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英
去年以來,德陽市以村黨組織換屆為契機,在293個市級貧困村深入實施“三強書記”頭雁扶貧工程,著力選派政治素質強、黨建業務強、帶富能力強的“三強”書記,為貧困村打造一支迎難求進、能打硬仗的帶頭人隊伍。同時,以黨組織書記的引領帶動為動力,以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聚合力,助推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今年上半年,全市8163戶18777人年度減貧任務全部完成,為德陽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頭雁帶對方向,群雁才能振翅高飛
頭雁是定力,決定雁群“飛何方”。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就是脫貧奔康的領頭雁,任何時候都不能缺乏堅定的政治定力,必須政治素質強。
選優配強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德陽市明確提出“四看四不看”:即看黨性修養、看政策把握、看干事能力、看工作作風,不看年齡大小,不看黨齡長短,不看出身何處,不看崗位經歷。全市293名貧困村黨組織書記中,新任86名,致富帶頭人60名,回引外出成功人士14名,從市縣部門或鄉鎮下派19名。
“去年換屆,要想當書記,必須通過‘史上最嚴的審查關,犯過一丁點兒錯誤都無法過關。”中江縣倉山鎮響灘村黨支部書記隆道學記憶猶新。
去年,市、縣組織部門會同紀委、信訪、公安、民政、衛計等15個部門,建立專門資格審查聯席會,全面審查人選資格條件、考察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能力,充分聽取知情人意見,了解群眾滿意度。其中,7人因脫貧攻堅精神狀態不佳被約談,16人分別因違法違紀、查核存疑、民主測評不合格被“放下”。
“貧困村黨組織書記不僅僅是把村上的一般性事務處理好,更要從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的高度出發,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保持頑強的工作作風和拼勁,滿腔熱情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道。
頭雁志存高遠,群雁才會協力向前
頭雁是責任,決定雁群“飛多高”。農村黨組織書記必須黨建業務強,才能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到黨員隊伍的教育管理中去,進而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廣大農民群眾脫貧奔康。
“今年要講好黨課、搞好‘主題黨日,力爭與每一位黨員交心談心……”這是綿竹市遵道鎮棚花村黨支部書記付少平在今年《黨支部工作手冊》上寫下的年度黨建工作計劃,各項活動也都一一記錄在手冊上。“我經常回過頭看這些記錄,總能找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法。”
談起黨建工作,付少平就滔滔不絕:“通過‘兩學一做,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村黨支部書記不僅要做干事創業的‘有心人、貧困群眾的‘知心人,更要做政治方向的‘明白人,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圍繞“強‘四好促富民”行動,付少平找準黨建和扶貧的結合點,在“三會一課”中,以討論扶貧、研究扶貧為重點;在“主題黨日”活動中,帶領黨員進貧困戶家中摸實情、聽意見;在“農民夜校”課堂上,帶頭講感恩課、扶志課,引導群眾增強脫貧信心和決心;在黨員“亮身份”中,新增“脫貧政策宣傳崗”“搶種搶收突擊崗”“農業技術指導崗”“好習慣好風氣勸導崗”……
“實踐證明,黨建強則發展強。我們把黨建業務強作為選配貧困村黨組織書記的重要標準,正是對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考量。”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書記們必須立足黨建職能,抓好班子、夯實基礎,以黨建統領農村全局,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頭雁迎風奮力,群雁才愿始終跟隨
頭雁是擔當,決定雁群“飛多遠”。帶領群眾致富,要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因此,貧困村黨組織書記不僅要讓自己富起來,還要帶領群眾富起來,這就要求書記們必須具有發展產業的帶富能力。
圍繞這一目標,德陽堅持市、縣統籌,每年選派一批貧困村黨組織書記赴山東、湖北和省內其他市州考察學習,找準差距不足,開拓思路眼界,發展特色產業。
“2015年脫貧10戶27人,2016年整村脫貧摘帽。2017年,青花椒產業基地掛果面積達6000畝,產量300余萬斤,銷售收入2000余萬元,帶動1300戶,人均增收3000余元。”這是羅江縣蟠龍鎮合圣村黨支部書記曾君輝交出的答卷。
為盤活閑置山坡土地資源,曾君輝受市上培訓啟發,多次組織村組干部和黨員群眾代表、貧困戶代表前往重慶江津、成都彭州等地學習、考察,通過外出參觀調研、聘請專家反復論證,結合本地區地貌、土壤、氣候等客觀條件,決定將九葉青花椒作為村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一定要讓全村的貧困戶都種上花椒。”曾君輝找準產業后,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根據致貧原因和個人意愿,提出“自耕自種、代耕代種、義務幫扶”三種模式讓全村39戶貧困戶主動融入青花椒產業發展。
很快,建在海拔300~600米以上坡地、面積近1000畝的青花椒扶貧產業園初具雛形。
“發展一個產業易,管理一個產業難。”曾君輝提議,黨支部牽頭,把種植大戶、一般群眾和貧困戶組織起來,抱團發展。很快,村上成立合峰青花椒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品質、統一銷售。同時,村上還組建了2支20余人的“土專家”隊伍,常年為種植戶特別是貧困戶免費提供技術服務。
前段時間,近70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潘義模把一筐筐青花椒從火三輪搬下車,用帕子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激動地說:“一筐花椒就能賣四五百元,增收致富沒問題!感謝曾書記,感謝黨!”
“我這個人其實很‘自私,我想,只要老百姓腰包鼓了、日子好了,就不會一天為了雞毛蒜皮的事鬧矛盾、找麻煩了,這樣,我這個書記也要輕松些。”曾君輝樂呵呵地說道。
這位村黨支部書記的“私心”,恰恰是最大的“公心”,這也正是德陽“頭雁扶貧工程”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的一個縮影。
(作者單位:德陽市委組織部)
(責編:余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