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燦
【摘要】本文介紹了效果圖表現的重要性,并結合江漢大學設計學院先修與后續的課程來進行探討。闡述如何從產品意識形態的建立到手繪的呈現,培養學生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來思考效果圖布局的能力,再結合手繪實踐方法論,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表達自己的設計概念。
【關鍵詞】產品意識 實踐方法論 設計概念 表現技法
產品效果圖表現課程是進入產品專業的第一門專業課。效果圖表現課程的先修課程包括有色彩構成表現、素描構成表現、創意思維、空間立體構成等基礎類課程。在先修課程中培養了學生對色彩的敏銳度、對空間的構成能力以及創意思維的能力,為進入專業類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后續課程包括有造型基礎、工程制圖、人機工程學等課程。從先修后續的課程設置結構來看,效果圖表現無異于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手繪能力,更需要去學會如何分析與設計一款產品。
為了使學生能夠在培養產品意識的同時夯實手繪基礎,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認為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步驟來進行探討:
一、產品意識形態的培養
在繪制效果圖之前學生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顧慮:首先對產品手繪這一門設計技能的精神本質認識不夠,對產品的綜合性把控不夠;其次,是對產品的理解與分析能力不夠,更多的是照著書本描摹,不能清楚了解分型線與外輪廓線以及結構線在繪制時的作用;最后,是對自己的信心不夠,會導致其不敢畫。鑒于學生初次接觸此門課程,可以深入淺出的用生活中的小產品來進行講解,帶著學生一起分析產品的功能、材質、使用方式。再讓同學們可以針對已有的產品、嘗試性的做一些改良設計。
二、產品效果圖技法的實踐導入
從材料的準備上來說,馬克筆、彩鉛、色粉、圓珠筆、針管筆等材料都可鼓勵學生去多嘗試。由于不同的材料具有著不同的特性與用途,在相互搭配使用時能產生更多不錯的效果。
前期造型階段,根據需求的不同可選擇不同的工具,例如彩鉛的觸感相對于簽字筆更加柔軟,可用來完成草圖線稿的設計意圖,而簽字筆觸感較硬,可以刻畫細節,在紙面的呈現效果可更加清晰爽朗,并與馬克筆不會產生較強的化學反應,比較適合中高階段的聯系。相對來說圓珠筆手感更加順滑且容易刻畫細節,但是會與馬克筆產生一些化學反應,影響最終效果。
后期上色階段可使用馬克筆,其為最快捷的淡彩工具,硬質筆頭使初學者易于掌握,顏料速干性也使作畫的速度加快。并且兼容性很好,與色粉搭配使用時能夠提升色粉固有色的純度并且可以增加其穩定性使其不易脫色,可繪制光感較強的產品。還有很多種材料與使用方式,筆者就不詳細列舉了。在學習的初識階段較為重要的一點是需要讓學生能夠找到一種或幾種能夠熟練運用的材料與方式來快速準確的表達產品概念。
三、產品效果圖實踐方法論
效果圖表現的方法論又三個“+”構成。
其一,“線條練習+形態演繹法”。線條練習也分為三個板塊,線、圓、透視線與圓。這個三個板塊的訓練可將直線、曲線、圓以及不同線條的透視狀態,進行定點練習。主要意圖是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控制手中的筆并做到“指哪到哪”。根據以往的經驗很多同學做到了這一步就停止了,雖然經過了大量的線條練習,但是一旦到了實戰演練的時候很容易在繪制線條與透視時出現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形態演繹法”的訓練,讓學生們多去寫生一些有機形體,來練習不同狀態下線條的運用,以及掌握仿生演繹的規律。并且針對立體造型透視不準的問題,進行一點、兩點、三點透視的訓練。分析外輪廓線、分型線、結構線的關系,并嘗試將這些線條運用到實踐當中去?!熬€條練習+形態演繹法”可以讓同學們更迅速學以致用,掌握產品造型的規律與方法。
其二,“馬克筆+詮釋法”,在同學們掌握了基本的造型與上色能力之后,可能還會有一些困惑,并不知道該如何將一個產品的特性較為完整的呈現到紙上,上文簡介過一些馬克筆的特性以及可與其配合使用的筆,在此主要做“+詮釋法”的闡述。詮釋法是一種用說明文的手法來表現產品版面的方法,主要通過對產品形態、方案、材質、顏色、功能、使用情景、細節、結構爆炸這幾個方面著手來進行繪制。主要是讓學生們能夠在繪制版面之前知道從哪些方面進行著手,做到心中有數。通過前期“線條練習+形態演繹法”到后期“馬克筆+詮釋法”的訓練,同學們基本上掌握了一些表達形式以及方法。
其三,“創意思維+選題制”在學生會技法,懂表達之后,我們則更需要強調的是他們創新思維的能力。雖然創意思維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我們可以采用一些方法,例如導入一些社會性、人文性的課題,讓學生去思考一些社會性的話題并從中找出一些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以文化作為導向,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到產品中,再將這些產品傳遞給世界??筛鶕煌倪x題,給學生更多的選擇與思考的方向。
四、產品設計能力的培養
手繪技法能力的提高并非能夠一蹴而就,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生需要以產品的視角來觀察并結合科學的方法,長期的練習來提高。但練習的過程又難免是枯燥而又乏味的,此時也可以讓學生們去臨摹一些優秀的作品,不斷地提升手上功夫。
表達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說將一個產品的形態、方案、材質、顏色、功能、使用情景、細節、結構爆炸這些元素清楚的表達在紙上的能力。對于這些元素的探究,能夠使學生進一步去研究內部結構以及語義形態。并且可以介紹一些設計類書籍,讓學生了解設計背后的人機使用原理、心理學原理、以及經濟學原理。
同時我們也需要關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當然這些好的創意也是來源于對生活的感知與熱愛,同時也需要對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生態有更多的關注。未來更需要的是“T”型人才,既有認知的廣度,又有專業的深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