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風云流轉,滄海桑田。五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飛躍。
五年,世界目光的重心從西方轉向了東方。中國經濟增長數據成為全球發展的風向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寫進聯合國決議,高鐵、手機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成為享譽世界的中國新“四大發明”,華為、小米受到各國年輕人追捧……這些案例生動地印證了中國發展之快,讓世界為之震撼。
五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改變了世界看中國的目光,全球各國開始探究一個個中國奇跡背后蘊含的奧秘。
上海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參觀者絡繹不絕,繁華的商業區“新天地”近在咫尺。
就是在這座小樓里,中國共產黨于山河破碎的亂世挺立而出,由50多人壯大到近9000萬名黨員,書寫了世界政黨史上亙古未有的奇跡。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奇跡最鮮明的標志,是創造中國奇跡最核心的密碼。
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為人民發展、由人民享有,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價值,中國共產黨因此站在最大多數人的一邊。
翻開中國共產黨的黨章,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赫然在目。世界上再沒有哪個政黨,會將如此明確的長期目標放入綱領中,并且有能力帶領人民實現這些目標。
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京時,毛澤東同志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柏坡,告誡全黨:“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以“趕考”心態執政,“考官”是人民群眾,“考題”雖然千變萬化,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頭腦清醒,始終自強不息。
中國領導人是如何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富強之路?如何將人口超過13億的大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外界普遍的答案是,這與中國共產黨正確且富有遠見的執政理念和治國方略息息相關。
緬甸聯邦鞏固與發展黨主席吳丹泰說,中共的成就是因為富有遠見,實施有效管理,有序制定黨的方針,所以得到了人民擁護。“中國有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中國共產黨能夠有效、平穩領導人民就是一件非常值得仰慕的事。為國家發展選擇符合自身的發展道路,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成功經驗。”
“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富強的道路上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埃及共產黨總書記薩拉赫·阿茲利說,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走上了向現代化國家轉型的道路,“成為一面旗幟”。
2013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習近平擔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此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勵精圖治,提出一系列內政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向前發展。
“中國共產黨凝集了中國最優秀的智囊團。從地方到中央,每個層面的領導者都充滿了智慧和遠見。可以說,習近平主席打造了一個敢于實踐的團隊、一個敢于改革的團隊。”俄羅斯遠東所所長盧佳寧認為,中國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小康社會的具體實踐。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佩里表示,過去五年,中國各級官員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行動中都將“為人民服務”作為其工作宗旨,努力為建設富強國家和讓百姓過上幸福生活而努力。
“通過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等一系列改革新政措施,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2.0時代。尤其是目前出臺的涉及數十個改革面的1200余個改革方案,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深化改革方面的強烈意志與決心。”韓國湖西大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全家霖說,通過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發展,這在世界發展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現階段,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從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升,我十分贊同中國共產黨繼續以深化改革推動發展。
“改革開放的2.0時代”也開創了中國經濟“新常態”。中國經濟添加動力,推動結構轉型升級。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二,制造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一。過去五年,中國經濟快速穩定的發展,印證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國富民強作為執政目標。
韓國國立外交院中國研究中心所長丁相基表示,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在過去五年仍然保持7%左右的增長速度,這是中國政府采取供給側改革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以及新常態背景下推進持續穩定發展政策取得的成果。政府通過增加對新興產業的投資和改革,為今后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非合作項目負責人鮑勃·喬布認為,從當前形勢分析,中國領導人將重點放在維持經濟穩定的“新常態”上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中國制造正穩步提升質量,研發投入也大幅度上升,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領域的創新在世界上都位居前列。
日本經濟學家、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江原規由指出,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正在為將“中國夢”轉變為現實而努力奮斗。“中國在高速鐵路、大型飛機、宇宙開發、超級計算機、北斗定位系統、量子通信、第4代核電站等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其中,高鐵的發展最為接近日常生活,也最受國內外的矚目。中國的高速鐵路網居世界首位,不僅深入到國內各地,也進入到世界其他國家。”
五年來,中國發展成就讓中國的底氣足了,腰板兒硬了,在世界舞臺上受到了高規格的重視和禮遇。
習近平主席第一次走上聯合國講壇,20分鐘的講話15次被掌聲打斷,數十位外國領導人排隊等候同他握手祝賀。2013年出訪哈薩克斯坦,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至今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以中國應該對人類社會有更大的貢獻為己任,將中華文化蘊含的“天下觀”注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長河中,讓中國與世界交融,與此共振、共贏。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就曾說,“一帶一路”與沿線各國共謀發展,是一個具有廣泛意義的世界性倡議。“這證明了中國有意愿、有能力為世界發展開創新紀元。”
韓國外國語大學國際安保合作中心主任黃載浩告訴記者,過去五年中,中國致力于推行特色大國外交,與美國構建新型大國關系,貫徹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積極開展主場外交、首腦外交、峰會外交,敦促世界各國共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各國發揮協同效應。中國已經成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創造利益的領路人。
俄羅斯戰略研究所亞洲和亞太地區中心主任康斯坦丁·科卡廖夫認為,五年來,中國奉行在互信共贏的基礎上發展務實合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另外,中國在維護全球和地區穩定、協調緊張局勢方面也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這些努力讓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權威和影響力有了本質的提升。
時光荏苒,歲月砥礪。五年里,中國經歷了不平凡的發展,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發展的巨輪將在世界的期待中駛入新的水域。
“中國共產黨對未來充滿自信,是因為它規劃好了自己的每一步,不放棄為全體人民謀福祉這一偉大目標。”俄羅斯聯邦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久加諾夫說,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是中國領導人對整個世界進步發展的擔當”。
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安德烈·卡爾涅耶夫表示,十九大對中國的改革進程,尤其對進一步建立小康社會和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歐洲與國際研究部的國際關系和國際政治經濟專家雷蒙·帕切科·帕爾多對中國未來五年發展的期待是:“經濟領域改革尤其是金融領域改革深化;‘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投行繼續發展壯大,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積極開展外交,參與全球治理,在氣候變化、反海盜和反核武器擴散領域發揮更多影響力。”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所長喬納森·蘇利文稱,中國過去五年的發展成就讓世界經濟中心正在向東方轉移,中國正在而且有能力填補西方經濟衰退帶來的空白。他希望,未來五年中國能在貿易自由化、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繼續作出積極貢獻。
旗幟引領方向,道路決定命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將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中國也將在探求最大公約數中,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