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鑫
【摘 要】用新思維、新理念學好《安全生產法》,各企業一定要樹立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落實《安全生產法》的具體要求,用科學態度、創新意識,來明晰職責、規范行為,完善、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實現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長效和改革創新的新常態。本文將以新思維的視角,分析企業安全管理工作,忘對企業安全管理工作有著借鑒作用。
【關鍵詞】管理機制;方法;新思維
為了適應安全生產的需要,就必須破舊立新,善用新思維、新方法、新技術,持續改進安全管理辦法,不斷創新安全管理機制,也就是說,通過企業的頂層設計,運用新的思維方式,創建新的安全管理制度、管理辦法。好的制度可以規范言行,遵規守紀,高效工作,壞的制度則漠視“三違”,縱容違紀,作業現場混亂,事故頻現,一句話,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要用好制度管好人管好事。
1 改進安全管理辦法,將“一崗雙責”的考核機制有機統一,切實落實“安全管理 人人有責”的管理要求
目前,企業對員工的工作職責有明確的管理章法,對員工的工作指標完成情況按月或按進度開展績效考核工作,從員工的工作效率、工作態度、服務意識、遵章守紀、工作技能等方面進行量化指標考評,考評結果作為人事管理工作內容,作為員工績效獎金、晉職、晉級和職稱評定等重要參考依據,與企業員工的切身利益密切掛鉤、息息相關,從而激勵企業員工高度重視并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由此推進“一崗雙責”之工作職責監管落實到位。
“一崗雙責”的另一職責是安全職責,安全職責的踐行情況怎么樣呢?目前,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不同的企業依據自身情況,成立專職或兼職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置專職或兼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開展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企業員工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如全員素質安全培訓、安全資格培訓、實物教室安全培訓、安全技術和管理能力培訓,如有出海作業,還要繼續“五小證”培訓等;開展應急管理工作,一年至少組織兩次應急演習,成立兼職應急救援隊伍,開展兼職應急救援培訓;督促班組開好班前班后會,開展作業許可管理工作,開展標準化管理工作,開展辦公場所和作業現場“6S” 標準活動,開展班組安全建設活動;開展“四不兩直”(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安全檢查,糾正“三違”現象,監督檢查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由此可見,安全管理工作由上向下推進,安全管理工作處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轉變階段,企業員工被動地履行安全職責,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差強人意。
根據安全生產事故統計,大多數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人的錯誤行為、改變低效的管理方式呢,這就需要破舊立新,轉變舊有安全管理模式,用新的安全生產思維方式來考慮。客觀而言,作為一個人,沒有不犯錯誤的,犯錯誤是人的天性,所以,安全生產不能寄希望于每個人不犯錯誤?;谶@種認識,運用新的安全生產思維方式,改進安全管理辦法,創新安全管理機制,把“一崗雙責”之安全職責由紙面文字切實落到實處,付諸于實際工作當中,激發、調動員工參與安全管理、自覺踐行安全行為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主動履行安全職責,辨識并評價潛在的安全風險,認真及時排查安全隱患,按照安全管理要求采取措施予以治理,進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發生。
為了做好“一崗雙責”之安全職責監管工作,首先,改進安全管理辦法。在安全管理辦法中,應新增按月或按季度進行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工作的明確規定,從安全職責、安全教育培訓、安全行為、安全意識、安全管理等幾個方面考核員工安全職責履行情況??己私Y果與員工績效獎金、晉職、晉級和職稱評定等掛鉤,密切相關員工的切身利益,促使員工端正態度,重視安全管理工作,履行安全管理職責。
為了與“一崗雙責”之工作職責監管工作有機地統一,在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工作施行一段時間后,為提高工作效率計,可考慮將“一崗雙責”之工作職責和安全職責的監管工作合二為一,將二者的考核工作統一為安全績效考核,考核作用不變。這就為“一崗雙責”的有效落實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營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圍,也會極大地推進員工安全意識由 “我要安全”向“我講安全”的階段漸變。
2 創新安全管理機制,切實落實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要求
無論安全管理工作如何改進、完善制度,如何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如何強化安全監督檢查,如何注重管理細節,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意外發生,新的安全管理問題不斷涌現。也就是說,下大力氣,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并不能高枕無憂,不能保證不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只能說盡可能的降低事故發生率。
歸結意外發生的各種因素,人是關鍵因素,也是最不穩定的安全因素。人是一切生產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執行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在任何安全生產事故中都起著重要作用,這是安全管理應予以高度重視的,所以,創新安全管理機制,如何最大限度地約束人的不安全行為,顯得尤為迫切。
(1)創新安全管理機制要充分考慮到人的本能和一些個人特質,應包含鼓勵、表揚、獎懲等要素,對員工的安全行為、安全建議、隱患報告、排查治理等應及時予以鼓勵、表揚,突出者應適當獎勵,犯錯者要進行批評,或適度懲戒。
為了強化安全職責,確保安全職責不走形式,履行到位,可考慮建立安全管理首問制。誰負責工作,誰負責安全,失職追責,盡職免責。進一步細化 “有責、知責、盡責、問責”的內涵,具體而言,有責就是與生產有關的崗位人員均有明確的安全生產職責,知責就是教育與生產有關的崗位人員均明晰理解和掌握自己的安全生產職責,盡責就是與生產有關的崗位人員均能夠認真履行其安全生產職責 ,問責就是建立獎懲機制,定期檢查,不留情,不手軟。企業員工安全管理工作盡職,安全問題解決及時,完成安全管理目標,應予以獎勵,工作考評結果要與本人的績效獎金、晉職、晉級和職稱評定等掛鉤,密切相關員工的切身利益,進而促使員工更加愿意參與到安全生產工作中去,更關心、更專注于他們正在從事的工作,降低犯錯的幾率。
(2)創新安全管理機制要充分考慮到“風險分級管理隱患排查治理”的安全管理要求。工作中,風險無處無時不在,安全隱患不一定發生安全事故,安全事故一定是安全隱患導致的。運用JSA風險分析法、LEC風險分析法、矩陣風險分析法等開展危險辨識與風險評價,確定風險的安全等級,對應風險分級分別采取安全措施進行管理,消除、替換或其他安全辦法管控安全風險。明確危險點和危險源為隱患排查對象,隱患排查治理要有計劃、有資金、有專人負責,不影響正常安全生產的安全隱患要了解整改,影響安全生產的安全隱患要采取積極穩妥措施予以治理,影響安全生產又不能馬上治理的安全隱患要在規定期限內抓出成效,確保安全隱患可控、可防、可治。
大力推進標準化管理,推進“6S”辦公場所和作業現場標準管理,推進“五想五不干”安全行為觀察工作,制定易懂易會的可視化操作規程,組織員工學習領會,懂得使用,實際工作中,嚴格按照標準流程作業。大力提倡和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危險辨識與風險評價工作,共同商議安全管理方案和應急處置措施的制定,減少或避免安全失誤,提高安全生產無事故周期。
總而言之,安全管理工作的改進是持續不斷、永無止境的。隨著安全生產水平的逐步提高,新的安全管理要求不斷涌現,這就要求安全生產思維方式也要隨之更新,不斷改進安全管理辦法,創新安全管理機制,滿足安全生產需要,確保員工安全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