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濟南市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導向,整合組建市政府五個工作部門和市屬六大投融資平臺,有效激發了重點領域發展活力,省內外20余家媒體作了宣傳報道。
一、改革的動因和目的
濟南開展這次改革,既是發展所需,也是問題倒逼所致。第一,一些領域存在機構重疊、職責交叉、邊界不清問題。比如在“水”方面,水利局管水源,市政公用局管用水,園林局管泉水,這種“多龍治水”格局長期存在,導致管理環節多、協調難度大、工作效率低。外事、僑務部門分設,職責單一,難以形成對外開放合力。第二,“城鄉分治”成為制約統籌協調發展的體制障礙。比如同一條路,在城里是市政來管,出了城區就是交通局管,缺乏統一規劃,出現路不同寬、地下管線不同步等問題。第三,在國有經營性資產管理方面,存在政企政資分開不徹底、政府部門直接管理企業問題,以及國有資產條塊分割、力量分散、難以做大做強問題。第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施“北跨”戰略、建設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等重大發展舉措,亟需建立強有力的體制機制來啟動并組織實施。針對上述問題,濟南市根據國家“大部門制”改革方向,立足實際,主動嘗試,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破除發展障礙,釋放發展動能,推動省會跨越發展。
二、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立足改革所需、發展所需,濟南市深入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以統籌城鄉發展、提升政府效能、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重點,以“大部門制”為路徑,對政府職能和機構進行優化調整,取得顯著成效。
(一)在四個領域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整合組建市城鄉水務局,負責全市涉水事務統一管理;整合組建市城鄉交通運輸委員會,負責全市城鄉交通運輸和道路建設管理工作;整合組建市林業和城鄉綠化局,負責全市林業和城鄉綠化管理;做強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將供熱、燃氣管理,公園管理、名泉泉池保護管理等職責劃入。四個部門名稱均冠以“城鄉”二字,徹底打破“水、車、路、樹”等領域的城鄉分治格局,實現了政府職能全覆蓋。通過“大部門制”整合,解決了職能分散導致的職責交叉、推諉扯皮問題,提升了行政效能。
(二)積極推動綠色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一方面,在組建“大水務”“大綠化”基礎上,細分并精準界定相關職能,理順部門間職責關系,實現了城鄉綠化、水資源管理等方面效能新提升,有力保障了生態文明建設。另一方面,結合我市“實施北跨戰略,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戰略部署,組建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管委會,按“一區多園”模式,搶抓機遇,先行先試。
(三)優化國有資產監管和運營體制。分類整合188家國有企業,組建城市投資集團、城市建設集團等六大投融資平臺,劃歸市國資委統一監督管理,既實現了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又強化了規模效應和競爭力。撤銷了原市城市建設投融資管理中心等4個市屬投融資平臺正局級事業單位建制,收回事業編制186名。
(四)強化對外交流合作體制機制。整合外事、僑務兩個機構職責,組建市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提升了對外交流合作的工作合力。設立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管理委員會,負責國際醫學科學中心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打造國際化綜合醫療大健康產業生態圈。
三、改革的幾點體會
(一)領導重視支持,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這次改革,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專門聽取匯報并給予高度重視支持,省編辦持續跟進指導,濟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點題、設計、協調,保證了改革順利落地。
(二)堅持問題導向,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動力。這次整合調整,著眼于解決事關全局的關鍵問題、制約發展的重點問題和社會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做到了緊貼全市工作大局,緊貼人民所盼和發展所需。
(三)強化責任擔當,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保障。針對多年來一直存在、想解決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下定決心,動大手術,這是新一屆濟南市委、市政府搶抓發展機遇的重要舉措,展現了敢于擔當、積極作為的決心和勇氣。
(四)健全配套措施,是提升改革實效的重要途徑。濟南市這次改革,把理順管理體制與細化職責邊界、優化運行機制等工作統籌謀劃、通盤考慮。機構編制部門嚴把政策關口,周密研究論證,既做到了機構數量、人員編制、領導職數只減不增,又通過各種細化措施確保了改革效果?!鮁:YWJ
關鍵詞:大部門制改革 政府職能 濟南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