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烽
[摘要]嗩吶的最佳音色主要是通過人體對樂器全方面調控獲得的,通過不同的演奏方法實現人體對聲源以及共鳴管的合理調控和管理。這些方法是嗩吶演奏獲得更好效果的基礎,筆者通過對嗩吶共鳴的合理調控進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夠對學習者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嗩吶 共鳴 合理 調控
嗩吶是器樂演奏當中的主要樂器之一。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其管身木制,成圓椎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制的喇叭口,俗稱喇叭。嗩吶無論是高低、長短,還是強弱等方面,都能夠在音域范圍內取得更多的共鳴。一些樂器在做工上非常精細化,質量也非常好。人體可以對聲源以及共鳴管進行更加嚴密的調控,讓簧片產生振動,發出更加純凈的聲音。人體所處的狀態,還有共鳴的位置以及用力的方式等都會對嗩吶的共鳴產生一定的影響。鑒于此,對影響嗩吶共鳴的合理調控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嘴唇對哨片進行合理調控是產生良好共鳴的基礎
哨片是構成嗩吶最基本的條件,哨片因為震動而發聲,在發聲和震動的過程中也有自己的規律;一般是以簧的震動為主要方式,并且也存在著非常輕微的邊棱震動方式,在和空氣柱進行震動耦合的過程中發出聲音。一般音量的高低、強弱以及音色會因為哨片的大小而不同。若從物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無論是簧片方面的振動方式還是邊棱的震動方式都會產生一種伯努利效應。也就是氣流有一定的速度,隨著氣流速度的提升,管內部的壓強就會變小;在共同作用之下,哨片內部的氣壓和外部的氣壓會出現合攏性的畫面,讓哨片自身的彈性變大,哨片不斷地恢復到原有狀態,氣流也出現合攏性;在這樣反復的張合條件下,邊棱的震動主要是因為氣流角度適宜,進入到哨口當中。但是哨口的邊緣是非常鋒利的,因此氣流可能會被分為兩個部分,呈現一個上下分離的漩渦狀態,相互之間不斷的碰撞和吸引,然后讓音色和音強都發生變化。
在吹奏不同音高的時候,要選擇不同的口型,尤其是吹高音的時候,簧片在震動上面積要非常小,這樣氣流就會進入到哨片當中,并且角度也不斷地擴大;所以嘴唇含有的哨要小一些,下唇也需要不斷地向前伸張。在吹奏強音的過程當中,簧片的震動要有更大的面積,氣流在射入上也要變得更小。若是對明亮的音色進行吹奏,那么簧片所能夠活動的震動面積就要更大。哨片調控還有制作的基本水平以及個人的演奏習慣都成為能夠影響嗩吶聲音的元素。
二、做好氣息的控制是產生良好共鳴的條件
嗩吶發音狀態是否完好主要是由于呼吸是否正確決定的。如果從人的生理角度進行分析,呼吸是人體新陳代謝過程的主要形式,也是保障人體常態的一種條件。在吹奏呼吸方面,很多理論已經證明,吹奏呼吸是人的本能,呼吸能夠超過這種本能進行新陳代謝。由于受力的不均勻會讓氣血受到阻礙,失去對氣息的更好控制,吸氣的時候無論吸氣多少,都要讓空氣在人體的肺部均勻的分布,整個肺部也要向外面有更多的膨脹,膈肌不斷的向下開始移動,由此人的腹部就會微微的鼓起,這樣的呼氣給嗩吶吹奏整體力量打下了深厚的基礎,當氣體沖擊到哨片,并且哨片處于震動的過程中,就能夠將一些動能轉化成為聲音能量。哨片密集性的震動,肺部的少數氣體就會被迅速的消耗,多數氣體也返回到肺部當中,嗩吶共鳴管在口腔和胸腔的共同配合下更加結實,也更加的光滑,強化了管壁在聲音當中的反射能力。這就充分的說明,做好氣息的控制,對于聲源以及共鳴管都會產生良好的作用。
三、人體共鳴管的使用對嗩吶共鳴的影響
從聲學理論中可以獲知,一種樂器是否會產生動聽的聲音的關鍵在于這個樂器的泛音如何;泛音如果非常多,那么音色也非常好,反之亦然。在聲源和共鳴箱制作處于非常好的條件下,共鳴箱在共振方面的范圍也越來越大,這樣樂器的泛音也會越來越多,最后讓共鳴得到更好的體現。共鳴的范圍一般都是在嗩吶的共鳴管中,這也是一種局限性。由于人身體的共鳴管的氣柱密度非常大,氣壓還有濕度以及聲音的傳播都會對嗩吶共鳴管產生影響,那么就可以使用聲音的傳播方式,使用介質流動的方式作用于共鳴管,聲波同時傳向嗩吶也傳向人體共鳴管。
四、力與共鳴是個體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力與共鳴的關系是個體與整體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在這個基礎上若是只有整體存在,個體缺失,那么固定性高音則無法生成,個體在用力的位置上已經成為音高存在的一個條件。相反如果只有個體,讓力和共鳴的位置不發生流動性,那么力與共鳴就會集中在某個點上,整個高音也缺少力度的存在,低音力度變弱,由此也會脫離整體。力與共鳴在個體及整體上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
使用嗩吶的過程中,聲音力度合適才能夠產生非常好的共鳴條件,筆者在吹奏的過程中也會有不同形式的體會,吹奏如果將力量放在一個哨片上,由此壓力就會向后沿伸,并且順著壓力打開,這樣就給嗩吶的整體共鳴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吹奏的過程中延伸性越好那么人體共鳴管內部的壓力也會伴隨著而更好地打開,給嗩吶的整體性共鳴也能更好地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伴隨著音高的不斷變化和提升,著力點還有用力的方向也會呈現出更多的不同,進而產生共鳴位置的變化。吹奏低音,一般力都是從下向上發生的,胸腔的共鳴位置產生震動感,軟硬腭等位置也會發生輔助性的震動作用,在低音當中帶有一種明亮的感受。無論力量是上揚還是下沉,人體共鳴管都能夠在力的作用下相互頂住,并且保持一個形式在整體和個體上傾向于統一。如果在吹奏的過程中不能很好的處理好整體和個體之間的關系,那么聲音就會出現不同的情況,或者松,或者緊,最后導致音色出現不統一,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轉音的問題,因此力與共鳴在個體與整體上的協調,是人體共鳴管的集中體現,也是嗩吶綜合控制力的最好表現,這已經成為嗩吶在共鳴過程中的主要力量。人體在對嗩吶進行調控的過程,由于嗩吶呈現的是雙簧還有邊棱以及氣柱的形式,形成了一種混合性的震動,聲音的來源和人體的身體功能以及健康狀態有非常大的關聯,需要集合高中低各種樂器進行多方面的演奏,按照嗩吶吹奏過程中的難度就能夠判斷嗩吶的聲音還有聲色,關鍵就是人體能否對樂器進行更為科學的調控。
因此,做好嘴唇對哨片進行合理調控、做好氣息的控制、正確使用人體共鳴管等幾個方面是對嗩吶共鳴進行合理調控的關鍵,也能夠在嗩吶演奏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影響。希望以上的論述,能夠為嗩吶演奏者提供一定的借鑒以及參考,提升嗩吶的演奏水平,為人們呈現完美的聽覺盛宴。
(責任編輯:馮顯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