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 規范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對照國務院、省、市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文件,按照應清盡清、承接到位、上下對應的原則,調整規范區級行政許可事項21項。依照國務院令666號、676號修訂的法規規章,重點調整規范城建、環保、市場監管、食品藥品、文化旅游等領域的行政權力事項,共計削減事項106項,規范事項要素1102項。通過做審批認定類事項和新產業新業態監管事項的適度“減法”,以及公共服務事項、傳統重點監管領域事項的有效“加法”,進一步降低企業準入門檻,初步建立起包容創新發展的審慎監管體制框架,引導新舊動能轉換駛入“快車道”。
二是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按照國務院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的文件要求,在取消5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規定動作”的同時,通過征求企業、群眾和部門(單位)意見,又依法取消了涉及企業生產經營、養老醫療、就業創業等領域的5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由原來的22項調整為15項,削減事項31%,為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松綁減負。
三是進一步簡化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在全區積極推行“一口受理、一個平臺、一網互通、一套流程”政務服務“四個一”工程。加大綜合服務窗口改造力度,借助信息系統數據嵌入式交互技術,強化部門間和部門內部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在權限范圍內實現了“減證明、優流程”;優化后臺服務信息系統對證明材料的電子化存儲,收集分類和綜合運用,從源頭上避免了各類“奇葩證明”“循環證明”;將標準化的業務操作流程固化到“知識庫”系統,業務受理更加規范高效。□濟南市歷下區編辦E:FQJ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