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銘+祝吟+劉巖+楊德祿
【摘要】推動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是中國協調發展的三大戰略之一,蕪湖作為長江經濟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搶抓長江經濟帶難得的歷史機遇,對于安徽省經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運用定量分析方法對蕪湖在長江經濟帶的發展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其在長江經濟帶中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蕪湖長江經濟帶 發展戰略
一、引言
經濟發展在空間上不平衡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普遍現象,某些地方之所以發展勢頭良好,是因為它們普遍遵循了符合經濟發展的典型特征和內涵,通過提高密度、縮短距離、減少分割促進了地理結構的變遷。近年來我國在重塑經濟地理格局方面就明顯帶有“沿?;⒊鞘谢⒓夯钡牡湫突瘍A向。在城市發展戰略層面,通過城市群和城市一體化即同城化,使得單一的城市發展逐漸演變為區域性的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通過打破城市間的行政壁壘,實現資源優勢互補、產業錯位發展、基礎設施共享、要素市場共建,謀求各具特色的城市群聯動創新發展道路。在國家發展戰略層面,一些對國家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區域發展規劃已陸續上升為國家戰略,并通過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規劃引導要素和資源的合理流向。201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按長江上中下游可將長江經濟帶劃分為三個經濟區,長江上游經濟區,長江中游經濟區,長江下游經濟區,共九省兩直轄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2013年GDP總量占全國的41.2%。長江經濟帶由西向東連接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是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部地區率先發展三大區域發展戰略強有力的支撐,同時也是經濟帶各經濟區協調發展的重要紐帶,安徽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建設創新型省份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蕪湖市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實施方案》。根據《實施方案》,蕪湖將加快突破核心技術,培育發展新模式,大力推動重大基地、重大工程和重大專項建設,傾力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蕪湖板塊”,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蕪湖市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產業創新中心,蕪湖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二、蕪湖在長江經濟帶中的戰略地位
(一)發展優勢
1.區位優勢。長江流域上、中、下游各區段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很不平衡,下游最發達、中游次之、上游為末。蕪湖地處長江流域中心區段,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決定了其既可以向上游拓展,承接上游豐富的資源、能源等生產要素;又可以向下游擴展,接受下游地區經濟輻射、承接產業轉移,充當下游沿海發達地區對外開拓的縱深腹地,借東進西,東拓西進,是上中下游地區協調發展的橋梁和紐帶。
2.交通優勢。湖蕪湖交通發達,長江黃金水道不僅是潤澤蕪湖兩岸的生命線,更是支撐蕪湖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早在1876年就對外通商的蕪湖港,目前已成為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長江溯江而上最后一個深水良港,也是我省最大的外貿和集裝箱中轉運輸港,可常年通行萬噸級遠洋船舶。2011年新一輪行政區劃調整之后,蕪湖擁有長江干流岸線193.9公里,占長江安徽段干流岸線長度的24.9%,成為全省岸線資源最豐富的城市。
3.能源優勢。能源是經濟崛起的重要條件。蕪湖水資源豐富,水能優勢極為突出,是更能有力地支撐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經濟的發展,帶動沿線經濟的發展
4.工業優勢。倚江而興、交通暢達,孕育出蕪湖人以兼收并蓄、開放創新為特征的“長江文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澎湃動力,推動工業化、城市化“加速提質”。多年來,無論是海螺、美的、格力等外來知名企業,還是從本土走出去的奇瑞汽車,都十分看重長江黃金水道的獨特優勢,更把蕪湖作為無縫銜接長三角、輻射長江中上游地區的重要節點。整個城市規劃和產業布局也從過去沿著青弋江兩岸延伸,轉變為沿著長江兩岸展開,引江入城,更具大開大闔的氣度。
三、蕪湖未來在長江經濟帶發展定位及發展策略
(一)發展定位
立足新常態,結合國家出臺的意見,蕪湖未來發展定位應該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支點、中部崛起的領頭羊、東中西互動的合作中轉站、全國重要的綜合立體交通樞紐、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對內對外開放新高地、創新驅動產業密集帶、新型城鎮連綿帶。
(二)發展策略
蕪湖應充分發揮安徽省的區位、交通、能源、科技和人才等優勢,抓住新常態、新戰略、新政策這一利好機遇,制定適合蕪湖經濟發展的發展戰略,努力在促進長江中游地區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戰略支點作用。
1.以產業升級為主要目標,推動蕪湖經濟的發展。新常態下,經濟無法再維持高速增長,優化結構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訴求。蕪湖還應依托實現產業結構提檔升級。蕪湖應搶抓國家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歷史機遇,把工業化與信息化、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作為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推動制造業向研發、設計、品牌、營銷、服務等環節延伸,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關鍵技術研發突破,推動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深化產業融合,增強服務功能,補齊生產性服務業“短板”;加快農產品加工業、流通業和農業社會化服務業發展,助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2.以區域協同發展為推手,著力構建合蚌蕪區域經濟一體化新格局。將蕪湖、長江中游地區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經濟崛起的理想變成現實,需要突破傳統區域協作概念,打破行政壁壘、市場分割和行業界限,加強區域間的合作與交流,著力構建區域經濟一體化新格局。作為安徽省的重要的發展城市,其經濟發展首先要打破省內區域限制、行政區劃限制,其次要突破省級束縛,實現蕪湖長江經濟帶一體化,進而實現長江經濟帶的一體化。
3.以金融支持為手段,為蕪湖經濟發展提供血液。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支持對地區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顯而易見。2014年以來,無論是國務院還是安徽省,都密集出臺了多項關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相關文件,借助此契機,蕪湖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加強對蕪湖支柱產業、新興產業,重點產業的重點項目,尤其是那些具有創新創業性質、實力弱但發展潛力巨大的小微企業金融支持的力度,全面提升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的競爭力,全力打造具有科技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綜合實力雄厚等特征的產業集群;同時也要加大對城鎮化的支持力度,提高全省城鎮化水平,為蕪湖經濟走在中部地區城市前列,實現在長江中部地區崛起使命提供資金支持。
4.以高科技發展為推動力,打造支柱和特色產業。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湖北省科技與產業依托的重要基地。湖北省可以依靠現有科技資源,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打造新材料產業集群。
5.在長江經濟帶規劃建設中,蕪湖還應加強與長江沿線省市建立跨區域的政府聯系機制、部門對接機制、條線對接機制、專門辦事機構對接機制,加強各類實施細則的溝通協調。主要對策建議有:是深化改革并優化區域開發模式,適應在新戰略性區域規劃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是著眼全球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實現跨區域國際產能合作和深度開放;是強化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并優化區域治理、區域營銷和產業園區發展的新模式;是強化區域性交通和運輸樞紐建設,廣推網絡化開發模式;是打造多層次、多時空尺度的產業雙遷網絡,打造區域性的技術培訓和示范基地;是強力整合區際資源,塑造空間要素的競爭優勢;、是引入創意智造理念,打造宜居的智慧和生態城市群體系;是強化招才引智并實行引智、匯智與創意智造并重,打造具有江蘇區域性產業特色的人才高地,是強化協同創新并完善政產學研金合作機制,瞄準并培育行業新生增長點;是強化管理創新,做好操作層面的制度保障和機制設計。
三、結語
面對新一輪長江經濟帶開發開放,依托黃金水道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被視為搶抓戰略機遇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作為我省僅有的兩個“擁江發展”城市之一,蕪湖不僅需要通過便捷高效的交通網絡實現連東接西,更需要為江南、江北兩岸聯動創造條件。按照“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未來將建成以蕪湖為中心,1小時輻射市域;2小時溝通合肥、南京、杭州、黃山和安慶等周邊經濟據點城市;3小時銜接上海、寧波、武漢等長三角及武漢城市群重要經濟區域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為蕪湖更好地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提供基礎支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