抗痛能力,并為早期功能鍛煉提供必要的條件支持。功能鍛煉為早期康復護理實施的重要步驟,系統、科學的術后功能鍛煉利于協助患者盡早恢復膝關節功能,顯著促進患者遠期肢體功能的改善,縮短恢復過程,提升術后康復質量,促進其以更好的身心狀態融入工作與生活。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完全負重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術后膝關節功能康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表明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促進骨折愈合,改善膝關節功能,縮短治療時間,進而減輕患者與家庭身心負擔。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利于改善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患者膝關節功能,縮短骨折愈合時間,提升患者康復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