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章強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25.203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配電網安全、經濟性提出了較高要求,中低壓線路是配電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配電網安全運行具有很大影響。如何降低中低壓配電網線損、提高輸電經濟性,已經成為眾多人員研究的主要問題。本文主要對某配電網的中低壓線損管理工作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提出了相關措施,希望可以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配電網 低壓線損 管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9(a)-0203-02
線損率是衡量配電網低壓線損管理的主要性能指標,對整個電網公司線損管理產生了很大影響。因此必須對配電網中低壓線損管理工作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提出解決措施。同時還要以信息化為基礎,實施精細化管理,促進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
1 線損原因及實施線損管理的意義
第一,線損定義。線損表示電能傳輸中,受輸電、變電、配電和營銷管理活動等影響,導致電網傳輸中產生了電能損失,可以將其分為管理線損和技術線損。線損率主要表示線損在電量中占有的電量百分比。
第二,線損產生原因。一方面是線路發熱產生了損耗。受電力線路自身材質影響,導致供電系統不能采用全超導線路,因此必須借助導線傳輸,在傳輸中因發熱而產生多種電能損失,主要包括導線截面積、長度與濕度等,均是線路損耗;另一方面,管理因素產生的線損。由于各級供電管理單位管理水平不等,導致供售電抄表時間不一致,在實際管理中經常出現周期性維護不當、抄表管理不規范、偷漏電及違章用電等行為,產生了較多的電能損耗,此種線損是因沒有嚴格落實線損管理制度造成的;最后一方面,磁導因素產生的線損。一般情況下,磁場主要是電氣設備傳輸電能時發生電磁轉換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由于交變磁場的作用,在電氣設備的鐵芯中產生了磁滯和渦流使鐵芯發熱,從而產生了電能損耗,稱之為勵磁損耗。
2 線損管理現狀分析
2.1 線損管理現狀
第一,建立線損管理體系,制定線損管理制度。當前按照供區范圍,各單位成立了以總經理為組長的線損管理領導小組,發展策劃部歸口線損管理,運維檢修部負責技術線損,營銷部負責管理線損,調度控制中心負責網絡損耗管理,同時制定了線損管理考核辦法。第二,落實線損“四分”管理制度,下達“四分”線損指標,實行分區、分壓、分元件、分臺區限速管理與考核,可有效、準確、及時發現線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第三,加強線損基礎數據管理,加強計量裝置管理。強力推進營配貫通工作,完善“站—線—變—戶”等基礎資料。及時更新運維PMS、GIS和營銷SG186系統的檔案基礎數據等,規范電網拓撲、設備、用戶檔案、計量表計等基礎臺賬管理。確保配電網線臺、臺戶關系與現場實際情況一致。開展計量裝置周期輪換。第四,從分壓線損率指標分析,10kv及以下分壓線損電量占公司線損電量的絕大部分,10kv及以下線損電量占比接近80%。
2.2 了解線損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強化“四分”線損指標檢測分析。目前公司建立了常態“四分”線損指標監測處理閉環機制。二是強化線損異常整改閉環管理。市公司和各縣公司按月對指標異常情況深入開展分析。要求各縣公司每月15日前,對上月異常指標整改情況及本月異常分析結果報發展策劃部備案。三是強化計劃指標執行情況分析。按月、季度組織召開線損月度分析例會,開展執行情況分析,及時解決指標異動和管理難題,提高線損指標執行的均衡性。四是深化理論線損的降損指導作用。結合每年的線損理論計算工作的計算結果和分析報告,定位線損管理薄弱環節,制定年度降損方案。五是做好專業線損管理工作。加強管理降損工作力度,強化業擴和辦公用電管理,制定用電檢查方案,強化抄表質量管理,重點檢查分析長期零點量用戶,杜絕“跑冒滴漏”。加快智能電表安裝,實現全覆蓋、全采集,深化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應用,提升電量采集成功率和自動采集比例。加強技術降損工作力度,優化電網經濟運行方式,實施雙主變站拉停一臺輕載變等降損措施,選定10條10kv線路開展專項高損治理工作,加強三相不平衡治理和無功電壓管理,結合技改大修需求提出高損元件治理方案。六是加強專業協同配合,推進一體化電量與線損管理系統建設。營銷、運檢、調控等部門要統一思路,強化專業協同,深化系統基礎數據治理,實現營配貫通助推同期線損系統建設。
2.3 線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各縣公司未把線損管理作為企業的核心工作來抓,年度降損計劃、措施未有效落實,特別是供電所線損管理工作不到位,線損指標分解、考核不嚴。在臺區線損管理方面,未真正開展分臺區線損統計,或統計數據失真,未對線損異常的臺區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治理。第二,供、售電抄表不同期對線損指標的影響。按照傳統抄表例日,供售電量仍然存在5~10d左右的抄表時間差,造成分線、分臺區線損統計數據不準確。供電量抄表時間為每月25日零點,為確保電費回收,農村居民售電量抄表時間為每月1~10日,中小工業用戶抄表時間為10~20日,大客戶抄表時間為20~25日,統計線損率難以反映月度線損真實狀況,線損指標異常不能量化分析,管理上的原因不能真實暴露出來,給線損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目前公司已實現智能表全覆蓋,抄表例日正在逐月調整過程中。第三,線路、臺區基礎檔案管理混亂。運維PMS、GIS和營銷SG186系統中的基礎檔案不清晰,營配貫通工作未取得預期進展,對10kv線路的線損管理造成了較大影響。第四,線損管理工作目前缺乏一套指標監控系統支撐,導致線損統計工作主要利用傳統手工方式,不能真實掌握線損數據。
3 線損管理工作采取的措施
第一,構建制度規范線損管理。首先明確各個部門線損管理職責,構建完善的動態工作管理體系,為線損常態化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嚴格落實線損管理制度、考核指標、考核范圍及考核標準。然后,制定明確的流程,實施業務規范化管理。為了保證用電檢查與抄表規范化進展,將責任落實到人,及時對客戶端用電情況進行檢查。同時還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時對線損異常情況進行跟蹤,加強考核力度,減少估抄、漏抄、錯抄等問題。endprint
第二,提高計量終端安裝及上線率。積極做好電能表更換與改造工作,加快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裝置安裝及調試,實現遠程集抄、在線實時監控。
第三,在線損管理系統中對線路、及臺區線損實施“每天一算”,每天及時對線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利用統一數據原則及時對電量缺失及設備故障進行處理,如表1所示。
4 線損管理的實際應用
開展線損管理工作對于電網企業來說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必須加強線損率指標實時監控,推進營配貫通工作,完成一體化電量與線損管理系統建設取得實效,實現供售電量同期抄表管理,還原真實線損率統計工作,強化線損指標異常分析和及時治理。
第一,通過線損指標分析,當線損指標突變等能發現設備運行故障。及時對線損率指標進行跟蹤,進行現場設備檢查,處理設備異常情況。第二,根據線損統計結果合理調整配網運行方式。發現線路臺區重載情況,并采用了測負荷、夜巡查等方式,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第三,根據對比線損率歷史數據查處竊電等行為。經過分析發現,及時查處違章用電、竊電行為,減少了電能損失。
5 制定未來發展方向
第一,加快智能電表安裝及采集信心系統建設,線—變—戶拓撲關系清理、異常數據治理工作,促進營配調貫通工作全面完成。實現“線—臺—戶”掛接關系的一一對應。第二,提高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利用率,減少人工干預,加強抄表管理,實現分線、分臺區線損實時統計,減少人工統計量,提高準確性。持續開展用電檢查工作,加強竊電管理。同時還要增加相應的功能,例如根據線損理論計算設定值,一旦線路實際計算損率出現偏差,系統就會自動提醒及時報告異常,并對運行延長情況進行分析,掌握線路異常原因,并減少電量流失。第三,升級系統能自動更新拓撲關系。當升級GIS和營銷SG186系統,實現數據共享操作,更新“線—變—戶”拓撲關系,提高準確率。第四,強化供電所在臺區線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落實分臺區線損指標考核,開展高損臺區問題梳理,建立閉環管理流程,縣公司每月對供電所臺區線損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市公司不定期對供電所進行督查。
6 結語
本次結合實踐對配電網中低壓線損管理工作進行分析,目前線損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推動了各項線損管理工作,準確反映了線損統計值,減少了線路損耗,提高企業效益,促進配電網中線損管理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曾志永.基于管理手段的配電網降損方案設計[J].科技視界,2014(13):315,349.
[2] 袁欣.降低配電網電能損耗的問題及措施[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5(5):94-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