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特約記者 高石 范開慶 本報記者 范凌志 邢曉婧
8日下午,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的共同見證下,中美兩國企業家在人民大會堂簽署了一系列總價值90億美元的商業合作協議,涵蓋生命科學、航空、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的19個項目。汪洋笑說,今天只是“暖場”,“好戲在明天”。
牛肉、豬肉和大豆
據多家國內媒體8日報道,兩國企業當日簽約的項目包括:摩拜單車與陶氏杜邦的車胎采購協議;霍尼韋爾與東華能源的乙烷脫氫裝置項目協議,與春秋航空的A320組件服務協議;神華集團與卡特彼勒戰略合作協議;中國大唐與通用電氣的項目合作協議等。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稱,以上交易有待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最終審批。
路透社8日報道稱,中國此前承諾,將在特朗普訪華期間購買更多美國大豆,這表示即便在這兩大經濟體貿易摩擦加劇之際農產品貿易依然很重要。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而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供應國,在過去一年中,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額高達145億美元。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主席吉姆·米勒作為特朗普商貿團成員訪華,8日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將在特朗普訪華期間與中國大豆買家簽署意向書,但未透露更多內容。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報道說,中國還將承諾未來購買更多美國大豆。
《華爾街日報》8日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中國電子商務公司京東計劃進口價值20億美元的美國牛肉和其他食品,這將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中國之行簽署的數項協議之一。該知情人士透露,根據協議,未來三年京東將支出約12億美元從美國蒙大拿州家畜飼養者協會進口牛肉,從已被中資企業收購的美國豬肉加工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進口豬肉,剩余資金將用來進口其他美國農產品。
美方想減貿易逆差
特朗普此次出訪中國希望在經貿領域獲得怎樣的收獲?據美國CNBC網站11月6日曾報道,美國國內的預測是:特朗普會宣布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中美商貿交易,以解決兩國間的貿易逆差。根據與美國總統隨行的商務代表團成員名單,這些交易可能會集中在中國購買美國能源和農產品項目上。
報道稱,特朗普熱切希望解決兩國的貿易不平衡問題,經過今年七月份在華盛頓舉行的每年一次兩國全面經濟對話,中美雙方都表達了希望縮小兩國的貿易逆差的意向。美國海關總署8日發布信息顯示,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從9月份的280.8億美元下降到10月份的266.2億美元,今年1月至10月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為2229.8億美元。最新的數據表明,中國10月份的出口量較去年同比增長6.9%,進口量同比增長17.2%。由于國內外需求強勁,今年中國貿易表現有所回升。雖然出口再次為中國經濟增長作出貢獻,但全球投資者更關注其對鐵礦石、煤炭等工業大宗商品的強烈需求,這有望推動全球能源價格上漲。
中方需要高附加值產品
APCOWorldwide中國主席詹姆斯·麥克格雷格6日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中國將把經貿合作重點放在幾個有可能達成的貿易協定上,而非常嚴肅的產業政策問題將不會得到過多重視。”中國美國商會主席威廉·扎里特告訴CN?BC,他預測的最好結果就是自己之前所說的“積極的互惠待遇”。“這就是說,中國人將會看到,更多的行業向美國產品開放將對中國人有實際的幫助。最糟糕的情況是,美國自身沒有任何開放,我們可能會在美國看到限制投資,限制中國出口的現象,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他補充道。
CNBC當天另一篇報道援引相關分析師的分析稱,與其采取寬泛的關稅遏制中國出口,美國更有可能通過談判爭取讓美國產品更好地進入中國市場以縮小貿易赤字。實際上,美方的目標是改善美國對中國的出口,而不一定減少從中國進口。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從特朗普過去一年的出訪經歷來看,他更像是一個‘推銷商,向世界各地推銷美國貨和美國軍火,他急切地想追求貿易平衡。”
周世儉表示,“國際貿易要發揮比較優勢,中國產品的優勢在于物美價廉,獲得美國的大部分消費品市場;而美國的優勢則在于高新技術,如果特朗普真的想減少對華貿易逆差,就應該放開高附加值產品的對華出口,比如中國所需的清潔能源技術。”根據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今年4月的報告,若美國將對華出口管制程度降至對巴西的水平,對華貿易逆差最多可縮減24%。▲
環球時報201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