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徐曉蔚□
習近平與《大江南北》二三事
本刊記者 徐曉蔚□

本刊1995年第5期刊登的對習近平同志的專訪
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際,我們雜志社同仁在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所作報告的過程中,不禁回憶起習近平在赴中央工作之前,給予《大江南北》雜志的關心和支持,感到特別親切和激動。大家都表示,要牢記習近平同志的囑托,堅持奏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把我們這份雜志辦得更扎實、更出色。
早在1995年,《大江南北》雜志就發表了一篇專訪,題目是《面對父老鄉親——記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這篇專訪是怎么來的呢?
1994年11月間,時任《大江南北》副主編的周挺南到福州參加“南下服務團”老戰友聚會。1949年9月,他隨“南下服務團”行軍到福州,先在福建團省委宣傳部工作,后來在《福建青年報》任副總編輯,1965年因工作調動回到上海。他在福建工作了15年。
在1994年那次聚會中,周挺南聽幾位老戰友說起,老一輩革命家習仲勛的兒子習近平在福州擔任市委書記,有很好的口碑。他對自己和親屬要求很嚴格,勤政廉政,不搞特殊化,親民為民,深受群眾歡迎。周挺南本來也帶著為《大江南北》組稿的任務,就萌生了組織一篇習近平專訪的念頭。但聽有的同志說,習近平為人謙遜低調,不大肯宣傳自己,估計這個采訪難以如愿。
周挺南考慮再三,決定請時任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的李宗時幫忙。李部長樂意支持。他與習近平很熟悉,在電話里跟習書記著重講了《大江南北》是一本紅色刊物,這次是為“繼往開來”這個欄目組稿,意圖反映當代人如何繼承老一輩革命者的精神和傳統。習近平聽了,爽快地答應接受采訪。
請誰來做這次專訪,周挺南心中有個人選,就是《福建青年》雜志副總編劉小敏。劉小敏是《福建日報》原總編劉岳峰的女兒,受父輩的影響,熱愛新聞事業,是個出色的記者,她非常重視這個任務,認真地完成了對習書記的采訪。事后據她反映,那次訪談是在習近平的辦公室里進行的。習書記隨和客氣,思路清晰,言語樸實,對老百姓心懷深情厚意。采訪將結束時,他還從書櫥里取出兩年前回到陜北農村與老鄉們的合影,饒有興趣地作了介紹。
劉小敏的專訪寫得很好,文章有4400多字,樹起了一位“親民書記”的生動形象,三個章節的題目分別是“在黃土高坡的窯洞里”、“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大樹對根的留戀”。送審時,習近平表示同意發表。這篇專訪在《大江南北》1995年第5期“繼往開來”欄目刊登,在編排上,題目、文字和照片都作了突出處理,效果不錯,讀者反響很好。這一期雜志通過已升任《福建青年》總編輯的劉小敏轉給了習近平同志。這篇專訪還被評為《大江南北》1995年的優秀作品。
習近平同志不僅早在22年前就接受本刊的采訪,成為《大江南北》的報道對象,而且他還親自給我們寫過一篇學習十五大報告的心得體會文章,我們把它刊登在1997年第11期《大江南北》“學習與思考”欄目。
那是在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召開,一直在關注十五大新聞報道的雜志社領導欣喜地發現,在中央候補委員名單上,列入了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的名字。他們立刻熱議起來:習近平參加了黨的十五大,還被選進了中央委員會!兩年前習近平接受了《大江南北》的專訪,表明他很支持我們,這次我們約請他寫一篇出席十五大的心得體會吧!
還是由時任副社長的周挺南出面,他迅即聯系中共福建省委辦公廳,找到習近平的秘書,請他轉達《大江南北》雜志向習近平書記約稿的請求。因為有兩年前的那次專訪的交結,習近平對這本紅色刊物已有所了解。他讓辦公廳轉告我們,他接受約稿要求,將寫一篇參加十五大的心得體會,寫好就發過來。習近平又一次支持了我們。
在期待中,不長時間,福建省委辦公廳就轉來了習近平書記的文章,題目是《“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實現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有機結合的一個重大突破》。他在這篇1800多字的文章中,對江澤民總書記所作十五大報告中的科學論斷“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作了展開、延伸的闡述。文中多處引用十五大報告,看得出他研讀之細、思考之深。

本刊1997年第11期刊登的習近平撰寫的文章
在文章結尾處,習近平同志寫道:“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這就決定了實現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的有機結合同樣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任務。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和把握江澤民總書記所作的黨的十五大報告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努力探索實現公有制的多樣化形式,努力探索既能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又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既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又能帶動廣大人民群眾走向共同富裕等一些能夠充分發揮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兩個優長的發展形式,盡快實現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使之匯聚成強大社會合力,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向21世紀。”
2005年,紹興縣柯橋街道柯北第一小學開展“紅色網上游”活動,學生們捐獻了5000多元零花錢,購買了《大江南北》等紅色書刊1200多本,分贈給河北保定、安徽金寨、陜西延安等老區的小朋友。這一行動得到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的充分肯定和贊揚。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04年3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引起紹興縣各級黨委領導重視。在這一氛圍下,本社紹興聯絡站成立,并在一些中小學推動開展了以史育人、以德育人的活動。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和雜志社領導、新四軍老戰士王維、阮武昌、陳揚,還應聯絡站負責人的邀請,專程赴紹興考察學用紅刊情況,受到紹興市、縣領導的歡迎。《大江南北》對青少年的教育、導向作用得到廣泛認可,被譽為“德育教育的寶典”。
2005年5月,在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日到來前夕,柯北一小五(2)中隊46名少先隊員給本刊編輯部來信,匯報他們學用紅刊的心得體會和開展“紅色網上游”、向河北、陜西、安徽相關學校贈刊的情況(來信刊登在2005年第7期《大江南北》)。
同時,省委書記習近平也收到了柯北一小的少先隊員的信,他立即給孩子們回了一封信,信中寫道:“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你們通過多種形式,重溫歷史,緬懷先烈,這些活動開展得很好,非常有意義。希望你們牢記昨天,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繼承先烈遺志,勤奮學習,積極向上,努力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習近平書記的回信,極大地鼓舞了該校師生。上述這段話,在2012年暑期被刻在校園內一塊大理石碑上,作為柯北一小的校訓。本社紹興聯絡站把這些信息都及時反饋給我們。習近平對柯北一小開展以史育人活動的充分肯定和提出的要求,也使我們深受教育,激勵我們加倍努力,把刊物辦得更好,把紅色基因的傳承工作做得更扎實深入。
2007年3月,習近平同志調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他到任不久,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和大江南北雜志社開始策劃和籌備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和新四軍建軍70周年活動。雜志社負責人又商量起來:習近平到上海當市委書記,一定會繼續關心、支持我們,我們給他寫封信,邀請他來出席我們舉辦的紀念活動,或者給我們寫一封賀信吧。
邀請信仍由周挺南副社長起草,寫得十分懇切,把前幾年習近平與《大江南北》的交結都提到了。這封信通過一位資深老領導送到市委辦公廳。盡管知道上海這個特大城市的“一把手”有多忙,盡管知道從中央到市委對于領導干部出席會議、參加儀式、題詞、致賀詞等都有嚴格的規定,研究會和雜志社的同志們還是由衷地希望能夠如愿以償。
沒過多久,上海市委辦公廳轉來了我們引頸期待的習近平同志的賀信。賀信全文如下:
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并大江南北雜志社: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和八路軍、新四軍成立70周年前夕,你們舉行座談會,回顧人民軍隊為全民族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建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建立的不朽功勛,宣傳我軍始終堅持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對于激發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人民軍隊好的主旋律,都非常有意義。在此,我謹向與會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
這些年來,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及大江南北雜志社團結了一大批革命老戰士、老同志和專家學者,致力于研究、宣傳我黨我軍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影響。希望你們秉承傳統、再接再厲,為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預祝座談會取得圓滿成功!

2007年6月6日
習近平同志在賀信中肯定了研究會和雜志社取得的成績,并提出了對今后工作的期望和要求,令我們倍感鼓舞和激勵。這封賀信在當年6月12日舉行的紀念座談會上宣讀時,贏得全體與會者的熱烈掌聲。賀信全文刊登在2007年第7期《大江南北》的扉頁上。
回憶習近平同志對我們雜志的關心和支持,我們深感這決不是他對本刊有偏愛,而是充分體現了他對黨史軍史國史的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黨史軍史國史的研究、宣傳、教育,對學習英雄模范、高揚愛國主義旗幟、繼承革命優良傳統等,發表了許多重要講話,意義深遠。作為以宣傳新四軍、宣傳革命歷史和革命優良傳統作風為主旨的本刊,我們深感責任重大,能力有限,今后一定要以習近平同志有關講話、指示為遵循,努力學習,不忘初心,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弘揚鐵軍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實現“中國夢”貢獻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