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瑞瓊+吳文娟
【摘要】由于人身險市場的結構不平衡,產品創新力低下等問題,保險產品不能充分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在現有的經濟和制度環境下,商業健康保險公司需要針對產品存在的缺陷,充分利用大數據,借鑒國外的產品開發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開發出真正滿足人們需求的產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保險產品創新。
【關鍵詞】商業健康保險 產品創新影響因素
一、選題背景
為了使得《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等有關文件要求的貫徹落實,國務院于2014年11月印發了《關于加快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文件,指出要把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提到重要議程上,使其充分發揮商業健康保險的重要意義。同時,2016年9月,保監會印發了《關于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
所有這些政策性文件,都為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提供了更好的平臺,肯定了其保障國民健康穩健體系的作用。因此我們要最大化健康險產品的創新能力,推動保險業的蓬勃發展。
二、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的現狀和創新產品的影響因素
(一)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的現狀
1、市場主體上升
隨著經濟發展全球化,保險業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趨上升,人們對人身險產品的需求增加,使得其市場比重逐漸上升。其中,總保費收入中的壽險業務部分從2013年的9425.14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17442.22億元,年平均增長率余約為85.06%,而財險部分的年平均增長率只有40.44%,相當于壽險業務的1/2。
從圖1可以看到,財險和壽險的保費收入都隨著年份的增加而呈現遞增形式,但是壽險的增長速度明顯大于財險的增長速度。另一方面,財險和壽險的同比增長都在2014年出現波動,財險的同比增長從2014年開始急劇下降,而壽險保費的同比增長不斷呈增加趨勢,這也反映了壽險市場是保險市場的主體。
2、保費收入增長
保費收入是保險公司利潤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體現了該公司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我國健康險保費收入在2013年達到1123.5億,而2016年就已經達到4042.50億。
從圖2得到,健康險保費收入相對于基年2013年來說,增長率在呈直線上升,但是從長期來看,年平均增長率呈現出波動狀態,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健康保險尚處于幼年期,規模比較小,不穩定。第二,在健康險本應飛速發展的時期,眾多保險公司戰略上選擇了發展利潤更商的傳統壽險或籌資更快的創新、理財型產品,使其“擠出效應”尤為明顯,因此產生保險市場蓬勃發展而健康險卻緩慢增長的矛盾。
(二)健康險產品創新的影響因素分析
1、產品開發定價能力經驗不足
壽險產品定價的主要依據是生命表,而健康險產品卻不同,它的定價依據多并且各種數據極不穩定、變化速度之快,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數據千差萬別。我國因醫療基礎數據封閉,多數保險公司長期以國外人群疾病發生率作為定價基礎數據,同時各地醫保政策和方案不同,醫藥體制改革方向和進程、醫藥技術發展等因素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產品開發定價。
2、產品供需結構不匹配
目前,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市場需求很旺盛,尤其是對失能收入、長期護理、綜合性醫療等健康保險的需求很大,但從供給來看,健康保險產品供給的種類豐富、同質化較強、需求較大的產品供給較少、產品的針對性不強,導致消費者的需求并不能得到有效滿足。
而導致有效供給不足的原因是保險公司的市場定位不清,不重視健康險市場的細分和消費者的真正需求,使得開發出的產品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說明我國健康保險產品的開發存在根本性問題。
3、國家政策法令不完善
一方面,壽險業在近些年的產品創新模式中,引入投資類保險,得益于不斷更新國家的利率和金融政策。因此,相關政策及法令的頒發推動了新產品的出現。
另一方面,政策法令遲遲不完善,也會影響產品創新和新產品上市的速度。
三、結論
為了更好的的促進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創新,保險公司不僅要準確依據市場需求、產品開發技術要求和經營難度,明確產品開發的戰略步驟,而且要以提升客戶體驗為目標,在形式和延伸創新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創新售前和售后服務;另一方面是創新營銷,做好產品的宣傳包裝,讓消費者全方位地了解新產品的特色,增強購買產品的信心。同時要進一步深化保險理論研究,努力優化產品創新的外部環境,引起整個社會特別是政府對保險相關制度的高度關注,對保險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