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瑩
【摘要】本文以我國上市中部分公司在并購中的狀態和表現,以及由此引發的盈余管理和高管薪酬變動等方面的現象進行了探討。并且從中分析了公司并購與盈余管理、公司并購與高管薪酬變動以及盈余管理與高管薪酬變動之間存在的關系。希望就此為我國其他準備上市或準備并購的公司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促進我國經濟市場的繁榮與發展。
【關鍵詞】公司并購 盈余管理 高管薪酬變動
引言:近幾年,在我國經濟市場中,上市公司的并購活動十分活躍,并且經過大量的學者和專家研究表明,對于參與并購的公司而言,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其并購效果都并不是十分理想,但并購的現象卻是有增無減。因而許多專家學者們認為,高層管理者可以在并購活動中獲得包括社會地位、自我展示以及資源控制等多方面的利益。所以,許多上市公司都在積極尋找機會,以擴大公司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
一、公司并購與盈余管理的關系
上市公司的經營和管理者通過安排交易或是運用會計手段來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管理的方式被稱為盈余管理。盈余管理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公司內部會計信息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并且極有可能會誤導市場中投資者的決策,影響以盈余報告為基礎信息的契約結構。作為公司內部最大同時也是最容易被股份持有者發覺的公司經營活動,企業并購會對公司發展產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我國各地區的眾多上市公司,在公司經營發展過程中,有許多公司都曾經做過重大的并購決策。例如,2016年萬達集團宣布以不超過23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將美國傳奇影業公司的全部股權收入囊中,由此成為了我國企業在海外最大的文化產業并購案例,同時也使萬達影業成為全球范圍內收入最高的電影公司。此舉一處,專家學者們紛紛對此次萬達影視并購美國傳奇影業的事件進行了深度分析。通過外展的瓊斯指數對并購行為與公司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對比,分析出的結果指出公司并購產生的收益會對公司在未來并購其他公司方案中產生一定影響。具體來說就是公司并購收益與公司在并購之后的盈余管理方面呈現負相關關系。
二、公司并購與高管薪酬變動的關系
經過對國內外市場環境中的各類因素的分析,眾多學者發現,公司中高層管理者的薪資水平并不與公司的效益發生直接關系,反而同公司的規模密切相關,并且高層管理者的薪酬高低同公司規模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因此,上市公司高級管理層和決策者會選擇通過并購其他公司,擴大公司規模來達到提高自身收益的目的。
例如,通過對國外某地區發生過并購行為的銀行中高層管理者的薪資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該銀行在并購行為發生之后,銀行的績效和利潤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但與之相反的是包括銀行CEO在內的管理層所有人員的薪資報酬有了明顯的提高。并且通過對比相同領域不同并購規模的公司發現,并購規模越大的公司,其高層管理者的薪酬增幅越大。此外,還有調查顯示,我國國內的一些集團高層管理者的薪酬,在公司發生并購行為之時前后一年的時間段內,人均薪酬增加了3.15萬至4.62萬不等。由此可以得出,公司并購雖然不一定會為公司帶來明顯的績效和收益,但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高層管理者的薪酬水平,提高高管的個人收益。
三、盈余管理與高管薪酬變動的關系
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案中,大多數企業會選擇獎金制度來鼓勵員工,以求其為公司賺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因此,上市公司的高層管理者也可以通過管理績效來獲取除基本工資以外的獎金收入。因為公司中的凈利潤數據在通常情況下會被用作權衡公司經營情況的財政績效,而凈利潤數據又直接體現了公司高層管理者工作的努力程度,高層管理者利用盈余管理操縱能有效弱化并購收益對其薪酬的影響。此外,收益較低的并購項目雖然會抑制高管薪酬的增長甚至使其下降,但盈余管理對高管薪酬變動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所以,公司高層管理者極有可能選擇將未來期間的報告盈余轉至當期的報告程序當中。
以我國某國有為例,我國國有企業的CEO直接由國資委和上級領導直接委派任命,因此國有企業的高管極有可能利用公司盈余管理對其自身的薪酬進行調整。因此,我國部分企業已經采取相應措施對有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控制。例如,部分企業已經成立了董事監督委員會,并由股東共同投票選舉產生一定數量的委員會成員,每隔四年進行一次換屆選舉。監督委員會要獨立于企業的董事會存在,董事會、監督委員會和公司員工三者之間保持相互制衡,平衡發展,才能有效控制高管操作對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保障公司經營的效益。
總結:綜上所述,我國國內的上市公司并購活動仍保持著相對迅猛的發展態勢,并且即便并購活動成效不如預期,但公司內部的高級管理層仍然能獲得較高的薪酬。國內上市企業的管理層以及決策者需要公司的根本利益出發,制定正確的發展方案,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盲目參與并購。只有合理有效地對企業發展方向進行規劃,才能擴大公司效益,提高社會地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