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偉力
【摘要】隨著金融行業的高速發展與互聯網金融新業態對傳統模式的挑戰不斷增加,要培養令企業滿意、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高校的專業課程教育就不能再拘泥于傳統而單一的教學模式,而應該通過教學改革的新模式,加深教學改革力度,引入“1+N”教學模式,通過培養授課師資、豐富授課資源、拓寬教學時間空間的限制、多元考核形式等來提升課程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專業實務能力,進而有助于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1+N”模式 教學改革 金融工具
一、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金融投資類專業是目前高考市場、考研市場中考生和家長的關注焦點,除了未來就業,如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的收入高、工作穩定的影響因素外,依靠金融投資的專業基礎知識實現個人及家庭的合理理財規劃也是解釋該現象的主要原因。雖然高薪、穩定、需求量大,是很多考生及家長對金融投資類專業今后就業去向的美好印象,且一些人力資源公司、調查公司公布的數據更讓該類專業獲得了有力的支持。但現實給予的反饋卻是金融證券行業急缺業務人員和高層次的經營管理人才,就業市場的畢業生供給越來越多,在需求不變甚至減少的情況下,結果只能是薪酬水平下降和工作機會減少。在此背景下,如何調整金融投資類專業的布局,設計更加適應當前及未來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各大高校須認真思考及研究的重要課題。
目前,高校本科階段的專業課學習普遍存在以下特征:第一,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但是對于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興趣不大且積極性不高,因此,通過理論知識的講解這一單一教學模式并不能完全使學生掌握實踐操作的能力;第二,目前對于學生的期末成績考核,在單一教學模式下,期末的成績主要由兩部門組成,期末卷面成績和平時成績兩部分占比組成。這種模式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期末考試成績占比較大,容易導致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期末臨時突擊、作弊問題嚴重,另一個是平時成績考核主要以點名或是否曠課為主,以課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輔之。這種模式既不能很好衡量學生真實動手能力,也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1+N”模式的引入
以本校所開展的《金融市場與衍生工具》課程為例,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實務操作能力,引入“1+N”模式可以彌補傳統單一教學模式的不足,在課堂設計上,結合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炒股軟件,探索課程模擬教學、案例教學以及“1+N”考核等新方式;引入校企合作形式,為學生了解金融市場上相關機構或企業的運作方式打下基礎,同時作為課程實訓演練過程指導。由此,使課程學習過程具有真實性、開放性和實用性。具體實施中對課程教學和考核模式的主要改革在于:
首先,在目前的日常案例教學基礎之上,加深對模擬炒股教學方式進行總結和推廣的探討;結合學校所開展的模擬炒股大賽平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以參賽經歷與課程學習相輔相成,同時在比賽結束后,于課程當中,進行理論結合實際地分析、討論、總結。
其次,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依托商學院實訓室,增加學生對金融市場中具體實務的操作,使其基本掌握常用的金融產品的運作以及價值分析方法,培養科學的投資理念。
再次,在課程考核中引入開放式考核方式,增加案例推演、實訓操作、課堂演練、課后作業以及專業講堂等多方向全面考核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試所占比重,嘗試對該門課程考核方式上“1+N”的改革;增加實踐考核比重,注重過程性考核,以提高學生實務操作能力為主,采用“期末成績=課堂平時成績*20%+模擬炒股成果%20%+期末卷面成績%30%+小組演練成績20%+課后作業10%”的考核方式,突出考核動手能力。
然后,同時著重培養學生對真實金融案例的分析能力,通過課后小組演練、課堂分析成果展示的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鞏固并考查其實務操作的應用能力。
三、教學改革過程中的預期成果
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措施,讓學生將移動終端及計算機運用作為一種學習的輔助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熟練操作金融工具的交易,增強專業知識的運用,并且輔助教師在教學中形成一套新的教學體系,包括:教綱、教案、教學日歷;以多種考核方式的形式,倒逼教學模式的改革,使教學更具趣味性,增加學生的參與型,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形成新的課程考核方法;增強了學生實務操作能力,課程中形成大量的案例分析,結合學生的演練,搜集整理為該課程的案例庫,為社會培養“應用型”金融投資人才;培養學生隨時關注資本市場動態的習慣,提高學生對金融投資專業技能的掌握,樹立正確的理財投資理念;與其他金融課程一起,促成學校模擬炒股大賽規范化流程化,輔助編制競賽手冊(含賽制、評分評獎辦法等),與學科競賽之間實現相互促進作用。
四、實施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
前人對模擬教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教學這一教學方式上,而“1+N”模式的引入從另外一個角度探索實踐性教學,利用當前發達的信息技術,在《金融市場與衍生工具》課程中進行模擬實訓教學方式,以期達到真正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效果;另外在引入校企合作的同時,借助實際金融工作的案例,增加學生對課程教學過程的參與度,培養學生金融業務的實務操作能力、以及科學的投資理財理念。但在實施過程中,還需要很多的先決條件的輔助,比如:
在硬件上,需要學校提供切實可用的實訓平臺,供以容納相關專業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實際操作,同時進行小組探討。在軟件上,需要和模擬炒股大賽所需的軟件供應商合作,為實務操作和學科競賽作保障;除此之外,在其他金融工具學習和演練過程中也需要相應的金融軟件進行輔助,都需要更高層次的校企合作的配合或者是學院資金的支持。在外部輔助上,相關校企合作方面,以證券公司為佳,但在具體的合作對象與合作方式上一時難以達成理想方案,大多券商類企業都帶有盈利性質進駐學校的希望,而該金融課程開設以及金融工具學習過程中,需要學校以及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既要實現實際演練的可能,又要將相關的經濟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