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兵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是由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首創,謝爾頓、勞拉·金給積極心理學下的定義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與美德的科學。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以“幸福”為核心的人類一切積極向上正向心理。對于教育,特別是對于教師來說,這門科學很有研究、學習的價值。目前為數不少的教師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不少教師幸福感不強,甚至心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主要與高強度、超長時間的工作有關,當然也有來自學生管理、家長、社會的壓力,還有升學評比、職稱評定等多方面的因素,諸多原因造成了教師厭教、怠教的心理,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質量,教師如何樂業善教,享受幸福教育呢?下面交流一下個人感受。
一、定性定心,增強職業認同感
“人啊,你要認識你自己。”這是刻在阿波羅神廟上的一句話。這句哲理名言,其要旨,就是提醒人們:人的最大弱點就是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找不準自己的定位。
有一則順口溜這樣說:
一歲出世亮相,十歲天天向上,二十歲遠大理想,三十歲蒸蒸日上,四十歲奮發圖強,五十歲基本定向,六十歲告老還鄉,七十歲搓搓麻將,八十歲曬曬太陽,九十歲躺在床上,一百歲掛在墻上。
這個順口溜是對人生的一種理解,不一定全對,但只要你認可了一種人生,然后去做,人就不會痛苦。人最痛苦的可能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該做什么。我們也許曾經考過研,經過商,當過官,改過行,我們試過,努力過,最后我們仍然從事教育行業,這說明我們這輩子與教書有緣,與學生有緣。你曾經追求的那些東西,并不適合你,四十不惑,到現在對人生還稀里糊涂,心性不定,躊躇彷徨,這山望著那山高,那怎么能不痛苦呢?這種痛苦,恰恰是不成熟的表現。我們應該定心定性,學會接受自己的教師身份,認同自己的職業,踏踏實實做一名教師,心理踏實了,人才會幸福。曾國藩說“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那怎么可能有幸福感呢?
二、轉換思維,強化教師自豪感
請看下面的故事:
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賣傘的,二女兒嫁給了洗衣店的!老太太天天擔心,晴天她擔心大女兒傘賣不出去,雨天擔心沒人找二女兒洗衣服。有人告訴老太太,晴天二女兒生意興隆,雨天大女兒生意興隆,您女兒家是天天進錢啊。
大凡事情都有兩面,樂與憂全在你看問題的角度,人常常容易悲觀,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強化訓練,轉換思維,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讓樂觀成為一種習慣。比如做老師,這有什么不好呢?換個角度看,你也許覺得,做個老師,挺好。做老師的好處,至少有下面幾條:
1.心態永年輕
與朝氣蓬勃、活潑可愛的孩子在一起,當老師的自然而然就會被感染,被熏陶。什么煩惱、憂愁都蕩然無存。孩子們就是陽光,能刺透心里的霧霾,讓人心感到敞亮,讓你永葆青春。
2.生活有規律
上課、下課,休息、工作,朝六晚九的生活,都得按照作息時間表來,作息時間是固定的。時間固定,生活就有規律,有規律的生活對身心健康是有好處的。許多老師上班的時候精神抖擻,假期在家反而這里痛,那里不舒服,那就是生活沒有規律造成的。
3.帶薪休假多
周六周日、中秋國慶、寒暑假,一年有兩三個月的休假時間。假期可以讀書、健身、旅游,帶薪休假,自由自在,想去哪就去哪,想干啥就干啥。
4.桃李滿天下
盡管物質上不算豐厚,盡管沒有偉業壯舉,但在平凡的三尺講臺上耕耘,會不時收到學生節日祝福短信,收到你用心關注的那些學生的親切的問候。翻翻畢業學生的照片,如數家珍,桃李滿天下,洋溢著快樂和幸福,這種幸福只有當老師的才能體會到。
成功與否并不取決于我們是誰,而是取決于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快樂和不快樂,幸福和不幸福,全在你的心態上。做老師不是不好,而是你沒有想過做老師的好,如果你再仔細想想,恐怕又會多出幾條。轉換思維,認同自己,為做一名老師而感到自豪,我們才能春光滿面,幸福快樂。
三、讀書學習,搭建精神棲居殿堂
教師為什么要讀書呢?
一是教學的需要。讀書可以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可是我們很多教師工作以來,只讀過兩本書,一本是教科書,一本是教參書。如此狹隘的視野、貧瘠的思想,如何能夠啟迪學生的思維、開啟學生的智慧?我們要讀一些教育專著,也要讀一些文學經典,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升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文化思想品位。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才能自信滿滿地站在課堂上,被學生認可,甚至崇拜。
二是搭建精神棲居的殿堂。諸多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與物質金錢相關,但不取決于物質金錢的多寡。很多富豪會生出“窮的只剩下錢”了的感慨。空虛、寂寞不斷侵蝕著他們的心靈。同樣,我們一些老師,60歲退休,教學生涯一結束,就無事情可做,只能在家抱抱孫子、看看電視、打打小牌麻將聊以自慰。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教的是教科書,看的是參考書,改的是教輔題,沒有走進高層次的閱讀之境,到頭來,只能是一個教書匠,只能隨著退休而終結自己的精神生命。
生命本不該如此。只有那些心靈富有、內心寧靜的人,才能有幸福感,才能健康長壽。我們應該在精神世界里為自己搭建一座殿堂,讓自己的心靈安家,讓自己的心靈有依賴、有歸屬感,我們要提前為60歲做準備,而事實上,這個準備的過程,會使你不斷強大、不斷增值,還可能使你成為單位里的優秀分子,甚至更大范圍的教育名人,這樣你不僅不用擔心自己工作去留的問題,還會有“更上一層樓”的樂趣。你的生命因讀書而受到滋養,你的一生也因此擁有了幸福的本錢。
四、找準節奏,平衡工作生活兩不誤
有人說:“二十歲談婚論嫁,三十歲剛做爸媽,孩子小時時牽掛,四十歲養老育兒,五六十歲又得考慮兒女成家、哄孫帶娃。”是啊,哪個年齡段沒有事情呢?家務事永遠都做不完,當學校、家庭都需要我們時,每天的生活都十分緊張,這就需要我們找準節奏,平衡工作、生活的關系,不然學校、家庭兩邊的事情都沒有處理好,怎么能沒有煩惱呢?
該如何平衡呢?這就要求老師要善于規劃、管理好時間,安排好公事、私事。比如,學校考慮到老師們的生活難處,取消了晚辦公、晚坐班。那么工作日的晚上老師就可以在家做做家務、帶帶孩子、改改作業、看看電視。工作日到學校辦公上課要講究質量,也要講究效率。需要白天做的家務事放在周六周日來做。妥善地處理好工作、生活的事情,就會有幸福感。
五、寓教于樂,享受教書育人樂趣
生活因激情而忙碌,因忙碌而充實,因充實而幸福,這是簡單的道理,但是,我們更要學會在忙碌中尋找到職業的快樂。梁啟超說:“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教師的職業有什么樂趣呢?梁啟超下面這段話給了我們啟發:
“第一,凡一件職業,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親切有味。
第二,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第三,職業性質,常常要和同業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感。
第四,專心做一職業時,把許多游思、妄想杜絕了,省卻無限閑煩悶。”
梁啟超所言快樂的四個層面,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發現職業的奧秘,過程是快樂的;二刻苦奮斗是快樂的;三競爭勝利是快樂的;四專心做事是快樂的。
作為老師,有哪些快樂呢?當你用心備課,上課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時,你快不快樂?上課時,當你發現你與學生心靈碰撞師生都激發出智慧的靈光時,你快樂不快樂?當同事、領導高度評價你時,你快不快樂?當公布成績,功夫不負有心人,你的學生取得了好成績時,你快不快樂?當學生把你當作父母兄長一樣信賴敬重時,你快不快樂?當你因工作努力被評優評模時,你快樂不快樂?做老師的快樂太多了,只要我們潛心教學、專心教學,就會從學科教學中、班級管理中、與學生的交往中,獲得無限樂趣,從而享受教育的幸福。
讓我們做一個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