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豐
摘 要:羅伯-格里耶在他的新小說《橡皮》中勇于打破小說傳統,力圖通過自己的革新給小說這種文學體裁帶來新的活力。本文旨在通過《橡皮》這部小說分析新小說中的“新現實主義”以及新小說帶來新的閱讀方式,以此來分析新小說之“新”。
關鍵詞:新小說;新現實主義;閱讀方式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9--01
1953年出版的《橡皮》讓“新小說”這一概念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以羅伯-格里耶為代表的這批“新小說家”,他們嘗試在小說中呈現“新現實主義”,用文字的冒險來達到一種新的小說美學。新小說的創作呼喚著新的作者/讀者關系,帶來了新的閱讀方式,讀者參與創作,得到“閱讀的狂喜”。
一、新小說中的新現實主義
二十世紀文學里的現實主義與十九世紀福樓拜式的現實主義有著完全不同的涵義。戰后出現的新小說完全摒棄了傳統現實主義的象征功能,宣揚一種“新現實主義”:似是而非的意識流、非線性的時間、因果顛倒、邏輯被打亂……新小說家宣稱要賦予小說這種文學體裁一個新的高度,提倡形式高于內容,認為“小說不再是敘述一場冒險經歷,而是一種敘述的探索冒險。”
在新小說中,事物淹沒在大量冗長而巨細靡遺的描寫中。剔除了任何象征性和人格化的事物,白描越多越是讓人無法抓住。如實而繁瑣的描寫,這是“現實主義”。但是將寫實發揮到極致,突破了限制,那就是被稱為“零度寫作”的“新現實主義”了。沒有象征、沒有價值、沒有意識形態、沒有介入、沒有教育意義,這就是沒有任何溫度的寫作,現實到了極點,我們這個熟悉的世界突然變得從未有過的陌生。
羅伯-格里耶在《為了一種新小說》中解釋了這種“新現實主義”。首先,充分顯示出“虛假的細節”,反對顯示出“真實的細節”。傳統現實主義力求真實而客觀地反映現實世界,特別是巴爾扎克,他力圖通過自己《人間喜劇》將整個社會現實完整地臨摹在自己的作品中。而新現實主義并不反映客觀世界,也不反映主觀內心世界,它描繪的是一些“一個人的奇特的、笨拙的、未完成的動作,它并不表示任何功能或明確的意愿,沒有了用途的物件,亂糟糟的談話……”閱讀在這里不再是一種獲取知識或力量的途徑,而是一種娛樂,一種游戲。其次,新現實主義“作品并不負擔深刻的意義”。新小說多數時候并不是介入文學。新小說沒有把研究社會或捍衛某項事業作為自己的目標,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也沒有明確的意識形態。《橡皮》中小說主人公作為偵探來破案,最后卻無意中成了殺死受害者的兇手。但是,這個故事并不會讓人感到“荒謬”,或讓人意欲從中探尋出人生的意義或虛無。最后,新現實主義“應具有勇于變化的品質,使人們看到新的美”。傳統現實主義的美是一種靜止的、平衡的美,而新現實主義的美是始終變化著的美。敘述者在全能視角和主觀視角之間不斷切換,兇手和偵探的角色不斷交替,古希臘悲劇和現代偵探故事互相滲透,回憶、臆想與現實相互交融……新小說讓一切元素都處于永恒的變化之中,這樣就誕生出了一種新的小說美學。
二、新小說帶來新的閱讀方式
小說的結局往往是開放式的,留出空間讓讀者發揮自己的想象。按照羅蘭巴特的說法,新小說文本是多義而開放的,因為它提供了很多解讀可能和進入方式。對于讀者來說,讀者可以以某種方式來重新賦予小說新的意義,也就是說,將藝術家可能沒有想到的新感覺帶入其中,進行二次創作。
在新小說中,讀者更多地參與其中,成為了作品創作的第二作者!讀者不僅僅只是一個被動的消費者,他同時是一個積極的創造者。讀者在閱讀新小說的時候會把自身的經驗和傾向帶入其中,因而閱讀同一部小說的不同讀者會產生完全不同的解讀。
新小說的創作是開放的,新小說作者在創作小說的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的空白,這其實是一種邀請,邀請讀者參與小說的創作。傳統小說往往結構嚴密,邏輯嚴謹,沒有漏洞,作者如同上帝一般的存在,讀者只能拜服在地。這樣作者和讀者之間的聯系就只能是單向的,沒有互動,這是一種強權的、專制的關系,它往往建立在說教之上。作品沒有空缺就不能給讀者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間,最終造成自我封閉。在羅伯-格里耶看來,新小說作品并不是一個已經完成的作品,而是永遠處于“待完成”的作品,它要求讀者用自己的經驗和智力去完成一部屬于自己的作品。因此新的作者/讀者關系是雙向的,是互動的,作者提出邀請,讀者參與創作,這是一種平等的、民主的關系,它往往建立在娛樂之上。
在《橡皮》這部小說中,作者留下了許多“空白”讓讀者自己去填充。小說取名為“橡皮”,這個道具在小說中也一直出現,偵探瓦拉斯一直尋找的“橡皮”由于磨損中間兩個字母已經看不清了,但是前面一個字母“?”和后面兩個字母“pe”還清晰可見。小說中處處暗指那個人物,確又不明確說出他的名字,通過各種線索誘使讀者自己找出他的名字,補充橡皮上面被擦掉的那兩個字母“di”,說出他的名字“?dipe”(俄狄浦斯)。
羅伯-格里耶倡導的“新現實主義”實際上是一種新的美學思想:通過“零度寫作”來消解傳統文學甚至文明數千年積累下來的隱喻、象征和價值。通過顛覆傳統小說要素,架空傳統文學提倡的價值意義,作者得到一種“創作的狂喜”。而讀者在閱讀中加入自己的解讀,對作品進行二次創作,達到一種“閱讀的狂喜”。
參考文獻:
[1]羅伯-格里耶:為了一種新小說·快照集[M].余中先譯. 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1.
[2]唐建清:解讀羅伯-格里耶小說新作《反復》[J].當代外國文學, 200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