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艷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顯,雖然各院校對此做了大量工作,從多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嘗試,但是收效差強人意,學生仍普遍存在“就業難”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是各高職院校高技術職業人才培養的教育體系尚未完善,缺乏統一規劃;二是未能針對企業崗位特色形成相關的配套課程;三是職業素質教育未能貫穿學生整個在校期間,僅有的一兩門職業生涯規劃公選課不能滿足學生需求,使學生對于自己的職業選擇和職業生涯不能實現有效的設計和規劃。針對這種情況,《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魏星、蘭海濤,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一書,通過總結現有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結合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職業素質教育體系建設實踐經驗,歸納出了高職院校培養高水平技術人才的發展途徑,對當前各高等職業院校開展學生職業素質教育體系建設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該書內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包括五章,主要是對當前職業素質教育相關理論成果的總結和梳理。第一章通過國內外高校職業素質教育研究成果的介紹,對職業素質的特征、內涵進行了詮釋,具體到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主要總結了當前相關教育理論的研究方向、研究側重點以及素質教育中仍存在的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具體方法、實踐探索。第二章和第三章從思想道德、文化、身體、合作、公關、心理等方面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進行了論述。第四章分析了包括職業精神、職業個性、社交禮儀和自我管理四個方面在內的職業素養問題。第五章則從企業崗位和業務實際需求角度,論述了學校教育體系與企業文化之間的關系,并以重慶能源行業為例,提出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要結合企業實際業務特點,要針對某種職業崗位的特有需求培養學生職業素質,要注重基礎技能與專業技能相融合,滿足企業業務實際需求。下篇包括后面四章內容,從實踐角度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質教育體系建設的具體方法和措施展開了概述。第六章分析了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職業素質教育體系的特征和內涵、取得的主要成效以及對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體系建設的意義。第七章到第八章呈現了學生職業素質教育體系建設的具體措施,包括機制與隊伍建設、制度建設、職業素質網絡平臺建設、校園文化平臺建設、學生創業創新發展平臺建設等幾個方面。第九章具體到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層次,詳細介紹了學生職業素質拓展活動方案的設計、實施環節,分析了活動組織建設的成效,為高職院校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職業素質教育體系建設示范模版。
該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作者對高職院校職業素質教育開展的必要性與具體措施進行了詳細介紹,認為學校應該結合自身專業設置實際,通過對社會、行業、企業對高技能人才能力的實際需求的調查分析,總結歸納出學校職業素質教育建設的方向。尤其難得的是,作者以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職業素質教育體系為例,結合其成功經驗,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建議,例如建設職業素質網絡平臺,開發學生職前教育網絡學堂,使學生可以通過平臺登錄建立自己的職業發展檔案,也可選修相關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進行在線學習與考核;同時便于老師在平臺登錄以對學校各院系學生狀況進行匯總管理,在線指導學生職業規劃,發布重要公告,為學生及時獲取針對性就業信息提供幫助。此外,書中還詳細介紹開展學生職業素質拓展活動、建設校園文化平臺和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等措施。同時,該書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交融,提出要以企業用人需求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業務實操能力,構建學生素質教育基地,為學生營造企業實際環境,幫助學生設計規劃自己的職業選擇和職業生涯。這些為廣大高職院校教育改革提供了寶貴的可資借鑒的經驗,可作為素質教育改革指導書籍參閱。
(作者系重慶能源職業學院講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