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224-01
“愛”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獻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而“愛滿天下”又是行知先生終生奉行的人生格言。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筆者在工作中也時刻提醒自己尊重熱愛孩子,從細節之處給予孩子愛心愛護,貫徹行知思想,指導自己的工作,接下來結合工作實例,和大家分享一下:
鏡頭一:田田小朋友性格暴躁沖動,比較內向,不善于向老師表達自己的需求,不能很好的遵守班級規則秩序,總是有小朋友來告他的狀。
鏡頭二:每天一來園,他便從這個游戲區跑到那個游戲區,看見別人的玩具有趣就二話不說搶過來,不時還故意把凳子弄翻,使活動秩序大亂。
鏡頭三:課堂中,我正帶著小朋友一起在念有趣的兒歌,正當大家都很認真的在朗讀時,田田忽然提高聲調,發出了怪聲,立刻有幾名調皮的幼兒參與到這場“新游戲”中,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活動不得暫時中止。
鏡頭四:午餐時,孩子們都在安靜的用餐,會突然聽到:“老師,田田把自己的菜吃完了,還來夾我的菜?!被蚵牭娇曜忧猛氲穆曇簦瓉碛质翘锾镌趽v亂。
1 幼兒“搗亂”行為原因——進行愛的教育的必要性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分析,筆者歸納了造成他“搗亂”行為的幾點原因:
1.1 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產生了幼兒“搗亂”行為
幼兒在活動中有各種各樣的心理需求,由于個體差異的存在,每個幼兒心理需要不盡相同。因此當幼兒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時,會感到失望、自卑、無助,尤其像田田這樣特別希望老師關注的,他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作出了過激的反應,促成了他“搗亂”行為的產生。
1.2 家庭教養方式不當,加劇了幼兒“搗亂”行為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活潑的,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所以對什么都感到好奇,想要去嘗試,田田也不例外,他對新奇的事物都感到好奇,想要去摸索,可是田田的家長卻忽視了這一點,在家庭生活中給他制定了很多規則,扼殺了孩子的天性,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個性被壓抑,造成他到了陌生環境中會解放自我,做一些在我們看來好像有點出格行為。這就是為什么他到幼兒園后,反而判若兩人,表現出更強烈的好動、好奇、不守紀律等特征。
2 教育策略
2.1 用愛心打開孩子的心扉
像田田這樣愛“搗亂”的孩子一旦犯了錯,狂風暴雨般的批評是沒有用的,我會給他申辯的機會,了解他行為生成原因,循循善誘地與他溝通,幫助他發現自己哪里做的不夠好,哪里需要改正,讓他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激勵他自己產生改變的愿望和想法。平時還多引導他為班級、為小伙伴做好事,比如整理玩具、分發學習材料、幫助有需要的同學等,慢慢的他會發現大家樂意和他做好朋友了,大家會夸夸他,從而在內心產生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產生融入班級活動的愿望,消除“病因”。
2.2 仔細觀察進行針對型交流
想要改變田田小朋友的“搗亂”行為,并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這是一個循序漸進,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過程。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我加強對田田的關注,觀察細節,找出他喜歡“搗亂”的實質原因,加強和他的溝通交流,從細節處讓他感受到老師的關懷。比如微笑、擁抱、贊賞等,讓他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和愛護,平時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消除“搗亂”動機;同時積極與家長聯系交流,及時反饋幼兒在園表現,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給他們正確的教育指導,促進家園合作共育。
2.3 培養幼兒的自控能力
鼓勵田田在集體活動中遵守規則,養成良好的集體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我還通過游戲來培養他的自我抑制能力,例如請他扮演軍人、警察等角色,讓他模仿守紀律的行為;在角色游戲中,用角色的行為規范來促使他的自我約束,遵守游戲規則。
2.4 取長補短,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只是可能平時我們忽略了,我積極去發現田田身上的優點,比如他畫畫不錯,鼓勵他積極參加手工坊的活動,用其自身的“閃光點”來激發幼兒自信心,幫助他克服和消除“搗亂”行為。有時候田田在活動中“搗亂”,其實他并不是真的要破壞課堂秩序,他只是對這個問題、這個現象比較好奇,我就把他的“搗亂”變成學習的動力,請他來參與活動,回答問題,讓他親身去感受、去探索、去發現,當他不明白時我再作出解釋,交給他最簡單的學習方法,讓他會學習。在好奇心所驅使下,樂意積極主動的探索,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情感上也得到了滿足,“搗亂”行為自然逐漸減少了。
2.5 愛的教育應該注意的方面
教育引導是長期的、反復的,通過老師和家長持之以恒的教育和配合,田田終于有了很大的改變:他能和同伴友好相處了、他能遵守班級規則了、慢慢變得自信起來,最重要的是他還學會了主動表達自己的需要。相信在以后的學習中他會越來越棒的!
用愛實施教育并不是不講原則的愛,而是在學習、生活中對待孩子表揚為主、懲罰為輔,做到嚴慈并濟,遇到問題不是只會斥責孩子,而是耐心傾聽,發現解決問題的本質,用愛溫暖孩子的內心、澆灌孩子的成長。孩子們如果感受到了教師對他的期待和鼓勵,就會相信依賴你,把你變成傾訴的對象,將自己的擔心和快樂與教師分享。師生情感達成了默契,當你融入了孩子的世界,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師和孩子心靈之間的一條橋梁,教師要以寬宏的胸懷愛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不但要關懷孩子的學習、生活,更要關懷孩子的思想、成長。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通過這樣一個教育案例,更使我意識到了班主任工作的沉甸,也使我的內心更加的充實,獲得了教育成功的快樂。
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對教育事業就像一盞指明燈,引領我們不斷探索、學習、前行。只有把理論結合實際才能在現代教育事業中發揮最大的作用,我會用陶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指導實際教學工作,在理論與實踐的磨礪中堅定而從容的一直走下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