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波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的逐漸形成以及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演變引領世界經濟進入了全新的形勢,這一形勢帶來了貿易的自由化、生產全球化、科技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等全新的經濟狀況以及經濟格局的劇變,世界經濟已然擺脫以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一家獨大的狀況改變為多元化發展的現實情形。本文通過對全球化格局下世界經濟的現實發展狀況為分析基點,對全球化下世界經濟的新特征及新形勢進行了詳盡的研究。
【關鍵詞】全球化 世界經濟 新特征 新趨勢
世界經濟的格局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不斷緊密,經濟、政治、文化交流日漸頻繁,世界經濟的發展不再是割裂和獨立的,而是向著一體化和全球化的形勢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唯有積極的抓住全球經濟不斷變化的契機才能更好的發展國家經濟并引導國內生產力和優勢產業向國際化平臺發展,最終促進國內生產水平和經濟水平的發展。因而對全球化格局和世界經濟的變化形勢進行分析在如今時代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和參考意義。
一、全球化世界經濟的新特征
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現象,表現為全球聯系的不斷增強,而通常導致全球化的領域主要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教育等,由于全球化的過程必然帶來文化的交融與碰撞、經濟的合作與競爭、政治的平等發展等方面。因而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世界經濟必然呈現出一些新特征。
(一)貿易自由化
隨著國際貿易往來的逐漸頻繁,貿易合作逐漸成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常態”。而貿易合作作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形式,主要依賴于資本的快速流通,推動投資在國際范圍內的自由化,對經濟體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當前全球范圍內的貿易自由進程主要表現為建立不同規模的自貿區、自貿港等措施,自貿區是指通過達成某種協定,獲得特殊關稅特權的特定區域,區域內進出口商品享有不同于區外的稅收政策,并可以在區內自由生產、儲存和銷售。自貿區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自貿區作為探索國際貿易合作的重要區域承擔著吸納國際資本、轉變貿易逆差、促進國內過剩產能向海外轉移實現資源效率化配置具有重要意義。而這一切的達成的深層次原因便是貿易自由化的全球化實現,而自由貿易作為貿易全球化的具體表現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貿易自由化的進程。
(二)生產全球化
生產全球化意味著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的布置得以實現,生產全球化的重要表現便是全球工廠的建立,以中國制造業產業的全球化為例,由于制造業對于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因而我國在全球化的形勢下成功的實現了制造業生產的全球化,而隨著我國加入WTO并且在國際經濟、貿易事務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中國制造業在國際上的影響也逐漸擴大,從早期的代加工產品到目前擁有較齊全的品類和服務、管理模式的綜合性制造業產業鏈,中國制造業在近年來獲得了較大的發展。而中國制造業的國際生產恰恰是生產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縮影。
就全球范圍來看,生產全球化的原因表現為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在宏觀方面,全球范圍內資源的分布和人均占有量的現實水平差異明顯,且隨著近年來對資源的過度開采和浪費導致全球資源短缺趨勢愈發明顯,生產全球化的達成有利于積極的發掘和利用國家外部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商品以及渠道資源等,同時也可突破國內政策的制約。實現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從而從實體經濟角度促進本國經濟增長。與此同時,生產全球化并不僅僅是資本的國際流出,還包括對各種戰略性資產的國際轉移。企業在進行國際投資時,便于把國內市場競爭壓力減輕或者部分分配到外部市場,解決了國內產能過剩的問題,引導資源投向變革,實現對國內宏觀經濟壓力的減弱作用。而在微觀方面,全球資本配置的壓力仍然存在,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市場競爭壓力普遍較大,制造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被發達國家的產品打壓的情勢明顯,生產全球化有助于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實現優勢互補,輸出成熟的技術產品與技術核心本身,激活國際市場,同時利用國際貿易引入優勢產品。
(三)金融全球化
對于金融全球化來說,其主要指的是全球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和逐步的完善,由于近年來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往來逐漸增多,僅僅靠本國的力量來平衡國內和國際金融市場已經略顯乏力,而依賴全球資本的快速流動與不同區域間資源的層次化配置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世界范圍內的金融資本效率化配置,表現在宏觀經濟方面便是金融資產的快速增長,在2015年,全球的金融流動資產就已經達到320萬億元。金融全球化對于不同經濟結構和經濟實力的國家而言具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以我國這類發展中國家而言,金融全球化有助于我國在國際金融事務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比如由于金融全球化的作用使得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提升便是鮮明的案例。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加深便是我國在國際金融領域地位上升的體現。而對美國等發達國家而言金融全球化有助于分散其負債、轉移冗余產業資本,更好的進行區域間帶動和扶持作用的達成。
二、全球化世界經濟的新趨勢
由于全球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全球范圍內資本的聯系程度更加緊密、技術輸出更為頻繁、跨區域交流與合作更加有利。這都造成了國際格局的巨大變化,發達國家作為全球經濟金融發展的主要力量的時代已經遠去,而實現產業轉變和利用優勢產能在國際市場上進行良好發展的發展中國家實現了經濟總量和經濟影響力的上升,發展勢頭良好。因而未來全球化世界經濟的新趨勢主要表現為如下幾點:
(一)跨國投資規模較快增長
跨國投資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即:一個國家對境外國家的直接投資和其他國家對該國家的投資注入。未來,隨著生產制造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趨勢,可以預見制造業以及相關服務業將會是跨國投資的主要增長點。這一趨勢可以以我國吸引外資(FDI)和對外投資的相關情況為例來說明:FDI英文全稱為外國直接投資,是現代的資本國際化的主要形式之一。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在吸引外商的直接投資(FDI)方面一直呈現上升狀態,外貿企業進出口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也endprint
逐年擴大,外商對于在華企業的直接投資目前正處于轉型升級時期,對著國內市場經濟和中國在世界上經濟地位的提升,以前低廉生產成本作為投資動機的資源導向型、成本節約型直接投資已經漸漸退出國內市場,中國作為“國際生產廠”的歷史已經遠去,未來的主要投資類型表現為市場導向,并以技術導向型投資為未來發展的核心,據相關專家調查研究顯示,在各種投資動機中,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過去對中國市場的投資主要以勞動力的廉價利用和生產場地的租用為主,而可預見的未來這種局勢將會獲得轉變,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積極的吸納外商投資,同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也催生了外商投資動機的良性轉變。
通過以上的個案分析不難看出未來世界經濟的新趨勢中快速發展的跨國投資和產業轉移將特別明顯。
(二)國際間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將促進全球經濟水平的快速提高,同時對于一般發展中國家和增長受到限制的發達國家國內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但是經濟全球化并非坦途,在實現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許多不符合全球化概念和發展模式的行業經營模式以及不健康資本的運轉均受到了影響,故而其給經濟帶來巨大推動力的同時也導致了國際間競爭的不斷加劇。比如經濟全球化催生的貿易自由和進出口條件的放寬便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產品比較優勢較大的國家。眾所周知,在貿易順差國的發展對策中,利用對外投資可以平衡國內需求,集中優勢資源發展核心產業,這一過程就會造成貿易條件的嚴酷競爭。貿易條件中又以價格貿易條件、收入貿易條件、要素貿易條件的現實變化最能體現未來國際間競爭的加劇。類似中國這樣的長期貿易逆差國,在國際資本流轉加快的情形下會導致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資本一勞動比上升,提高了我國出口商品的相對價格,導致價格貿易條件惡化,國際間產品配置持續處于低位。而發達國家的多項貿易條件卻依靠其技術優勢保持良好的增長,未來,這一趨勢仍將加劇,不過好在我國以及周邊發展中國家正在積極利用“一帶一路”規劃完善核心技術資本的發展,但可以明確的是,全球化形勢下世界貿易、資本、經濟等的競爭格局將維持嚴酷狀態。
三、結語
經濟全球化是順應時代潮流和現實發展境況的經濟發展格局,本文通過對全球化下世界經濟的新特征和新趨勢進行了相應的分析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剖析明確了全球化形勢下的經濟金融格局,有助于更深層次的研究國際經濟金融形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