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 音
憶戰斗英雄郭繼勝
□ 季 音
解放戰爭中,我作為戰地記者奔波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有機會認識很多杰出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華東野戰軍戰斗英雄郭繼勝就是其中的一個。
1947年12月,在河南西平的金剛寺圍殲戰中我認識了郭繼勝。這是劉鄧大軍的陳賡兵團與華東野戰軍勝利會師之戰。這兩支兄弟部隊巧妙地把國民黨軍整編第三師引入包圍圈,展開了圍殲戰。郭繼勝所在的部隊擔任了主攻任務,作為副營長的他是這次戰斗的組織者之一,任務相當艱巨。整編第三師在金剛寺筑起了重重堅固的工事,在村莊周圍挖了一道又寬又深的外壕,底下密布尖利的竹釘子,人跌下去休想再爬出來。壕溝外邊是一個挨一個的地堡,每個地堡里都有人守著,只要發現前方出現人影,就發射出密集的火力,看來這個地堡群很不容易突破。
郭繼勝和幾個指揮員經過商量,決定采用連環爆破的戰術突破對方的工事。怎樣去炸開敵人的工事?郭繼勝不放心,夜間他帶著爆破組的戰士,悄悄地爬到陣地上察看地形,尋找一條最有利的前進道路。白天,郭繼勝又一個人爬到陣地上了解地形。對方發現了,向他猛烈地開火,接二連三的迫擊炮彈“哐哐”地炸得雪花亂飛,幾乎把他埋在土里。營教導員著急了,派戰士硬是把郭繼勝拉了回來。

郭繼勝
25日深夜,部隊發起總攻,七道連續爆破取得成功,為后續部隊排除了障礙,爆破組戰士無一傷亡。此時,北邊陳賡兵團的部隊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防線,兩路大軍一個由南向北,一個由北向南,把整編第三師壓在中間,國民黨軍徹底潰敗。
戰斗結束,我來到金剛寺戰場,又遇見了郭繼勝。他從遠處走來,袖子上還扎著夜間作戰聯絡用的白布。鞋子、襪子和綁腿連在一起的“戰斗鞋”被泥漿糊成了一個泥團子,身上仍然是幾天來在地上滾爬的痕跡。他看到了我,就向我走來。
“怎么樣,又累壞了吧?”我問他。
“沒有啥,這次打得比較順利?!惫^勝疲倦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仡^望望遠處人馬喧嚷的金剛寺戰場,他又重說了一遍:“這次打得怪順利,劉鄧部隊不愧是老大哥,他們配合得好,打得又狠又準,真要向他們學習。”
我倆邊走邊談,朝部隊住的莊子走去。郭繼勝深有感觸地對我說,去年今日正是在魯南蘭陵附近殲滅國民黨軍第一快速縱隊和整編二十六師。那時他還是連長,他一個連配合兄弟部隊,繳獲了二十多門美造榴彈炮,一百多輛汽車,他們全連坐在美造十輪大卡車上,呼呼地疾馳在魯南大平原上,大伙高興極了。一年來形勢發展得很快,去年還在山東內線作戰,今年已來到了中原戰場,勝利一個接著一個,真令人興奮。我們一邊談著,一邊走進了莊子。
我與郭繼勝再次相見是在1948年3月解放洛陽的戰場上。戰斗是在9日晚打響的,洛陽的守軍是青年軍二〇六師,這是國民黨軍里一支特殊的部隊,它主要由被騙入伍的青年學生組成,擁有一流的美式裝備。武器雖好,但部隊的戰斗力不強,經過幾天作戰,他們節節敗退,最后集中到了城西北角洛陽中學一帶的陣地上。這里被青年軍稱為“核心陣地”,他們花了極大力氣,構筑了堅固的工事,集中幾十門大炮,決心要死守,等候援軍。
解放軍考慮到青年軍的特殊情況,決定加強政治攻勢,爭取對方放下武器,避免不必要的傷亡。部隊寫了一封“勸降信”,由兩個俘虜送去。整整等了半天,沒有回音,有些人沉不住氣了,郭繼勝仍不灰心,他自告奮勇,冒險到第一線去口頭喊話,一遍又一遍地呼吁青年軍:“放下武器,解放軍一定寬大對待你們!”果然,黑夜里,陣地上有三三兩兩的青年軍悄悄爬過來投誠。他們也帶來了一個消息:師長邱行湘還在癡心地等待援軍,他還組織一些特務分子,成立了一個“督戰隊”,嚴密監視已士氣十分低落的部隊,不準他們向解放軍投誠。
勸降無效,解放軍當晚向“核心陣地”發起進攻。經過徹夜的激戰,這個二〇六師的最后堡壘終于被攻下,大群青年軍士兵投降,師長邱行湘也成了俘虜。
戰斗結束了,我來到“核心陣地”,看見圩子外圍有個巨大的窟窿,這兒就是昨天晚上郭繼勝率領的爆破組炸開的,解放軍就是從這里攻入了“核心陣地”。我跨過爆破點走進圩子里,里邊多處仍冒著濃煙,火藥味嗆人。走不多遠,看到前面有一群人圍在一起,我走過去一看,原來是郭繼勝在和人議論什么,從他的臉色可以看得出來,他顯然又度過了幾個不眠之夜,棉衣被撕裂了一大塊,棉花露在外面,一個膀子用三角巾吊著,看樣子是受了輕傷。他看到我很高興,把昨晚攻占“核心陣地”的經過又說了一遍。他說:“國民黨太殘忍了!硬是把無知的青年學生騙到內戰戰場上來當炮灰。記者同志,你們應當寫文章揭露這件事?!蔽尹c頭表示贊同?;氐阶〉睾螅瑢懥似ㄓ崱肚嗄贶姷谋瘎 ?。
郭繼勝是華東野戰軍里一名智勇兼備的基層指揮員,他勇敢但絕不莽撞,每當戰斗任務下來,他就苦苦尋思最佳的作戰方案。他不畏艱險,千方百計地把戰區周圍的環境弄個一清二楚,找出一條付出代價最小的作戰道路。既要取得勝利,又要最大限度地減少部隊的傷亡,這是他為自己定下的目標。他愛戰士如同自己的親人,舍不得有一個傷亡。在魯西南沙土集殲滅國民黨軍五十七師的戰斗中,一排長張忠融白天去陣地上觀察地形,不幸被國民黨軍的冷槍擊中犧牲,郭繼勝傷心極了,晚上用被子蒙住頭哭泣。
山東滕縣樂王莊(今屬微山縣)是郭繼勝的故鄉。他家境貧困,14歲時以撿煤核為生,18歲下煤礦挖煤。他告訴我,那時候在一些小煤礦里挖煤,可不是像現在這樣都用機械作業,他坐在一個竹籃子里,用繩子拉著,一直沉到很深的地下煤層上,挖了一筐又一筐的煤,然后掛到鉤子上,由守在洞口的人拉上去。這樣在黑洞洞的地下干了十幾個小時后,才扒在竹籃子上拉回地面,真不是人干的活。郭繼勝就是在這樣沉重的勞動中度過了青少年。1944年6月,他參加了八路軍,決心做一個有出息的革命戰士。
1948年11月16日,偉大的淮海戰役揭開了序幕,我們都投入了這場空前的大決戰,我與郭繼勝不在同一個部隊,未能與他謀面,只能預祝他在這場大決戰里取得新的戰功。不料,事實竟是這樣殘酷,在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在圍殲國民黨軍黃百韜兵團的戰役里,他在董莊戰斗里流盡了最后一滴血,我們的英雄永遠倒下了!
“郭繼勝連”所在的團全團指戰員在茫茫雪野舉行了一個特殊的追悼會,大家宣誓:誓以奪取淮海戰役的全勝,來紀念我們的英雄營長?;春鹨鄣?949年1月10日結束,歷時65天,共殲滅國民黨軍55萬多人,還活捉了兵團司令杜聿明。
一晃70年過去了,人民英雄郭繼勝卻始終活在我心中。
(編輯 陶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