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徐淑華+蔣葉紅


一、案情簡介
LD公司于2001年12月13日成立,注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由于市場低迷以及LD公司近幾年大規模投資新設公司埋下的資金運營隱患,使得LD公司陷入嚴重資不抵債的地步。
2015年11月3日,LD公司因資不抵債,無法清償到期債務向LD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人民法院于2016年2月19日裁定受理破產重整申請,并指定律師事務所作為管理人。
2016年6月5日,管理人在處理LD公司破產重整一案中,經調查及審計查明:LD公司與LH公司(于2010年2月9日成立,注冊資本1500萬人民幣)、LY公司(于2008年6月3日成立,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LR公司(于2013年3月28日成立,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以下簡稱“三家公司”或“三家關聯公司”)在資產、人員、財務、業務等各方面存在相互混合、混同的情形,LD公司與三家關聯公司名下的優質資產,特別是無形資產價值不菲。但三家公司也面臨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狀況,管理人緊急組織LD公司股東就三家公司是否申請破產重整召開臨時股東會會議并進行表決。由于LD公司和其法定代表人分別占LH公司70%、LY公司75.6%、LR公司100%的股權,且LD公司分別系LH公司、LY公司的債權人,所以LD公司臨時股東會會議最終同意將三家公司亦進行破產重整。
人民法院于2016年8月29日裁定受理破產重整申請,并于同日繼續指定管理人擔任關聯公司的管理人,筆者全程參與了管理人工作。
二、本案特點
1.LD公司的關聯公司眾多,必須啟動關聯公司破產重整
LD公司除了上述三家公司之外,還有LQ公司、LDQ分公司、LL精品店、LQ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及LY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其他五家關聯公司”)。關聯公司是否合并破產重整的問題影響整個破產重整的進程。臨時股東會議表決三家公司一并納入重整的處理方案,該方案得到了股東大會高票通過。至于其他五家關聯公司如何處置的問題,結合整個破產重整程序的進程,管理人向人民法院出具專題報告,提議將其他五家關聯公司委托中介機構進行財務審計,最終以LD公司資產變現后,用于受償LD公司債權人,該處理方案最終亦得到了法院的認可。
但LD公司及關聯公司是否采用實質合并原則,成為焦點問題。實質合并原則系將破產的控制公司與從屬公司財產合并計算,抵消內部債權債務關系后,整體作為破產財產予以分配。管理人團隊進行多次內部專題討論,分析兩者之利弊,最終采用各個公司單獨處理債權債務的方式。之所以未采用實質合并原則,一是考慮到LD公司及三家公司均為獨立的公司法人,采用實質合并原則的前提系要將其法人人格進行否定;二是若采用實質合并原則,在召開債權人會議對重整方案進行表決時,不利于整個重整方案順利通過,會帶來諸多阻力;三是人民法院并未下四家公司合并重整的裁定,而是每家公司分別下達受理裁定,管理人因此沒有采用實質合并原則的依據。
2.采用股權收購方式難以解決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矛盾
根據債權人的債權申報及審計報告顯示,LD公司涉及包括優先債權人、普通債權人、職工債權人等共計350余人,其中民間借貸債權人是一個群體,股東和實際出資人是另一個群體,而且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員三種身份(債權人、股東、職工)交叉重疊。因此,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矛盾異常激烈且均情緒激動,各方雖接受公司進行破產重整的思路,但對于財產分配相互間的矛盾非常突出。采用股權收購方式難以解決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矛盾,股權方式收購會留下難以解決的隱患,今后極可能爆發成為新的企業危機。
3.出售式破產重整制度的可行性
采用何種重整模式是本案一個關鍵問題,按照通常的操作思路,破產重整更多的考慮股權收購式重整,但管理人綜合各種因素,還是考慮了出售式破產重整的思路,主要考量如下因素:其一,債權人人數眾多,股東人數眾多,兩者相加超過350人。面對如此龐大的債權人和股東主體,重整投資意向人不同意采用股權式收購方式,擔心難以理清與債權人和原股東的關系,不利于重整后公司的穩健發展。其二,整個行業低迷,必須要引入新鮮血液才能挽救這個企業,管理人所引進的這家重整投資人實力強、重整意向明確、重整思路清楚,現狀表明該重整投資意向人要明顯優于其他的重整投資意向人,因此機會不能錯過,該重整投資意向人的方案能夠有效整合和盤活LD公司與三家關聯公司名下的優質資產,特別是能使無形資產得到成倍增值。其三,管理人原來考慮的股權式收購的思路,得不到所有重整投資意向人響應的情況下,是否必須考慮以投資意向人的重整思路重新設立重整的思路和方案,最終管理人經過商議之后均認為應當服從市場需求,實事求是,只有市場接受的方案才是有生命力的方案,管理人所要做的是違方案的可行性和可實施性提供切實可行的保障。其四,管理人經過認真分析論證,股權式收購方案確實存在法律上難以預逾越的障礙,也即公司原有股東必然不同意權益調整而導致股權式收購的重整方案難以順利通過,而且股權收購時間實施過程長且后遺癥大。
出售式破產重整制度其實質是破產重整而非破產清算,因為重整的本質并不是要保留原有公司的外殼,而是要持續原有公司的經營模式、品牌、文化。LD公司及關聯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經營的國內知名的品牌旗下的產品,以及公司經過20年經營在當地市場的建立的固定的客戶群所形成的無形資產,如果沒有品牌不能持續授權,LD及關聯公司的無形資產的價值就蕩然無存,本案就失去重整的意義。管理人抓住LD公司及關聯公司重整的本質特征,多次向人民法院匯報、溝通,在得到了法院的支持后,與重整方多次商議后決定采用出售式重整模式對LD公司及三家關聯公司進行破產重整。
但采用出售式破產重整,必須同時考慮幾個關鍵問題。首先,破產企業的在職員工的落實,本案中是采取破產企業的員工全部或大部分由收購資產的公司主體進行接收,使員工從原有的破產企業中獲得安置費用,同時由收購資產的公司與員工簽訂新的勞動合同,落實員工的就業問題,因此員工的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沒有推向社會,沒有造成員工的不穩定。但如果收購資產的公司不接收這些員工,勢必需要帶來職工的社會安置問題,甚至會走向社會成為導致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其次,資產收購后破產企業成為空殼,公司名存實亡,后續如何處置。再次,如果以啟動破產清算程序解決后續的問題,程序如何啟動,原有股東不配合的情況下管理人是否有權啟動,等等。endprint
三、辦理資產收購式破產重整案件經驗總結
辦理資產收購式破產重整案件,核心問題是要平衡債權人及股東兩大群體的利益,這兩個群體人數眾多,均情緒激動,利益沖突激烈,做好溝通說明疏導工作是重中之重。
第一,通過多次組織召開債委會會議,多次召集部分債權人(一般系債權金額較大的債權人)召開債權人代表座談會,引導債委會成員和債權人代表對重整方案需要股東得到股東支持的意義,使債權人代表主動提出解決與股東的之間利益爭議方案。因此,債委會和債權人代表在整個重整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促進了問題的解決。
第二,通過多次組織召開臨時股東代表會議,穩定股東情緒,努力在債權人與股東之間尋找利益平衡點,保持利益平衡。其中主要的做法就是發揮股東代表的作用,引導股東委托代表行使權力,且連續以書面形式發表意見,通過兩次組織股東簽字,集中和統一股東的意見,每次通過率在人數和股份比例上均超過97%以上。
第三,在整個重整期間,管理人將相關情況及時向人民法院進行匯報,接受法院的指導。將找尋到的尋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點,提供給法院,使法院了解到管理人的工作已經兼顧債權人及股東的利益,管理人的方案維護了社會的平穩與安定,使法院明確知道強裁的所有條件都具備,有決心在方案難以通過時最終能夠實施強裁思路。正是因為法院和管理人做好了兩手抓,一手抓促成和解,一手創造和準備法律強裁手段,最終使得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相互理解,從而緩解了矛盾,順利推進整個重整進程。
第四,重整意向人的收購方案提交后,管理人對照招募說明書規定的條件,通過對收購價格、收購條件、重整意向人的實力及對收購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可實施性進行審查,同時組織召開債委會會議、部分債權人座談會征求意見,對重整方案的態度進行摸底調查,預估重整計劃通過的概率,從而進行組別設置,最終決定設置優先組、普通組及職工組,對普通組不再進行細分,最終重整方案在會議上進行表決并獲得高票通過。人民法院于2017年4月27日下達民事裁定書,裁定批準LD公司及關聯公司的重整計劃,并終止LD公司及關聯公司的重整程序。2017年5月16日,該重整投資公司正式進駐LD公司及三家關聯公司。
四、資產出售式破產重整的意義
出售式破產重整制度在LD公司及關聯公司的破產重整案件中運用得到了最好的闡釋。該破產重整項目從2016年2月19日正式裁定受理至2017年4月27日裁定批準重整計劃,歷時一年兩個月有余,現終于進入重整計劃的實施階段。該破產重整的成功充分展示了該制度自身的優越性,化解股東不同意權益調整的危機,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為有類似情形、類似經營模式即將進入破產重整的企業帶來新的生機和一線希望。
整個案件的主要操作流程、辦案經驗的總結分享,無疑為整個實務屆帶來正能量。對《破產法》中規定的重整制度的創新實踐,從理論到實踐,從抽象、原則的法條到具體的有血有肉的實務操作??梢哉f,整個案件在某種程度上或多或少能為大家帶來些許啟發和思路。
第一作者就職于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
第二、三作者就職于浙江晟耀律師事務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