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鋒
贛南是客家人的聚集地,被稱為圍屋之鄉。江西龍南的關西新圍是客家圍屋之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2001年7月,關西新圍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江西省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關西新圍位于龍南縣龍關公路旁的關西村,緊靠關西圩鎮。如此規模恢宏的建筑的主人叫徐名均,字韻彬,號渠園,增貢生,候選布政司理問,誥授奉直大夫。徐名均因家中排行第四,后人稱之為徐老四。年輕時代的徐老四也曾習讀詩書,勵志上進,后來棄儒從商,隨父闖蕩江湖。龍南是貫通贛粵邊際的重鎮,自古以來就是商賈如云,而桃江就成為當時水陸交通樞紐。當年大批的竹木、土特產源源不斷由桃江順流而下匯入贛州府,陸路運輸則靠挑夫經卵石小道溯江而上,昔日的繁華與熱鬧可見一斑。徐老四經商從事的就是木材生意,風生水起掘得人生第一桶金之后,在贛州等地開錢莊、藥鋪、當鋪,成為富甲一方的大戶。因為家族人口繁多,徐老四從清嘉慶年間開始歷時29年,耗銀百萬兩建成了這座關西新圍。
關西新圍占地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有萬余平方米,有東西兩扇圍門,正門朝東,呈拱形,門楣鐫有“關西新圍”幾個遒勁大字。圍門是雙扇木大門,十余厘米厚,外包鐵皮,堅固無比。
進入圍屋是祠堂的大門,門口有一對雕刻精美的雄雌石獅:雄獅含石珠,左腳握一枚四四方方的“官印”,祥云座上雕刻有書卷、寶劍,象征的是至高無上的權威,這應該是圍屋主人的化身;雌獅旁邊偎依著兩只小母獅子,腳踩的“元寶”可能象征的就是財富了,而祥云寶座中雕刻的則是花扇和玉簪,顯現出些許浪漫。雄雌兩獅相對而立,莊重威嚴,那可是鎮圍之寶。而作為耕讀傳家的客家人,這一對石獅子昭示的就是另一種趣味了。
關西新圍分九棟十八廳。圍屋整體結構如巨大的“回”字形,圍屋的核心建筑就在中間的“口”字部位,其構造在客家民居“三進三開”特征的基礎上擴大為“三進六開”,從而形成了“九棟十八廳”的結構。整座圍屋共有主房200余間,且布局科學、結構嚴謹。令人驚嘆的是其設計采光、通風、排污等方面都是獨樹一幟,不但有中原建筑的遺風,還獨具客家地方特色。
在圍屋的高墻大院里,祠堂是圍屋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客家人一般是按姓氏建筑圍屋過聚居生活的。每一座圍屋必定有一座或者幾座祠堂,祠堂是客家人崇先敬祖的重要場所,是客家人居住地最顯著的特征。一般來說,祠堂越大,顯示這個家族的人口繁衍就越多,人丁興旺,祠堂也是客家人姓氏地望的標志之一。
客家人的祠堂一般都是磚木結構,飛檐斗拱,兩根渾圓的柱子立于大門兩側。門楣上方都有文字,兩邊貼有對聯,顯示的是客家人耕讀傳家的習俗。關西圍屋的九棟十八廳,共分下、前、中、上廳,分為三棟,前后三進并列,上、中、下廳堂,中間辟有天井,形成了分置且組合的九棟十八廳的豪華大宅。其中中廳為最,是象征家族權威的重要場所,供奉先祖的牌位,祭祀等許多重要的宗族活動都是在這里舉行的。
客家人的習俗也與眾不同,在關西新圍乃至整個客家人聚集區,除了宗族活動,客家人的紅白喜事都是在祠堂里舉行的。每年的大年初一,客家人都會在圍屋聚會。一大早,大紅蠟燭在祠堂燃起,先是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十幾張八仙桌拼成長長的酒席,人們歡聚一堂開懷暢飲。大年初一還會在祠堂放添丁炮。客家人所謂放“添丁炮”,就是頭一年新生了男孩的人家都到祠堂燃放鞭炮,慶祝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祈禱先祖保佑延續香火,家族人丁興旺。客家人很敬重先祖,每月初一、十五,人們還會給祠堂敬上香火,崇先報本,緬懷先祖的豐功偉績。
關西新圍具有防火、防水、防潮、防盜、抗震等功能。建造圍屋的材料多為就地取材,彰顯著建筑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墻腳以塊石壘砌而成,外墻為夯土墻或泥磚,里面摻進紙漿、黃糖、稻稈、糯米汁等漿砌,以增強其牽引力。高大的外墻涂抹了一層厚厚的桐油,墻體堅固結實。屋架門窗以木材為主,遮風擋雨,而且散熱快,保暖性強,達到了冬暖夏涼的效果。在建筑材料的選取上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融。圍屋的四周有高聳的炮角,有瞭望孔及射擊口,身處圍屋可以觀察圍屋外方圓數里的動靜,可以及時打擊來犯之敵,確保圍屋的安全。炮樓布有炮孔,用于防御來犯之敵。站在圍屋的高處俯瞰,一座座圓拱形的門,一壟壟青色的瓦,一扇扇棕色的窗與瓦片上的綠苔和白色的墻壁一起,形成了一幅富麗堂皇的絕美畫面。
圍屋除了可供防御,生活功能也一應俱全。整座圍屋的200余間房屋在建筑裝飾上,有的采用鎏金木雕,有的配以花草圖案,顯得富麗堂皇。圍屋除了廂房、偏房、馬廄,還辟有花園、戲臺、騎樓,以豐富主人們的精神生活。腳踩色澤古樸的青磚,穿過鵝卵石鋪就的回廊,登上木質的扶梯,你會一次又一次地驚嘆于它的精美絕倫。
圍屋走馬樓下,便是西門,撫摸著古樸的大門,感覺客家人的歷史是如此的厚重。西門出去就是小花洲,小花洲是當年圍屋的主人仿照蘇州園林風格而建造的幾棟房屋,這里還有一個愛情故事。
圍屋的主人徐老四當年做生意,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徐老四在蘇州、揚州先后結識了兩位多情的女子,她們對徐老四一見傾心而托付終身。后來,徐老四在揚州做生意失敗,落魄他鄉,是那兩位風塵女子慷慨解囊,變賣了積攢多年的金銀首飾資助徐老四重整生意東山再起,從此他一步一個腳印,終于打拼出了一番事業。
徐老四發家致富后,為報答兩位紅顏知己的相知相助之恩,先后把她們迎娶故里納為愛妾。在關西新圍的旁邊,徐老四還特意為兩位紅顏知己仿照蘇州園林的風格修建了一座小花園,取名小花洲,供她們居住,排遣她們的思鄉之情。當年的小花洲氣勢恢宏,極具江南水鄉建筑的風格,有亭臺樓閣、假山水榭,景色迷人。
如今,圍屋漸漸老去,失去了昔日的輝煌與榮光,古老的圍屋與林立的高樓群形成了極大反差。偌大的圍屋留下的也只是古稀的老人守望著他們的家園。幾位老人坐在圍屋的門洞里,守著一些賣燙皮、烏米粉等土特產的小攤,和歲月一樣見證著圍屋的歷史和興衰。
古樸、厚重是圍屋的一種風情,它保留了獨特的風骨和韻味。而對于世居在此的客家人來說,淳樸的民風才是最美的風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