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生
近年來,肥城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放管服”改革精神,以加強清單編制、使用和管理為抓手,持續不斷用力,矢志不移瘦身,著力構建覆蓋廣、沉到底、責任細的清單體系,將權力關進“清單”籠子,積極推動“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
一、實施“四個延伸”,實現清單縱深覆蓋
把編制清單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基礎和關鍵。按照上級部署,精心編制“行政權力、部門責任、行政許可、公共服務事項”四張清單。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將清單制度向企業、鎮街、社區、機關工作人員延伸,厘清了政府、部門、鎮街、社區的權責關系。一是向企業延伸。在鎖定涉企收費項目基數的基礎上,嚴格審查收費依據,大力削減收費項目,建立涉企收費清單。共保留36個部門的112項收費事項,實現了“涉企收費進清單,清單以外無收費”。二是向鎮街延伸。在編制鎮街權力清單的同時,研究編制了鎮街責任清單,切實讓鎮街“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共計梳理鎮街主要職責12項、細化具體責任事項51項、追責事項120項。三是向社區(村)延伸。著眼于解決社區(村)長期存在的達標多、創建多、臺賬多、牌子多、蓋章多、證明多等問題,相繼編制了三張清單,持續為社區(村)“減負增效”。2015年建立了城市社區工作事項清單;2016年建立了農村村級(社區)工作事項清單;今年,又建立了社區(村)證明蓋章類事項清單,保留證明蓋章類事項23項。四是向機關人員延伸。為解決模糊地帶,厘清職責邊界,杜絕權力尋租空間,探索建立了崗位責任制清單,把全市所有部門單位的職責任務都細化到崗、具體到人,機關人員個個有責任、人人有擔子、全員受監督。
二、建立“四項機制”,保障清單落到實處
在編制清單的同時,積極探索落實機制,跟上配套制度建設,確保清單貫徹到底到位。一是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法律法規和機構職能調整情況,及時調整并公布新的清單,保證清單實時更新、永不固化。今年,共調整市級行政權力事項69項,清理中介服務事項3項。二是跟蹤評估機制。突出問題導向,對部門清單運行情況定期開展“回頭看”,進行全方位評估,評測運行效果,及時解決取消不同步、不協調等問題。三是“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機制。建立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檢查對象名錄庫、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防止出現監管真空,杜絕任性監管。四是督導問責機制。領導小組定期對各部門單位進行督導,查擺存在問題,通報落實情況;同時,嚴肅工作紀律,對行政不作為、亂作為、失職瀆職等行為,報送紀委介入,依法依規嚴格問責。
三、發揮“四個作用”,助推經濟健康發展
落實清單制度,不但實現了權責“歸位”,更有效促進了經濟發展。一是增加了市場活力。減少政府干預,降低準入門檻,“政府、市場、企業”各司其職,明確提出了“企業院墻以內的事,放手企業來辦;院墻以外的事,政府來服務,市場來調節”,營造了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今年以來,全市新增各類市場主體4897戶。二是減輕了企業負擔。嚴格按照清單收費,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鋼性”成本以外的支出,讓企業輕裝上陣,增強市場競爭力;除安全生產、環境保護以外,進入企業檢查必須“備案”,未經批準一律不準進行檢查、評比,為企業生產經營留出時間、騰出空間。三是優化了政府服務。深入落實服務清單,大力推行“店小二式”服務,企業需要的時候無處不在、不需要的時候無聲無息。執法到位、服務到位,鼓舞了企業家信心,拉近了政府、企業間的感情。四是激發了創業干勁。通過責任清單,壓實部門和機關人員的責任,大力促進干部隊伍轉思想、轉作風、轉方式,營造了“只要干事就給平臺、只有干事才能進步”的濃厚工作氛圍。
下一步,肥城市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放管服”改革會議精神,助推新舊動能轉換,為實體經濟發展清障搭臺。一是在“四減一降”上出實招。繼續推動權力“瘦身”,破除投資羈絆,釋放市場活力,年內再取消一批行政權力、涉企收費、證明蓋章類事項,并及時調整公布清單。二是在辦事效率上求突破。建立實行一窗受理、一網通辦、聯審聯辦等制度,繼續推行專業代辦、模擬審批,大力提升服務效能。三是在服務質量上提水平。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變被動為主動,推行“店小二式”服務。重點執行好各類服務清單,改進規范中介服務,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四是在監管實效上下功夫。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度,探索實行審慎監管,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保證,讓市場既規范有序又充滿活力。□作者系肥城市編辦副主任、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局局長E:FQJ
關鍵詞:清單 放管服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