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慶軍


摘 要:為了重新審視早操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筆者通過文獻檢索、調查訪談等途徑對中小學早操的實行情況、價值判斷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早操在實效上利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在生理上對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有一定作用,對體育健康行為和習慣的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方面有顯著作用。建議體育教師意識上從消極任務的心態轉變為主動擔當的責任心、內容上從單一枯燥的跑操轉變為形式多樣的活動、價值上從意志磨練的單一轉變為天天鍛煉的健康行為培養。呼吁各級行政管理部門將早操從可有可無的點綴轉變為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調動多層面參與早操的管理,切實提高參與早操管理教師的待遇。
關鍵詞:寄宿制學校;早操制度;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9-0036-03
一、追根溯源重識早操制度
《體操大辭典》對早操定義:早操亦可稱作衛生操、保健體操的一種,一般是指利用早晨時間進行的徒手體操之操練。從廣義上講,凡在早晨操練身體,不論跑、跳、投擲,還是武術、球類等,均可稱作早操。
1.世界范圍早操制度
早操發源于德國。發現,經過早操隊列行進訓練的士兵,其遵守紀律和執行命令的堅決程度,要遠高于未經訓練的士兵,早操也隨之發展并傳播于世界各地。由于世界各國教育體制的不同,生活習俗的差異,早操的要求、內容與規定也大不相同。泰國規定學生必須參加早操,中國要求寄宿制學校必須出早操。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家,對早操活動沒有具體的要求。
2.我國早操制度實行現狀
在我國,早操是學校課外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見諸于寄宿制學校。早在建國初期北大就有了穿著長袍、學生裙等統一做早操的良好傳統。20世紀80年代,教育部又頒發《大學生體育鍛煉合格標準》,其中規定高校學生必須出早操。從此,這一規定也使得早操成為了一項制度。近年來,盡管從中發7號文件(2007年5月)、國辦發53號文件(2012年10月)、再到國辦發27號文件(2016年5月)反復提出了寄宿制學校要堅持每天出早操的需求,但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環境、學校、體育課程的不斷變化,早操制度卻出現了異化的現象。
二、價值判斷審視早操制度
當前,各種環境指標數據(如PM2.5)對學生健康的影響、早晨鍛煉對學生體質的影響等,都是行政部門、學校、家長對早操產生顧慮的原因。筆者就先從文獻檢索結果對早操的價值進行判斷與分析。
1.早操生理價值辨析
(1)早操對人體生理不利的觀點
通過百度、Google、維基等網絡查詢,這個說法被廣泛傳播、引用。其一,查閱醫學資料,一天中,人體內生物鐘處于最低潮的時間是清晨,從蘇醒狀態突然進入到較劇烈的運動鍛煉中,這是一種“冒進”;其二,氣象專家說,清晨的空氣給人以清新的感覺其實是人的一種“誤感”。然而,通過查閱知網、萬方等數據庫,尚未發現已經發表的、權威的“早操不利身體健康”的成果或觀點。
(2)早操對人體生理有利的觀點
國內有研究證明,早操為學生提供了專門的鍛煉時間,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蘇蕊,2011),早操不僅能夠強身健體,更對學生的作息習慣、飲食習慣以及學習習慣有積極的影響(鐘建春,2014)。醫學界也有研究證明,堅持適當的早晨鍛煉(30~60分鐘)可使哮喘的復發率下降60%左右,并且隨哮喘病人年齡增長,療效愈加明顯(鈕建華,1995)。常規康復治療結合晨間早操能更有效地提高住院腦癱患兒的康復療效(馬海榮等,2014)。以上結果均能說明適當強度的早操對人體健康是有利的。
2.早操心理價值辨析
早操對心理的影響也是顯著的,研究表明(蘇蕊,2011),早操對促進學生進行長期的體育鍛煉,養成終身體育運動的習慣,鍛煉學生頑強、刻苦的意志和積極進取的思想品質,克服自身的惰性,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用明顯。而且,(蔣建森,2004)適宜的早操能有效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期間的注意穩定性、思維敏捷性、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等。此外,另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早操對大、中小學生的體育健康行為和習慣的培育有明顯作用。
文獻研究表明,早晨,適當的運動有利于一天的學習與生活,同時在改善增進人體健康、增強體質方面有一定作用。因此,早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結論是成立的。
三、調查研究再論早操制度
為了了解學生、教師等群體對早操的認知情況,筆者對200名寄宿學生、50名寄宿制學校教師(含體育教師、班主任和行政管理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
1.學生參與早操動機分析
體育活動參加動機是推動、停止或中斷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內部動因,它對體育學習和鍛煉起著定向、始動、調節、強化和維持的功能,問卷的Ⅰ類題項就早操參與動機進行了調查。國內已有中學生參與早操動機的調查研究表明,67.4%的學生是期望通過早操增強體質的(王臘姣,2014),這與筆者調查的有超過67%的同學參與早操的動機為改善體質(鍛煉身體、提高體育中考成績)是一致的(圖1)。而這種一致表明,大部分學生參與早操的動機是明確的,就是增強、改善自身體質。
2.學生認知早操情況分析
問卷Ⅱ類題項設計了認可程度調查,學生對取消早操的認可程度不高,因為他們認為早操目前應該改變的是豐富活動內容(早操應該安排更多形式的活動均分達到4.17),而不是取消。同時他們對早操鍛煉身體、培養好習慣(均分3.82)的認可度高于磨練意志(均分2.23)(圖2)。
從問卷的Ⅰ類題項關于早操的活動內容、不喜歡原因以及組織者進行調查來看,目前大部分(64%)學校早操是體育老師組織的,但是內容卻是跑操(占調查者的81.5%),形式太單一(圖4),這也是導致學生對早操排斥的主要原因(69%不喜歡早操的原因)。
因此,從對學生調查分析結果看,寄宿制學校的早操應該引導學生轉變磨練意志的目的為天天鍛煉的健康行為培養;在早操的內容上,應該從單一枯燥的跑操轉變為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例如趣味性體能游戲、球類等有器械活動等)。
3.教師早操認知分析
在與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的訪談中,主要列出了早操的必要性、早操是否列入工作量統計、早操對學生的利弊、早操主要活動內容、早操是否應該取消這五個開放性題項。
體育教師和管理人員態度還是比較一致的(圖5),大部分教師認為早操是有價值的,不應該取消,而且應該以多種活動為主,早操才更有價值。這些觀點反映了廣大體育教師和學校管理團隊對早操的價值、意義是認可的,他們的態度也是積極的。
當然,教師們也述及了其他問題。例如,出早操和不出早操的學校、教師差異很小,不足以體現勞動付出;早操僅靠體育老師組織管理,勢單力薄;早操的強度應該科學控制;學校對于負責早操的體育教師應該有相應的彈性工作制度等等。這些也反映了早操內容單一背后的深層問題,值得我們體育教師、行政管理人員深入思考。
通過訪談,筆者認為早操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學生教育中承擔著別樣的使命,是所有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共識的,但是客觀實施中也是參差不齊的。因此,筆者建議:各級行政管理層應該讓早操從可有可無的工作點綴變為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調動更多的人參與早操的管理;體育教師首先應該在意識上,讓早操的消極任務心態轉變為主動擔當的觀念,同時在早操的內容上,把單一枯燥的跑操轉變為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讓早操在功能上實現從單一的意志磨練變為天天鍛煉的健康行為培養。
四、達成共識踐行早操制度
筆者經過文獻檢索、學生調查、教師訪談,最終認為早操在實效上利于學生一天的學習生活,在生理上對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有一定作用,對體育健康行為和習慣的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方面有明顯作用。建議所有寄宿制學校的體育教師從意識上轉變消極任務的心態,主動擔當早操任務,同時將早操的內容,從單一枯燥的跑操轉變為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早操的價值從意志磨練的單一轉變為天天鍛煉的健康行為培養。也想對各級行政管理層、體育教師提出這樣的建議:呼吁各級行政管理層讓早操從可有可無的工作點綴成為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讓早操成為教育學生的一個陣地,讓更多的人參與早操的管理,同時切實認可、提高參與早操人員的待遇。
參考文獻:
[1]曲世奎,周力行,等.體操大辭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9).
[2]馬啟偉,張力為.體育運動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5).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R].國辦發〔2012〕53號,2012.10.
[4]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R].中共中央[2007]7號,2007.5.
[5]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R].國辦發〔2016〕27號,2016.5.
[6]蔣建森.早操對大學生課堂學習心理品質影響的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1):147-150.
[7]馬海榮,等.晨間早操在康復科腦癱患兒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6):75-76.
[8]王臘姣,盧剛.汕頭市中學生晨練現狀調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6):102-103.
[9]程立.現階段高校早操制度的改革[J].貴州體育科技,2006(3):5l-53.
[10]徐代紅,樊小兵.淺談體育鍛煉和科學運動時間的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7(03):247.
[11]孫立平.早操活動月[J].中國學校體育,1991(3):44.
[12]鐘建春.早操對學生生活習慣的影響[J].科技展望,2014(18):248.
[13]袁琳,宮爽,陳冬梅.我國高校早操開展研究進展[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9):82-83.
[14]蘇蕊.高校早操對大學生健身習慣的影響——以寧夏醫科大學早操現狀調查分析為例[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9):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