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毅波
從“被舉牌”到主動舉牌其他上市公司,格力的角色轉換時間只不到一年。
9月20日下午,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公司持有海立股份達到5%的比例,意味著其對海立股份實現舉牌。而在去年年底,寶能系的前海人壽大舉買入格力電器時格力董事長董明珠曾強勢回擊。如今,曾經痛斥野蠻人的董明珠被外界質疑變成了野蠻人。格力在公告中稱,截至目前沒有獲取海立股份控制權的計劃。
格力的角色發生轉換不到一年時間內,曾經在資本市場活躍的保險資金如今在舉牌上已似乎銷聲匿跡。不過,險資并未退出資本市場。與前海人壽等民營險企保持“蟄伏”不同,中國人壽為代表的保險巨頭以定增等方式大幅加碼A股。
監管遏制激進投資,
險資舉牌近銷聲匿跡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29日,A股56家上市公司發布被舉牌公告,被舉牌次數達93次。舉牌方并無保險資金出現。
9月21日,據保監會辦公廳副主任張忠寧介紹,保監會近期出臺了加強保險資金股票投資監管等有關事項通知,明確禁止保險機構與非保險機構一致行動人共同收購上市公司,遏制激進保險投資。
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副主任賈飆表示,今年上半年,保險資金激進投資得到有效遏制。
這一局面與2015年和2016年形成反差。當時,以前海人壽和恒大人壽為代表的民營中小險企在資本市場狂飆突進,引發市場震動。
據民生證券2016年11月報告,2014年至2016年11月A股上市公司被舉牌的次數共計256次,其中2014年僅3次,2015年以來共253次,保險、私募基金、產業資本是這一輪“舉牌潮”中的主要參與方。
險資高調舉牌引發反彈。
除了歷時彌久的“萬寶之爭”外,2016年12月3日,董明珠在一個論壇上談及“野蠻人”敲門一事時表示,格力不會對舉牌進行應對,“如果成為中國制造的破壞者,他們會成為罪人。”
2016年12月,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發表講話稱,舉牌、要約收購上市公司是可以的,但用來路不當的錢從事杠桿收購,行為上從門口的“陌生人”變成“野蠻人”,最后變成行業的“強盜”,這是不可以的。
對于險資舉牌現象大幅下滑的現象,資深財經評論員皮海洲對記者表示,主要還是監管方面趨嚴所導致。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研究員、蘇寧金融特約研究員李虹含認為,險資舉牌萬科、民生銀行等一些震動性的事件發生后,監管方面對險資投資資本市場出臺了一系列限制,導致險資在資本市場舉牌現象中幾乎是銷聲匿跡。
險資在干嘛:
支持一帶一路,仍在加碼A股
不再高調舉牌,今年年初至今險資在做什么?
以前海人壽為例,其官網上的最新四則消息均為慈善公益類活動。最近一次是在9月8日,前海人壽向廣東韶關全體教師捐贈價值500萬元商業保險。
8月5日,前海人壽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專題會議,前海人壽副董事長張金順稱,對金融工作“回歸本源”的指示為前海人壽發展指明了方向。
保監會發布會上透露的消息是,險資在服務實體經濟上取得進展。
據保監會今年9月介紹,保險業在服務國家戰略、大病保險、農業保險、巨災保險等領域快速發展。比如在支持“一帶一路”戰略等方面,截至2017年8月末,保險資金以債權、股權計劃形式,投資“一帶一路”項目7414.44億元,長江經濟帶2646.08億元,京津冀協同發展1184.92億元。
李虹含稱,雖然險資現在極少參與舉牌,但并非是脫離資本市場。由于資金價格比較低廉、規模較大、用途比銀行資金和信托資金更加靈活,險資目前在A股資金中仍然占據一定比重。
和以往巨量資金攪動市場相比,險資如今在市場上的行動較為低調。
長江證券在分析統計險資中報持股時表示,與2017年一季報對比,二季報險資新增買入151只個股,其中上海銀行、東方財富、大華股份、馳宏鋅鍺以及五糧液新增買入金額較多,金額分別為49.9億元、41.8億元、13.5億元、12.9億元以及12.1億元。
“將險資當前對資本市場的參與形容為涓涓細流是合適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后,監管加強,保險資管相對比較安分一些。”李虹含認為。
投資新玩法:
通過定增買入股份,舉牌港股
在民營中小險企幾乎不再舉牌之時,中字頭的中國人壽以另一種方式活躍。
按照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的舉牌信息,從年初至8月31日,保險公司共披露了5項舉牌公告,其中4項來自中國人壽,1項來自平安人壽。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舉牌主要是通過參與定增買入股份,而非通常意義上的通過二級市場直接買入實現舉牌。
皮海洲認為,一方面是監管趨嚴,另一方面優質藍籌股票今年漲幅都很大,對于險資這種中長線資金很難通過二級市場進入,這時候險資只能通過一級市場中的定增方式進入。
以中國人壽為例,今年1月份,中國人壽以150億元現金認購申萬宏源定增中的24.71萬股,不過最終在8月初終止。今年3月底,中國人壽參與認購京能電力非公開發行股份,耗資近30億元,交易后持股比例超過10%。近期,中國人壽通過認購了中國聯通非公開發行股份,認購金額為216.99億元。
李虹含指出,監管層更加關注金融穩定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險資通過定增來參與國企改革、供給側結構改革,“有助于企業長治久安和永續發展,比以野蠻人身份而直接舉牌好一些。”
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國人壽的權益類投資中,股票資產的總額為2009.87億元,比例為7.74%,較去年底增長了2個百分點。上半年中國人壽實現總投資收益人民幣566.63億元,同比增長了11.5%。
中國人壽還將目光轉移到香港市場。今年5月份,中國人壽參與了青島港新發H股的配售,斥資7.78億港元認購青島港1.8億股,占青島港H股的16.38%。
除了中國人壽,罕見舉牌現象中的另一家險企為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人壽。
今年7月,平安人壽舉牌在港上市的旭輝控股。9月末,中保協官網連發兩條舉牌信息披露,均是有關平安人壽的舉牌事項。
9月22日,平安人壽通過二級市場買入596.2萬股工商銀行H股。本次交易完成后,平安人壽將與一致行動人共計持有工商銀行H股的5%,觸及舉牌線。
平安人壽方面表示,此次認購工行H股股票的資金來源于保險資金,來自壽險傳統、分紅及萬能賬戶,并將對工行H股股票的投資按照股票投資進行管理,嚴格遵循財務投資的原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