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平 郭 峰
“互聯網+”時代下的大學新生愛校教育研究*
——以南昌大學為例
劉 平1**郭 峰2**
1.南昌大學瑪麗女王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1;2.南昌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1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分析了“互聯網+教育”的必要性,論述了對新生進行愛校教育的重大意義。在此基礎上,以南昌大學為例,提出了“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新生愛校教育的實施對策應從針對性、實用性、趣味性、合作性入手,探尋一套最適合新生的愛校教育方法。
“互聯網+”;大學新生;愛校教育
當今正處于“互聯網+”的時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對大學生進行愛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這個時代的大學生在相對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下成長,并受到網絡輿論的影響較大,他們個性鮮明,性格獨立,團隊和集體意識較為薄弱,所以要培養學生對母校的情感,如果僅僅依靠輔導員和老師的教育通過傳統的顯性教育方法很難達到培養效果,而身處“互聯網+”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利用一切新媒體媒介,真正做到從學生的需求考慮,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握住最佳的教育時機,在新生被正式錄取的那一刻就開始顯性與隱形相結合的愛校教育工作,讓新生對母校的感情自然生成。
“互聯網+”戰略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由李克強總理提出?!盎ヂ摼W+”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和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出一種新生態。
“互聯網+”戰略正在各行各業蓬勃發展,并且迅速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淘寶網、京東商城、滴滴打車、支付寶等APP都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并且這種1+1>2的創新理念正在創造更完美的生活。以上提到的成果大多與第三產業有關,但是目前“互聯網+教育”也成為了教育方式發展的新趨勢。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用“95后”喜歡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尤為重要。
愛校教育,就是綜合學校的硬件和軟件資源,用顯性或隱性的教育方法,對大學生開展系統性的愛校教育工作,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對學校產生認可、感恩的情感,從而達到學生在思想上和行為上都熱愛母校的教育效果。
抓住最佳教育時機,對剛入校的大學新生進行愛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首先,大學新生在進入一個新環境時,要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愛校教育是重要途徑之一。作為一項道德原則,集體主義精神對促進國家精神文明建設和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發揮著巨大作用。高校對學生進行愛校教育的實質就是培養學生熱愛集體的情感,以熱愛學校為起點,從而形成人人熱愛集體、熱愛社會、熱愛國家的良好風氣,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良好保障。
其次,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愛校教育,對其自身的成長、發展以及完整人格的塑造有著重要作用。學生對母校的熱愛是一種特殊情感,在它的影響下,學生內心的情感會通過實際行動表達出來,例如:愛護校園環境、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知識水平、重視校園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與周圍師生友好營造良好的校風等,通過系列行為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再次,學生的愛校情感對母校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大學生在校時間較短,通常是3-5年,愛校情感在學生的在校期間表現比較局限,但畢業之后對母校的貢獻卻是巨大的。在校期間,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畢業工作后也會形成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能積極投身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工作中,用實際行動體現了大學的教育水平和質量。除此之外,心系母校發展也是畢業生愛校情感的體現,他們會依據自身的實力和優勢為母校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幫助、資助或捐贈,身體力行地支持母校發展。

對新生的愛校教育十分關鍵,這不是單單依靠某項工作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應將工作專業化、系統化。南昌大學高度重視對新生的隱性愛校教育,重點利用互聯網媒體策劃了一系列活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實施對策總結如下:
(一)針對性
在具體實施教育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全方位了解受教育對象的興趣特點,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在新生入校之前,大學對于他們是完全陌生的,關于校園環境、宿舍環境,學校相關制度都沒有明確概念,但在這個階段想要了解相關情況的欲望反而特別強烈。此時的學生通常通
過向熟人打聽或網絡查閱的方式了解,所以就容易接收到各種訊息,正面信息會很容易產生認同感,而負面信息則容易造成反感甚至厭惡。所以,高校應利用學校的主流媒體:校園網、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盡可能地發布所需信息,讓新生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所需信息,為后期的愛校教育做好鋪墊。例如:南昌大學對校園網進行改造升級,把官方網站打造成為學生綜合管理服務的總平臺,并在官網首頁設立“新生專區”,還成立了香樟家園微信公眾號,同樣也設立了“新手請點”、“2016新生專題”等專區,學校的官方媒體成為覆蓋所有學生的信息宣傳發布平臺,并針對新生的需求增設專區,這一“專區”的設立無疑增加了新生對母校的歸屬感。


(二)實用性
學校利用各主流媒體發布的信息應從新生的實際需求出發,網站或微信公眾號中實用的功能和信息會增加新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所以在制定方案時,可以因需施教,例如學霸介紹學習攻略、校園品牌文化活動介紹、校園衣食住行指導等,內容覆蓋全面,所提供的信息能切實發揮指導作用,從專業學習、綜合素質培養、生活服務等細微之處體現對新生的關心和幫助。以南昌大學為例,在新生正式入校前,學校為每個班級設立了新生QQ群,學生在錄取通知書的資料里能找到各班級的群號,每個QQ群里有學校的老師,也有高年級的學長或學生干部,新生們可在群里直接了解校園生活和專業學習。除此之外,南昌大學家園網和微信公眾號中針對新生開設的專區功能實用,例如,家園網的新生專區中分為:個人信息查詢、入學須知、生活地圖、學習攻略、社團組織、新生群、助學金、學校建筑、入學考試等幾大版塊,新生能點擊感興趣的版塊了解情況。在新生確定錄取后,還可通過“南昌大學家園網”預定寢室是否需要安裝空調,在網站中辦理手機號碼預約,這不僅能大大簡化入校時的手續,而且從各個方面都體現了南昌大學以生為本的教育方針。
(三)趣味性
對新生隱性愛校教育工作要注重內容及形式上的趣味性。95后的孩子們喜歡新生事物,不懼挑戰,所以中規中矩的教育方式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如果只是將校情、校史、校紀、校規的文字內容刊登在學校網頁上,肯定很少有學生能細心看完,但是若做成生動活潑的動漫宣傳片就會效果顯著。而在教育內容方面,除了要讓學生熟知學校相關情況和制度,還可以通過網頁、微博、微信等媒介開展一些有趣的比賽,并設置相應獎勵,提高新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比賽過程中,新生之間還可提前熟悉合作參賽,培養團隊凝聚力。例如,南昌大學連續幾年舉辦了“感謝有你”新生征文活動,提醒學生在進入人生新階段切莫忘記感恩,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5年,南昌大學利用“香樟家園”微信公眾號,針對新生開展了“魅力新生,心動南大”魅力自拍秀,通過95后愛自拍的特點開展活動,并用大眾投票的方式選出“誰是這個夏天最有魅力的新生”,這樣富有趣味性的環節提高了活動的參與程度,大眾投票的方式也讓新生之間彼此相互了解,在活躍校園文化的同時也培養了新生的愛校情感。
(四)合作性
新生的隱性愛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作,不能單獨依賴學校某個單位部門或輔導員的力量,在學校內部,各單位各部門都應形成合力,體現“全員育人”的教育方針。以南昌大學為例,2015年新生即將開學時,“香樟家園”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名為《開學寄語新生輔導員的告白》一文,從學習、生活、為人、處世四個方面指導方向;而幾天過后,公眾號上又發布了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寫的《因為有你,傳奇更加精彩》一文,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提出了期許;在新生開始入學集中教育階段,學校又從“十佳學生干部”、“校園魅力人物”遴選出優秀同學,開“與新生面對面”的活動,利用朋輩力量為新生勵志引航,并且在公眾號上將記錄下來的精華片段公布,讓全體新生都能分享。從朋輩力量到輔導員再到校領導,“香樟家園”用一系列消息的發布向學生傳遞學校對新生的關愛與期許,讓新生在進校時就對母校萌生愛校情感。

對新生的愛校教育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系統工程,是大學生愛校教育的重要開端。在新生入校時利用互聯網手段,用潛移默化的方式開始培養學生的愛校情感不僅有利于入校后系列教育工作的開展,而且能使之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將時代的發展趨勢與學生的需求相結合,不斷探尋更有效的高校新生隱性愛校教育的工作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
[1]孟凡長.人文關懷視域下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D].吉林:吉林大學,2013.
[2]于斌.隱性德育視角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2.
[3]孟盛益.網絡環境支持下大學新生適應性問題的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4]劉道康.讓愛校自然生成[J].廣東教育,2012,10:24-25.
[5]趙慧.培養學生愛校情懷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和途徑[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9:24-27.
[6]李鴻雁.大學生愛校教育淺談[J].四川烹飪高等??茖W校學報,2013,01:84-87.
*2015年度南昌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NCUSZ2015018)。
**作者簡介:劉平(1988-),女,江西九江人,南昌大學醫學部學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兼團委書記),助教;郭峰(1989-),女,江西吉安人,南昌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團委副書記,助教。
G
A
1006-0049-(2017)22-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