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艷
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創新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創新。創新在經濟、技術、教育等領域都已成為時代的要求。當代社會迫切需要高素質的、具有創造能力并全面發展的人才,為此,國家十分重視教育創新。從教育體系的設置到課程教材的改革,從教育模式的改革到考試選拔的探索,教育創新體現在了各個層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這個時代老師急需面對的課題。而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我理解的教育創新就是在原有基礎上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給予革新。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把創新教育滲透語文教學中呢?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一、轉變理念,為創新打開大門
傳統的教育理念總是把老師定位為園丁、蠟燭、靈魂工程師等。這些理念實質上就是把教師看成了知識的注射器,而把學生看作了接收容器。教師教一篇課文往往是五大塊:時代背景、作者簡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些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沒有一點關系,因此也就談不上創新教育了。
其實,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是教學的設計者、指導者和組織者;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伙伴、促進者和研究者;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教師應該是學生成長的發現者和幫助者。
教師應該認識到知識本身并不能改變命運,知識只有轉化為能力技能才能改變命運,而知識到技能轉化的主要途徑就是創新。所以我們的學校教育,我們的課堂必須改變傳統的知識傳授模式,去積極關注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需要老師發現學生的興趣點并積極加以引導。
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如果很好地啟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達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學習那種躍躍欲試的地步,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進一步提高。為了刺激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應用靈活多樣的形式來啟迪學生的興趣,為創新打開大門。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二、改進方法,把創新滲透課堂
1.創造一個寬松的課堂,鼓勵學生創新
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引領和主導的作用。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是學生知識獲取、能力培養、個性發展的主要途徑。教師的教,必須服務與學生的學,作為一條輔助線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之中。教師要改變“教師中心”、“教師權威”的觀念,變師生關系為伙伴關系甚至朋友關系,把“講臺”搬到學生中間去。在創新教育的課堂教學中。不能只要教師的活動,學生必須參與。要有學生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創造一個寬松的課堂,使課堂氣氛變的和諧、活躍,鼓勵學生創新,從而使學生敢于創新、勇于創新。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課堂上,只有尊重學生,給學生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才能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有效地進行學習,把教育活動視為他們自己真正樂意的生活。
2.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創新
問題是創新的關鍵,它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所以,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提問題。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注意以下三點:首先,質疑的目的性要明確,不可隨心所欲,要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其次,質疑要有利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問題要設計得科學,嚴密但也要興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還要有一定的難度。所謂難度,就是教師要設疑給學生解,讓學生逾越。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有疑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群情激昂地進行討論,或者全神貫注地探索思考,從而激發學生進行創新。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提問題,課堂一定要設計提問的環境,使學生想問、敢問、和善問,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的發揮出來。
為了達到完美的課堂效果,適應各種類型的課堂和教學內容,教師必須善于運用多種富有特色的教學方法。比如:體驗學習教學法,挫折演示教學法,發現問題教學法,內容不完全教學法等。教師對各種方法應結合具體學科的教學實際有選擇地予以使用,使之成為日常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逐步建立起樂學、善學、創新的教學體系。
三、豐富手段,給創新插上翅膀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打破了“黑板+粉筆”的原有教學模式,化難為易,化煩為簡。多媒體教學為我們提供了克服傳統教學弊端的全新的教學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成為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思維,讓孩子們一節課有多個興奮點;還使教材和媒體之間優勢互補;多媒體教學新穎活潑的形式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學習過程,它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生動直觀,還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景,體現多媒體的綜合效果,能改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結構,為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插上翅膀。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只有我們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教學,并從某種程度上指導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全民素質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