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
客家人與錫器
客家是漢民族的一個重要分支,獨特的記憶傳承賦予了客家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審美品質。客家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黃河流域的中原漢人,魏晉交替之際,北方少數民族不斷侵襲中原,客家先民為了躲避戰亂而相繼舉族南遷,進入長江及淮河流域等地。后又因安史之亂、黃巢起義、靖康之變等一系列重大事變而逐漸南遷,進入贛、閩、粵交界之地后繼續南遷,經過漫長的發展,在吸收當地文化和自身不斷發展之后,逐漸形成今天以漢民族為主體具有獨特個性的族群。
客家人對于錫器有著獨特的情感,贛南地區的錫制品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它不僅出現在客家人的婚喪嫁娶的“人生禮”中,同樣出現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客家人的錫制品有著獨特的審美藝術與精巧的制錫工藝,造型優美的錫器、紛繁復雜的雕飾表達了客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它不僅是客家人日常所用的器具或儀式的承載,更是客家人質樸、頑強、勇于開拓精神的象征??图覀鹘y民間手工藝品是客家人為了適應生活需要和審美需要而創造的,它是客家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客家先輩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在贛南、閩西、粵東客家地區曾經盛極一時的錫器如今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已經逐漸消失,曾經遍布街巷的錫鋪和走村串戶挑擔的制錫工匠已經漸漸消失。但客家錫器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的符號成為客家人共同的記憶,承載著客家人獨特的藝術審美與人文氣質。
《宋史·食貨志》對“安南”“虔”等地的冶錫、鑄錫活動多有記載。明清時期,“采錫”“制錫”業規模更加繁盛,贛州博物館內還收藏有清末直徑50厘米的大錫錠??图胰藶楹螌﹀a器情有獨鐘?客家研究學者張海華的《客家傳統制器思想初探》一文中指出:客家先民南遷到達贛閩粵地區之后,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首要目標就是解決日常所需要的生存問題。在當時,獲取、加工其他金屬開采難度大、制作成本與條件高。錫器相對于其他金屬如金、銀、銅等更具優質特性。首先,錫金屬本身是一種略帶藍色的白色光澤的低熔點金屬,早在青銅時代人們就已經懂得用銅和錫制作青銅,純錫本身無毒,適合日常使用,作為飲具時具有很好的殺菌、凈化、保鮮功效;其次,錫屬于碳族元素,其元素結構緊密,密閉性能好,能夠有效地防潮抗酸堿,儲茶色不變,盛酒冬暖夏涼;再次,錫是一種質地柔軟的金屬,熔點較低,具有可塑性和延展性,同時能與金、銀、銅相融,易于匠人加工制作。
客家錫器的種類
客家人使用錫制品有著悠久的歷史,客家錫器從功用上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日用器具,二是禮器。錫器應用于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茶壺、油壺、水壺、飯碗、茶杯、酒盅等。客家人生禮儀中也常有錫器的出現,如幼兒出生百日辦百日酒的時候,客家祖輩往往會為幼兒制作錫制童帽、錫制長命鎖;老人過世時用的祭掃用具如錫制酒杯燭臺;客家人婚嫁男女雙方的聘禮和嫁妝中也有八件套,如茶壺、油壺、燭臺、油燈等,另外還有錫制的筷子、儲茶的茶罐、插花的花瓶等。在禮器上的應用也同樣十分普遍,如傳統的祭祖錫制五供——香爐、一對燭臺、兩個香筒,祭祖用的貢盤、神龕下的酒杯等。錫器浸潤在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錫制品在客家文化中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江西錫礦的分布和客家制錫的方式
贛閩粵客家地區的錫主要來自于江西、湖南等地?!缎绿茣さ乩碇尽酚涊d:“虔州南康、大余、于都、安遠皆有錫、鉛或金等?!薄督魍ㄖ尽肪砦逵涊d:“鉛山,在鉛山縣西四里,一名桂陽山,產鉛及銅,縣因之名?!薄坝虚_采過鉛、錫礦歷史的也有崇義、虔化(寧都)、安遠、于都、大余、會昌、南康、上猶東鄉、德安十來個縣?!卞a鉛常常相伴而生并具有經緯條帶分布的特點,此礦帶分布緯度最北就數江西德安彭山地區的錫礦床。近年來在江西南部的會昌縣又有大型斑巖型錫礦床被發現。古代主要錫礦如銅綠山、銅官山等著名礦點均沿長江一線分布,客家人的錫礦運輸以水路為主,經船運到達各地碼頭,再由各地商販運往各地制錫工匠手中。
錫器的制作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固定的打錫鋪子,一般開設在集鎮或者村落的街道;另一種是走村串戶的制錫匠人。制作錫器有著其獨有的工藝和步驟。福建四堡錫器制作技藝有700多年的歷史,傳承至今已有26代。四堡錫器制作技藝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連城縣四堡鄉。南宋末年,四堡枧頭村青年吳一郎到杭州其岳父處學習打錫技藝,將學來的錫器制作技藝結合四堡當地的民間民俗文化傳統,探索出一套具有濃郁四堡地方特色的錫器制作工藝。明嘉靖、萬歷年間,四堡鄉枧頭村人吳一龍因制作的錫器堅固耐用、美觀大方,被譽為“能工巧匠,世所罕見”的打錫師傅,被萬歷皇帝所賞識,贊譽為“錫狀元”,四堡遂成為福建有名的錫器之鄉。幾百年來,打錫匠們農忙的時候務農,農閑時挑擔出外,離鄉背井,走村串戶,以打錫為生。清中葉,四堡有打錫匠500多人。在20世紀,四堡鄉仍有近百位打錫人經營于閩贛兩省。
錫器制作技藝流程包括:一、熔解與壓片。制錫匠人將已經提純的錫塊放置在鐵鍋中,使用木炭將錫塊加熱至熔解。由于錫的熔點遠低于鐵的熔點,鐵鍋可以輕易將錫塊加熱至熔化狀態。然后將鴨嘴鐵鍋中的液態錫倒入傾斜向上的鐵質錫片模子(模子分為上下兩塊,內部為片狀空心,正中留有一開口),倒入時保持錫水流動以均勻分布整個模具,等到冷卻后打開模具就得到錫片。二、裁料、制坯、倒模與焊接。得到片子之后,制錫匠人根據需要制作器具的不同,在錫片上事先畫好形狀裁剪,通過鉗、鑷、剪、錘等工具制作出器具的坯子,然后抹上松香粉在需要焊接的地方進行“點錫”。點錫焊接是制錫過程中的關鍵,焊接的溫度要適中,溫度太高就會焊出窟窿,溫度太低焊得就不結實。三、打磨與拋光。傳統的制錫用的是腳蹬的傳動轉軸,將錫器固定在軸承上,利用軸承使錫器轉動,使用摩擦力不同的老布漸次打磨,讓錫器光彩照人。四、雕花、刻字與裝飾。在已經打磨好的錫器上進行雕花、刻字,也使用銅、銀等金屬進行鑲嵌。制作一個完整的錫器使用的器具繁多,有烙鐵、松香、銼子、石制模具、名為“錫旋”的特制刀具等。四堡錫器品種分為實用和工藝兩大類,所有制作工序全由手工完成。四堡錫器制作技藝作為贛閩粵地區制錫的代表,也是客家文化的代表之
結語
傳統制錫工藝的傳承作為客家文明的見證,通過傳統制錫工藝的探索與研究可以深化客家文化研究的源流、理清客家文化的形成與特質、認識客家文化的發展與傳播以及客家繽紛的風土人情。錫器的開采、制作、銷售為明清時期的商品經濟研究提供了另一種視角,此外,錫器作為一種工藝美術品,器皿上的雕花、刻字與裝飾,表現出了極高的雕刻工藝,具有相當的工藝美術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