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瑞
東漢末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重創袁紹,從而奠定了其在北方的霸主地位。到了公元207年,為消滅袁紹殘余勢力,曹操決定率領20萬大軍遠征烏桓(亦稱烏丸)。
烏桓處偏遠之地,長途征戰困難重重,風險極大。軍中大臣紛紛諫言,勸曹操放棄此役。有的說,勞師遠征會導致后方空虛,如果南方的割據勢力乘虛而入,我們就會非常被動。有的說,烏桓是少數民族,如此興師動眾去攻打,有些不值得。
但是曹操卻認為,袁紹曾經對烏桓是有恩的,雖然自己戰勝了袁紹,但袁紹的兩個兒子卻跑到了烏桓,若是他們聯手反攻,將對自己的統一大業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權衡再三之后,曹操還是力排眾議,決定出兵烏桓。
經過五個月的鏖戰,曹操終于取得了勝利,卻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班師回朝之后,曹操立即讓手下統計當初反對自己遠征的“異己”名單。消息傳開之后,一些大臣頓時惶惶不安,心想曹操肯定是要和自己算賬了。甚至還有人準備暗中逃亡,以求保全性命。
名單很快就統計了出來,一天,曹操突然宣布要召開緊急會議,諸多大臣揣測要大禍臨頭了。誰知,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曹操竟然宣布,要對那些曾經反對北征的大臣予以重賞。大臣們都非常驚訝,以為曹操是在開玩笑。見此情景,曹操解釋道:“這次遠征確實很冒險,雖然我們最終取得了勝利,但完全是出于僥幸。一旦運氣不佳,后果不堪設想。當初,大家勸我不要攻打烏桓,這是有道理的。我如果不分對錯,對大家胡亂懲罰,以后大家就不敢講實話了。希望大家繼續提不同建議,以免我再次走入險境。”
聽完曹操的一番話之后,大臣們恍然大悟,紛紛豎起了大拇指。幾天后,曹操就兌現了重獎的承諾。從此,大臣們更加忠誠于曹操。
作為一軍統帥,能夠重獎“異己”,曹操胸懷之寬廣可見一斑。人心從來不是靠武力征服得來,而是靠寬容和大度來換取的。傾聽不同的聲音,將會得到更多的支持。
(編輯 思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