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斌
摘 要:該研究以太原市森林公園主要綠化樹種為調查對象,采用實地調查結合查閱相關資料的方法,調查了太原森林公園的森林景觀林、樹木園、東門景區、園路、百鳥園5個景區。調查結果如下:公園現有各種樹木約31科55屬95種,其中喬木約110000株,灌木約40000株,以松科的油松、白皮松和楊柳科的小葉楊和金絲柳為主要綠化樹種。并對其應用現狀提出了相應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太原市森林公園;綠化樹種;調查
中圖分類號 S759.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20-0074-0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Greening Tree Species in Taiyuan Forest Park
Cheng Fangbin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itute of Shanxi Province,Taiyuan 03001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Landscape Forest,Arboretum,East Gate Scenic Area,Park Roads,and the Birds Park in Taiyuan Forest Park with main greening tree species there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Based on fieldwork and consulting references,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re are about 110,000 trees and 40,000 shrubs in Taiyuan Forest Park,of which,95 species,belonging to 31 families and 55 genera,are identified.The main greening tree species in Taiyuan Forest Park are Chinese pine,Lacebark pine of pinaceae and Simon poplar,Salix babylonica L.of salicaceae.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the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greening tree species in Taiyuan Forest Park.
Key words:Taiyuan forest park;Greening tree species;Investigation
1 前言
隨著居民的物質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全民對美好的生態環境的追求,人們希望通過城市園林綠化來改善與美化環境,減少環境中空氣污染與噪音污染等。怎樣能夠有效充分地發揮園林綠化的生態功能與價值,使園林綠化建設在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之間達到一種穩定合理的平衡,已經成為當前城市園林綠化的首要研究內容。所以我們要對園林綠化樹種進行統籌規劃,有重點地做好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園林綠化作為唯一有生命力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及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園林樹種是構成園林景觀及綠化環境的主要植物材料,是園林綠化的主要骨架,其選擇和應用直接影響公園乃至城市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關系到公園綠化的總體質量以及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對公園園林綠化建設的質量、水平及效益的發揮著有很大影響。園林樹種的選擇主要考慮以下2個方面,一是樹種的生態學特性,二是滿足觀賞需要和生態效應。前者是樹種的造地選擇,后者是樹種的功能選擇,將這2個方面的緊密結合起來,體現了“物與效益兼顧”的精神。假如單純地追求樹與地相適而忽略了造景的功能要求,那么栽培工作將是盲目或偏離預期效益的;假如樹種的功能效益良好,但是栽植的土地條件不適合,結果也達不到預期,不能滿足造景的要求。因此,既要滿足樹種功能效益的要求,又要做到適地適樹,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想要的景觀效果與生態效益。
1.1 太原地理氣候概況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地處北緯37°27′~38°25′,東經111°30′~113°09′,東、西、北三面環繞山地丘陵,中南部為汾河沖積平原,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山地和丘陵占全域面積80%,平原川地占20%,平均海拔約800m。市區坐落于地勢平坦的汾河河谷平原上。氣候屬北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和晴朗,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無霜期平均175d,光照充足,水熱同期。年平均氣溫9.5℃,1月份平均氣溫-6.6℃,7月份平均氣溫23.5℃。年平均降水量459.5mm,多集中在7—9月份,占到年降水量的63%左右,秋雨多于春雨,降水年際差異大。主要災害性天氣如春旱、晚霜。
1.2 太原森林公園概況 太原市森林公園是以高大針闊葉林為主體,具有生態、科普、旅游和休閑功能的城市生態型公園。位于市區西北角,東與大同路相鄰、西與濱河東路相接、南與北中環相鄰,交通便利。全園總面積195.33hm2,其中綠地面積146.67hm2,南北長2670m、東西寬420~900m,地勢北高南低,總體較平坦。土壤系沙質沖積河灘土,大部分地段60cm以下為粉砂層,透氣透水性強,保水、保肥力差。園內樹木主要為20世紀70年代栽植的小葉楊、刺槐及公園籌建以來新栽的白皮松、華山松、國槐、塔檜等針闊樹種,小型動物常穿梭園中,小氣候特征明顯。
2 調查內容與方法
調查內容為太原市森林公園中主要綠化樹種,主要是露地越冬的喬木、灌木,及其配置狀況和樹種的景觀效果。調查主要采用實地調查法及查閱相關資料的方法,對太原市森林公園的森林景觀林、樹木園、東門景區、園路、百鳥園5個景區的綠化樹種及配置方式進行調查分析。endprint
3 結果與分析
3.1 各景區綠化樹種應用現狀
3.1.1 森林景觀林 森林景觀區由森林景觀防護林區和森林景觀核心區組成。森林景觀防護林區位于園區西北部,占地約20.67hm2,林分是以針葉樹種為主的針闊混交林,林分密度大,稍顯稀疏區域均播有草坪和苜蓿等地被植物。森林景觀核心區位于園區南部,緊鄰水景,占地約52.67hm2,主要綠化樹種有13科19屬25科,以松科、柏科、木犀科、豆科、楊柳科樹種為主。置身園區,可見鳥兒嬉戲枝頭,小型野生動物隱沒林間,使人感受到回歸自然的溫馨和愜意。森林景觀區在發揮其應有的防風固沙、降低噪音、吸附污染物和改善大氣質量作用外,也是樹林園的一個補充與外延。具有一定的科普功能。
3.1.2 樹木園 樹木園地處公園東南部,占地面積約19.33hm2。目前應用的樹種主要有:銀杏科、木犀科、槭樹科、殼斗科等11科13屬20種,其中山西鄉土樹種占2/3以上,均為移植大樹。稀有樹種有槲樹、栓皮櫟、鵝耳櫪、細裂槭、蒙椴、梓樹等。另外,從山東南部移植成活了雌雄兩株胸徑為45cm的銀杏樹,樹齡近200年,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樹木園是公園內唯一的集游覽、科普、科研功能于一體的專門園區。
3.1.3 東門景區 東門景區位于公園中東部,景區內主要栽植13科15屬16種,主要有白皮松、金絲柳、合歡、欒樹、臭椿等闊葉喬木,約560株,丁香、金銀木等花灌木約1700株,色塊416㎡,垂直綠化300m,綠籬超過1000m。
3.1.4 園路 公園的環形主路,寬7m,其西側栽植著蔭濃冠大的國槐樹,樹冠相連,構成了一條綠色通道。貫穿公園東西與南北的主要道路,寬3~4m。公園園路兩側主要應用綠化樹種有10科14屬19種,種植了白蠟、銀杏、毛白楊、欒樹等行道樹。園路西側還種植了油松、白皮松、樟子松、華山松、檜柏等常青樹,同時還混植了香花槐、連翹、紫葉李、碧桃、榆葉梅、丁香、金銀木、四季錦帶等色彩豐富的花灌木和中小喬木,構成了環形園路的花徑與景觀林帶[2]。
3.1.5 百鳥園 百鳥園主要綠化樹種有5科8屬9種。園內山上植有油松、側柏、云杉等針闊葉及灌木10000余株,林間水系、瀑布、山坡小徑、山體主干道點綴其中。山邊是分布在疏林草地中的風格各異的鳥舍。置身其中,禽類在空中飛翔、地上散步、水中嬉戲,放眼望去蒼松翠柏,碧波綠草,令人心曠神怡。
3.2 公園樹種應用現狀小結 公園現有綠化樹種約31科55屬95種,其中喬木約110000株,灌木約40000萬株,其中以松科的油松、白皮松和楊柳科的小葉楊和金絲柳為主要綠化樹種。
3.3 存在問題分析
3.3.1 綠地生態效益還需完善 引進一些適宜的樹種在綠化中是很有必要的,但相比之下鄉土樹種更為安全可靠同時也更廉價,因此二者都應受到重視。雖然公園體現了多樹種、多層次的喬灌草結合的復層結構,但還存在部分的綠化模式,品種單一、抗逆性差,這類設計忽視了植物本身的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與森林綠地建設自然化、生態化的理念相悖。
3.3.2 樹種配置仍欠缺合理性 森林公園景觀林內部有些地方結構不夠合理,草坪多而喬木比例過少,減少了綠地的生態效益。有些地點的樹種配置,常綠樹比例較小,冬季缺景少綠的情況比較突出。
3.3.3 樹種色彩不夠豐富 有些區域缺乏觀花、觀果植物和彩葉樹種。園林樹木的色彩既可以極大豐富園林景觀,也可以為生活在此環境中的市民提供良好的休息和工作環境。但森林公園在園林樹種配置中卻忽略了一些觀花、觀果植物和彩葉樹種的合適種植,缺乏科學合理定位和思考[3]。
3.3.4 樹種管護還有待加強 公園邊緣由于樹種單調,穩定性差及疏于管理和外來人為破壞,導致樹木死亡情況出現,破壞公園整體形象與影響整體觀感。
4 討論與建議
(1)對森林公園綠地生態效益還需完善來說,可以再補充選擇貼梗海棠、臘梅、玉蘭、碧桃、垂絲海棠、雪松等樹種。
(2)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使森林公園綠化樹種的應用更加科學。第一,根據公園地區氣候條件和所處的位置,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第二,具體操作中,必須強調生態適應性,根據植物的生態學特性進行搭配種植,每個景區都應有自己的基礎樹種,使得四季景觀分布于全園。第三,“以草代樹”不可取。太原市干旱少雨,又是水資源缺乏的城市,草坪的用水費用高[3]。第四,針對園內部分地區冬季缺景少綠的現狀,應有計劃地在這些地區增加常綠樹種的比例,進而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效果。一般來說,樹種植物的配置比例為:喬灌數量的比為2∶3;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的比為2∶3;地被植物與草坪數量比為8∶2;速成生樹種與慢生樹種比為1∶1。
(3)森林公園西南區部分楊樹林內有少數腐樹死樹,對該區域應采取清除病腐木和林下枯落物;為改變林相單調的缺點,可在林緣處栽植些許灌木,豐富空間立體結構;同時在該區域間種針葉樹種,以豐富生物多樣性,從而提高森林群落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陶莉.太原市城市綠化樹種及其應用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2]朱晉存.太原市森林公園綠地的樹種選擇[J].太原科技,2007(9):31-32.
[3]谷瑞芳.太原市園林綠化樹種現狀分析與對策[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24):165-166.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