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
摘 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村產業化經營與農民增收的保障,也是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化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的保障。本文就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要性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重要性;發展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1032071
為了支持、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2007年7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和行為,保護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古田縣位于福建省東北部,古田溪中下游,素有“中國食用菌之都”、“水果之鄉”等美譽,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態勢喜人,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統計,到2017年6月底,古田縣農民合作社833家,注冊資金346981萬元,成員總數24415人。筆者就多年農經工作經驗,對發展農民合作社對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作初步分析。
1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村產業化經營的保障
要保障農業生產的長足進展,就要提高農民的素質,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但是因為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不高,農產品相關技術、信息不發達,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還需要進行農業產業化經營,畢竟單個農民的力量薄弱。農民專業合作社屬于非營利性組織機構,對內以服務社員和農業為主要目的,能組織規?;?、標準化、品牌化生產經營,提高農民的生產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達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經濟發展。就古田縣發展食用菌而言,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對資金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對于農民個體很難承受,而且技術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對個體的合理分工,對外追求市場經濟利益最大化原則,為農民最大限度地減少中間環節支出,大大地節約生產和入市等成本費用。就當前情況來看,在農民合作社的推動下,古田縣已成為全國產業鏈條更全、專業分工更細、品種齊全、銷售市場比較廣的地區。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村產業化經營的保障。
2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增收的保障
要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就要把拓展農民增收的渠道,農民專業合作社是連接產業發展和廣闊市場的有效載體,能助推農民脫貧致富。跟單個農民相比,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及時收集、發布農業信息,解決了農業產品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得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得到提升,減少了交易的成本,還能相應的提高談判力量,組織規模化經營,比如,統一種植、統一生產,還有統一進行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減少農戶種植經營的風險。人們仍舊以古田縣的食用菌為例,從生產訂貨、運輸到質檢、銷售等環節都有合作社統一引領,增加了幾十萬人就業機會,古田縣農村80%以上農戶從事食用菌產銷活動,直接從事食用菌產業人員達30多萬人,食用菌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1/3。同時食用菌產業帶動了古田經濟特別是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與繁榮,推動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帶動了加工、交通、餐飲、信息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繁榮, “一朵菇”不僅鋪就古田43萬人民的致富路、造就了一座繁榮富饒的美麗山城,而且還帶動了全國農村經濟的大發展,解決了全球百余萬農民的生產出路問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引領農民增收作用功不可沒。
3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化的保障
對于古田縣農民專業合作社來說,跟政府相關部門一起帶領農民走“科技致富”的道路。積極發揮信息技術的力量,著手運用現代傳媒來推動農業科技服務現代化工作。使科技入農戶工作的速度不斷加快,發展農業科技園區以及示范農場等服務模式。如前文所述,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構建當地特色農業經濟,把傳統知名的食用菌產業進一步的做大做強,讓企業跟合作組織聯合經營培育一些新興品牌,提高農民收入。此外,把糧食作物的面積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的前提下,進一步增加經濟作物的比重,積極培育良種,發展立體種養殖等優勢和特色產業,不斷地強化跟科研部門之間的對接與合作,發展一些農業龍頭項目,成為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化的保障。
4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保障
農民專業合作社屬于組織化的經營模式,傳統的一家一戶式的生產方式得到了改變,把農村的閑散人口集中在一起進行農業規模化生產,相應的改善了農村社會中由于閑散人員無事可做引起的賭博等不良風氣。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中的一些公共矛盾。而且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進一步擴大經營范圍,組織人員對農民進行培訓和學習,改變農村人口中那些落后的思想,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以及誠信經營意識,提高思想水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王郁,肖桂林.中國與發達國家農業合作社發展的比較與啟示[J].安徽農業科學,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