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婕
從西藏林芝市巴吉村中穿行而過,家家藏式庭院、三兩層小樓錯落其間,鮮花果樹蔥蔥郁郁,山泉沿著平整的道路溝渠緩緩流過……這座村莊有著特殊而幸福的記憶,因為習近平總書記曾兩次到訪。探訪與囑托,行動與回報。日前,記者來到總書記曾經到訪的新疆和西藏村落,聽人們講當年的故事。
“我把孩子托付給國家”
“習爺爺問我們,離家遠不遠,中午飯吃得好不好,家長支持不支持學雙語。”六年級學生努爾比耶·圖拉洪回憶起當時的場景。2014年4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新疆疏附縣托克扎克鎮中心小學。他囑咐老師們:“少數民族孩子雙語教育要抓好,學好漢語將來找工作會方便些,更重要的是能為促進民族團結多做貢獻。”覃利英老師當時正在辦公室備課,當總書記推門而入時,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3年多來,這所普通的鄉村小學送走了一屆屆學生,也迎來了更多的變化。2014年,學校只有2名漢族教師,現在增加到10名,基本保證漢族老師教漢語;學校的設施煥然一新,學生吃住條件不斷改善;漢語、書法、快板,這些基礎和特色教育讓孩子們變得更加朝氣蓬勃。
近年來,新疆優先支持教育發展,2017年全疆基本實現12年免費教育,南疆則率先實現15年免費教育。農村雙語幼兒園“應建盡建”,適齡兒童入學“應入盡入”。
“陽光灑滿了上學路……”看到女兒流利的快板表演,巴圖爾·馬木提突然眼眶濕潤了。當年因為窮而不能上學的他沒有想過,今天他的3個孩子可以在國家支持下快樂地接受教育。“感激黨的政策,我把孩子托付給國家。”他說。
“大膽去干,去拼搏”
2011年,習近平作為中央代表團團長來到巴吉村時說,你有我有大家有,一起富起來才有意義。這句話,讓村民格桑旺久記憶猶新。今年50歲的他,已經成為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如今的巴吉村,家家有一本致富經。“向江蘇‘天下第一村學習。”幾年以來,巴吉村的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紅火起來。商砼公司、建材市場、旅游景區……2016年,巴吉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710萬元,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
“大膽去干,去拼搏。總書記這樣叮囑我們,村子上下齊心,也是這樣做的。”村民桑珠次仁說。而這樣做的底氣,是政策的支持。“挖掘機是低息貸款買的,建房有補貼,種地有補貼,看病可報銷,住院分娩有獎勵,小孩上學不花錢。我們更得好好干。”他說。
“沒有所謂民族之別”
格桑旺久還是基層民族團結優秀代表,2015年受到過習近平總書記接見。他一直記著這樣的囑托,民族團結是生命線,要搞好民族團結。在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團結那么顯而易見,卻又不易覺察。在托克扎克鎮中心小學,32名教師組成一支維吾爾族、壯族、藏族、土家族和漢族的多民族教育隊伍;在托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干村,村民肉孜向他的漢族朋友們學習種植技術,也隨叫隨到開著自己的農機去他們地里幫忙;在巴吉村,商砼公司里一個漢族帶一個藏族,教駕駛技術、出納會計。
巴吉村商砼公司攪拌站站長謝勇軍來西藏8年了。這8年,他和當地的藏族工友同吃同住同玩,“大家都一樣,沒有所謂民族之別。”他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