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輝雄
學校的體育課程應包括身體鍛煉的教育和衛生保健的教育兩方面。聾校體育是以聾生為受教育對象,對其實施的身體鍛煉和衛生保健的教育。同時,以體育獨有的魅力使聾生凝成一個特殊的群體,為聾生創造更多的交流機會,成為聾生接觸并融入社會的最理想的連接點。
一、建立完善機制,奠定體育工作的基礎
學校堅持把體育教育工作納入到學校整體工作計劃之中,建立校長領導下的學校體育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分管負責制。工作流程為“校長—分管副校長—學科組長—體育教師”一條線,做到專項管理,專人負責,規范體育工作。對每一次大型體育活動的組織開展,形成“體育組教師討論制定—學校行政會議討論—教師會議學習”的宣傳學習步驟,提高全體教師對體育工作改革的認識。學校先后建立健全了《學校體育工作條例》、《體育課堂常規要求》、《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數據上報制度》、《課間操檢查評比制度》,《體育器材管理制度》等,為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落實條件保障,保證體育工作的開展
1. 環境保障
良好的環境氛圍可以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提高體育教育的功效。首先,學校根據環境的實際與聾生特點,因地制宜裝備齊全了體育設施設備。如:標準籃球場、塑膠跑道、乒乓球活動區、羽毛球場、沙池、兒童游樂區等安全、完善的運動場地;其次,營造體育運動氛圍。通過開辟專門的宣傳陣地,創新宣傳方式,進行健康、文明的體育文化宣傳。如:體育宣傳欄等。并通過發揮體育主題板報、手抄報設計等比賽活動的導向性宣傳,提升師生的體育鍛煉意識,營造學校體育教育的濃厚氛圍。
2. 器械保障
根據聾生身心發展規律的需求,購置對應的體育器材并建有相應的管理制度。每年定期增加體育器材的種類與數量,確保體育器械使用的安全性與豐富性,滿足聾生發展需要。同時還組織體育、教育、醫學等有關方面的專家,就聾校體育物質條件的配備問題進入深入研究,根據聾生體育、康復訓練的實際需要,編制聾校體育場地器材配備目錄及標準。
3. 時間保障
學生體質的增強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和足夠的運動量,所以學生的鍛煉時間一定要切實保障。首先要設立相應的執行規范,規范學生的運動時間和教師的教學行為;其次是切實落實:每天早晨堅持開展半小時的晨練;每周按聾校課程標準開足體育課時(每節40分鐘);開展有特色的課間操,如依據聾生實際編制韻律操、手語操、拳操等,既能引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又豐富了學生的課間生活;有計劃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確保活動的質量與時間;開設籃球、毽球、田徑等體育興趣小組活動,保質保量完成學生體育鍛煉需求。
4. 內容保障
為聾校的培養目標的有效落實,針對目前聾校體育課程內容與方法改革的需要,學校首先要改變課程理念:以新課程為標準,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從聾生主體需要出發,尊重聾生的興趣選擇和個體差異,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其終身體育意識,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其次,聾校體育課程改革還需從聾教育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聾生的身心特點,尤其是課程內容的選擇要避免“常人化”,要開發符合聾生特點的課程資源,充分發揮體育在身心補償和康復過程中的作用,與聾生的職業訓練有機結合。
三、規范創新并進,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體育課是落實體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一直以來,學校都嚴格執行國家教育課程管理計劃,按聾校義務教育要求開足體育課時。在實施體育教學過程中,依據“新課標”精神,結合我校的具體實際,要求教師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和工作計劃,并重點突出學生的體育素質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同時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意志堅強,團結協作和勇往直前的良好品質和作風。在定期開展的教研活動與集體備課活動中,要求體育老師深入鉆研教材、精心備課,以加強教材建設為著眼點,以轉變觀念,實施“快樂教育”為突破口,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娛樂性、健身性、實效性。使聾生全面掌握新課程所規定的各項健康常識及體育技能。以改革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為基本途徑,不斷優化課堂教學。在教學實際中,我們重點抓好課堂教學這一環節,教師按教學計劃備好課,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方案,充分利用場地和現有的器材,調動聾生的學習和鍛煉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嚴密課堂的組織和管理。在教學方法上也在不斷地探索創新,實行講練結合,在學中練,練中學,合理利用場地和器材,以多練多動為主。通過教學實踐,在練習密度、程度、聾生掌握動作的準確性上及課堂的練習氣氛都有明顯的提高和改善,聾生的運動能力和運動水平大有所提高,終身體育的興趣和習慣逐漸養成。
四、開展多彩活動,創新體育特色
把“學生校園每天陽光體育鍛煉一小時活動”和“體育、藝術2+1項目”作為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工作重要內容來落實。通過制定計劃、推進落實、強化督導,確保以“我運動、我陽光、我健康”為主題的學生校園每天陽光體育鍛煉一小時活動和冬季長跑活動在學校有效開展。
積極推進“陽光體育”大課間和冬季長跑活動。學校應因地制宜,根據聾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不斷創新體育工作的內容與載體,大力提升聾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成立健美操隊,組織籃球、毽球、田徑等體育興趣小組,創編手語操、韻律操、拳操、環保瓶子操等即符合聾生健康發展,又具有觀賞性的操節。在冬季時節,組織學生堅持每天長跑活動,這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聾生的體質健康,還鍛煉了聾生堅強的意志。學校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每一位聾生都能在陽光沐浴下身體得到鍛煉。做到師生全員參與,個個快樂,人人受益。
定期舉辦體育文化節,讓學生感受體育運動的快樂。如每年舉辦一次體育文化節,這是全校師生共同參與體育比賽的重要健身活動。也是展示師生精神風貌的舞臺。在組織、策劃、實施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從聾生身心活動發展為出發點,科學的開展體育比賽活動。并根據各年級體育課教學要求及學生年齡特點,開展以體育興趣、鍛煉健身為主的活動,不斷豐富學校運動會內容,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