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華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為“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是孝。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們祖祖輩輩以“孝”作為家風核心。我國古代人就十分孝順,比如《三字經》中的黃香,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他十分悲傷。可母親已經不能生還了,于是他決定把對母親的思念以及愛全部都傾注在父親身上。冬天的天氣十分冷,晚上睡覺時,黃香就先躺在父親的被中,等被窩熱后才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窩里。這就是著名的“香九齡,能溫席”。這個故事讓我初步認識到孝,而讓我深刻理解的孝是從爸爸媽媽身上學到的……
我讀初中那年,身體一向很好的爺爺突然病倒了,檢查結果是腦供血不足,當時奶奶年紀也大了無法照顧爺爺,所以照顧爺爺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爸爸的責任。可我家在農村,田里的活也不得不干,于是白天爸爸去田里干活媽媽在家照顧爺爺,晚上爸爸再陪爺爺睡覺。因為爺爺半夜老是咳嗽喝水,也因這個爸爸老是睡不著覺,但他沒有埋怨還是盡心盡力地照顧爺爺。中午爺爺總是要睡上一個午覺,爸爸總是叮囑媽媽要給爺爺蓋好被子,以免著涼。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著我。現在爺爺奶奶不在了,爸爸媽媽也老了,孝敬他們成了我的責任。每天,我都要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么,身體怎么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煉身體。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帶著兒子回家看看他們,陪他們聊聊天、散散步,假期還會接他們到城里住幾天。兒子也許受我的影響,小小的就學會關心爺爺奶奶,他是爸媽的開心果。
其次是儉。小時候,爺爺就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響著我的言行。而我的言行在兒子身上起到了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他的鉛筆總要用到抓不住為止;用剩的作業本他會重新裝訂用來當草稿紙;書包也是從一年級一直用到現在。至于穿的衣服也不講究,過年買新衣,我說你也大了,買好一點,他總是說我不要名牌,只要合身能穿就行;壓歲錢從不亂花。他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作為父母我真是感到很欣慰。
再次是勤。“勤”就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在我家,勤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在生活中。爺爺是個離休干部,他很喜歡看書,茶余飯后總會拿本書看看,所以懂得的就多。村里哪家有事、有矛盾到爺爺這里,經他一點化,都能幫他們解決,村里人都很敬重爺爺。爸爸媽媽是農民,他們干活很賣力,很少閑,總是去田里,種的田都比別人好。勤奮才能讓人上進。在爺爺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我也愛讀書、勤思考,初中畢業就考上了師范,現在下班回家,我也很少看電視,忙完家務,大多時候總是看些有關教育類的書籍,一方面為了給兒子樹立榜樣,另一方面也是給自己充電。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