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山東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整合改革實施方案》(魯政辦字〔2016〕109號)精神,東營市高度重視,按照轉變政府職能和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要求,堅持專業化、市場化的發展方向,認真研究改革形勢,落實改革精神,探索改革路徑,積極推進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整合改革,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一、堅持頂層推動,建立推進機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特檢機構整合改革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委組織部、市編辦、市質監局、市財政局等13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特檢機構整合改革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形成改革合力,統籌推進全市特檢機構整合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編辦、市質監局。市質監局也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配備了專職人員,明確責任分工,加緊加快推進改革工作。
二、堅持政策配套,制定改革方案
根據《山東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整合改革實施方案》精神,會同市質監局起草了《東營特種設備檢驗檢測公司組建方案》,推進特檢機構轉企改制,組建成立山東特檢集團東營公司。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政策精神,堅持把職工利益放在首位,完善政策保障,特檢機構改制執行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政策,在人事、財政、社會保險等方面,加強政策支持。尤其是在保險政策方面,沿用了“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的做法,現有在編職工按個人意愿一次性選擇按事業或企業職工標準繳納各項社會保險及職業年金,并隨國家政策同步調整。待符合退休條件時,按相應標準辦理退休、計發養老金。實行這一政策,減少了改革阻力、提升了干部職工的認同感。方案征求了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財政局等部門意見后,進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改革方案送審稿。
三、堅持穩定為先,加強思想引導
市特種設備檢驗所為市質監局所屬正科級事業單位,現有人員120名,其中在編41人、編外聘用79人;在編人員中包括部分軍轉人員,人員結構較復雜。此次改革,多數人員對出路擔憂,尤其是一些年齡較大和工作能力較弱的人員,改革中缺乏競爭力,存在抵觸心理,成為改革的不穩定因素。為消除干部職工顧慮,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安排專門人員,深入調研摸底,通過召開座談會和一對一談話的形式,廣泛聽取意見建議,準確掌握職工所憂、所思、所盼。積極引導職工看清形勢、把握政策:一是看清改革形勢。市場化發展是大勢所趨,建立完善的現代化企業制度,可以更好激發創新活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占領先機。二是看清市場形勢。東營是特種設備使用大市,全市特種設備總量6.7萬臺, 居全省第六位;其中壓力容器、工業壓力管道均居全省第二位,車用氣瓶數量全國第一,改制后具有較廣闊的市場前景。三是把握改革政策。會同人社、財政等部門對職工普遍關心的保險政策等進行解讀,明確轉企后在編在職職工總體工資收入不降低,消除職工思想顧慮,增強了干部職工擁護改革的底氣和信心。
四、堅持安全第一,落實監管責任
為確保改革期間安全責任落實,針對安全形勢嚴峻、監管壓力大的現狀,組織開展了化工產業安全生產攻堅治理緊急行動、特種設備百日攻堅治理行動和執法大檢查,深入排查整治。印發了《關于加強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管理工作的通知》,通過完善工作流程和標準、強化檢驗質量監督等措施,加強對特檢機構的監督管理。積極探索安全監管新模式,開發出“e特監”安全現場檢查軟件;東營港和墾利區創新工作方式,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招標專業服務機構,簽訂技術服務合同,為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提供技術服務。分別與省特檢院、省質量技術審查評價中心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認證認可、品牌培育創建、質量監督管理等方面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合作,對優化特種設備檢驗檢測資源布局、提高特檢機構服務能力、加強特種設備生產安全運行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有力推進東營質量強市建設和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下一步,東營市將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特檢機構整合改革,盡快完成特檢機構轉企改制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改革方案中有關保險、職工福利等政策,保障轉企人員的權益。制定科學的人員分流安置方案,確保人員分流安置穩妥有序。二是改革創新監管模式。完善特種設備技術檢查機構設置,為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加強安全監管。三是嚴肅工作紀律。嚴格執行機構編制、組織紀律、財經紀律,加強部門協調配合,認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人財物的劃轉工作,保持隊伍穩定。改革期間,機構整合與日常監管工作同步進行,確保工作不斷、監管不軟,保障改革順利進行。□E:CWK
關鍵詞:特種設備 檢驗檢測 體制改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