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樹林
摘 要:如果學生時代就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事,那“終生學習”就純粹只是一句口號了。因此,“享受學習”欄目的設置,其意義遠不止在思想政治課本身。本文對注重思想政治教學中引導學生“享受學習”的有效途徑作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教材編寫 享受學習 修編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109-01
享受學習觀念的形成,對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要求終生學習的今天,培養學生“享受學習”的觀念更是顯得刻不容緩。如果學生時代就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事,那“終生學習”就純粹只是一句口號了。因此,“享受學習”欄目的設置,其意義遠不止在思想政治課本身。可筆者在教學中卻強烈感覺到“學習中的苦與樂”問題的編撰思路與教材“享受學習”的指向性、導向性不協調。
1 把苦與樂并列提出來對比分析,導向不明確,容易給學生造成學習很苦的消極心里暗示
教材開篇就提出:“學習,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苦樂交織的”。教學中,老師提出討論“學習中的苦與樂”問題時,學生們的“苦”水總是噴薄而出。如果有學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談學習的樂,就要遭到集體的“討伐”。教材把苦與樂并列提出來對比分析,而學生的注意力、討論的內容基本就集中在苦上了,樂被談化甚至被淹沒。這里苦與樂的對比,就像在一碗水里加入一勺子糖所帶來的甜味,遠不及加入一滴黃連汁所帶來的苦味,味道懸殊那么鮮明、令人刻骨銘心。在這種氛圍下教師要把“苦”說成“樂”還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學生,特別是初一學生,本來就處在感性的年齡,還缺乏理性的思考能力和堅強的毅力。他們對學習“苦”的印象一旦形成,就會直接影響他們對學習的認識和態度。如:不愿學習、害怕學習、回避學習;又如:認為學習是負擔、是苦差事,是家長、老師強加的任務等。這樣,一定會阻礙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打擊學生刻苦專研的積極性,給學生帶來的心里沖擊力和副能量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
學習是苦樂交織的,這種認識肯定是真理。可作為教材,我們完全可以做更為科學的處理: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去感悟學習是件快樂的事,是成功人生必不可少的準備;適當淡化學習苦的印象,有助于減輕可能給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
2 學生吃苦環境缺失的現實,給教師培養學生 “刻苦”的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時,也給教材提出了更加細膩的正確導向要求
現在的絕大多數學生根本就沒有多少機會去體會生活中的苦(按照字典的解釋,苦,在這里有這樣幾種含義:難受、痛苦、有耐心的、盡力的),更不用說去感受為了生存而奮爭的那種深入骨髓的苦楚。學習,在學生心里上也就順理成章成了苦差事,因為這幾乎是他們唯一要做的事。在家里,學生是“公主”,是“太上皇”,幾曾受過什么真正的苦?即使有的家長做過蜻蜓點水式的吃苦訓練嘗試,學生也只不過覺得是好玩罷了。這種情況對城區學生而言尤為突出。而在學校,學生就是未出鍋的豆腐花兒,拿在手上怕丟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很多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手段已經退出教壇,罰個站都是體罰,批評又是心靈的傷害,即使是學習時間略長、任務略重也受不了……一不小心老師就要遭到學生舉報,家長的控告。
也許有人把這些責任往教師頭上一推就以為萬事大吉了。確實,教師善教對學生樂學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但在這里,教材完全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3 著力讓學生認清學習中苦樂的本質和關系,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學習是享受的觀念
認定苦與樂,本身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判斷標準,而是一種個體的心理感受和體驗,在一部分人眼里是苦的東西,在另一部分人眼里說不定是樂。所以做事的苦樂感受并不在事情本身,而是由做事情的人的動機、興趣、價值觀等決定的。
正如烏申斯基所說:“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學生在學習、在追求成長過程中必然會有時間、精力的付出。我認為,學習的付出(如果也還算苦的話)與學習的快樂并非對等關系,更不是對立關系,而是樂起主導作用的和諧的統一。至于應試教育的大環境和個別教師的教法不良帶來的諸如時間太長、作業太多等問題,不能一概加在“學習”的頭上。事實上,學習的過程與享受學習的成果同樣都是快樂的。就像現在的成年人、老年人,哪個在談及年輕時候艱辛的奮斗歷程時不認為是驕傲、是精神財富?哪個不是為沒機會多讀點書而遺憾?他們不但沒有覺得苦,反而認為是人生的必經階段、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積累。
但我們的學生還小,他們不可能目前就體會得到幾十年后“書到用時方恨少、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感覺。所以,學生刻苦的品質主要不是靠指明了這是苦差事而用外力約束產生的,而是要依賴各種教育手段,在潛移默化的滲透、培養、特別是學生的內化活動中逐步形成的。這一點,教材的引導,責無旁貸。
4 引導學生享受學習的實踐
基于以上認識,對本科目教材的編寫提幾點建議:(1)本課時(設計兩課時也不嫌多)就一個中心主題——引導學生樹立享受學習的觀念。可以不設小標題,只要處理好層次即可。(2)圍繞讓學生感悟學習之樂編寫:如,感受學習氛圍之樂;感受學習過程之樂;感受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后的成功之樂;感受獲得成果之樂;感受探索奧秘之樂;感受成長之樂等。(3)把探索奧秘作為享受學習之樂的一個方面來處理。(4)不回避學習會比較辛苦,可設一個或者幾個附加疑問解決。如:學習是一個不斷探索和發現的過程,需要努力克服重重困難和挫折,你會覺得苦嗎?這樣處理,輕重明確,導向性更強。(5)用因戰爭、疾病、貧窮等原因造成沒有條件學習的痛苦與我們的學生能安靜學習的幸福作對比,反襯有機會學習確實是人生的幸運,是幸福和快樂的事情,強化學習快樂觀念。(6)義務教育法的相關內容,初二學習更合適,這里可以不提及,以免沖淡主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