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如美+申燕+李亮
【摘要】文章從目前高職金融專業培養標準偏離了人才市場上崗位標準的現狀出發,分析了當前高職金融專業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后建議從課程開發與設置,改善實訓條件,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改進,使培養標準與崗位標準更好地實現對接。
【關鍵詞】金融專業 培養標準 崗位標準 對接
1.概念界定
(1)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培養的畢業生就業定位在于各類中小型金融機構,人才培養標準是培養能在中小型金融機構從事一線基礎性崗位,并且具備處理金融基礎業務的技能型人才,同時在德、智、體、美方面全面發展的,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技能型專門人才。
(2)崗位標準:所從事崗位的要求或者具備的條件。
2.專業標準與崗位標準的脫節現狀
目前金融類專業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共存問題:一是缺少面向職業崗位群的深入調查而開設的課程,職業崗位能力目標不明確:二是偏重學科知識的系統學習,課程內容與企業崗位需求脫節:三是重視專業技能訓練,忽視職業素質的培養,而職業素質是目前用人單位非常看重的基本條件。具體來看:
(1)部分課程開設過于理論。有的院校對高職金融專業課程設置與部分本科院校存在相似性,對基礎理論課程比較重視,而忽視了課程發展性、時代性,如對小額貸款、擔保,民間金融等完全適合高職學生的課程開發甚少。由于課程設置與本科院校雷同,導致高職畢業生在就業時與本科生相比,并無優勢,無法形成錯位競爭。
(2)專業培養標準脫離社會需求。有的院校專業設置脫離社會需求,不注重學生實力的培養。培養的學生往往存在以下問題:學生有較扎實的專業知識,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質、禮儀和法律觀念;甚至有的學生只會學習,不關心社會現狀,不了解社會熱點問題,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一個好的規劃,畢業時找不到就業方向:還有很多學生眼高手低,就業后出現穩定性差、離職率高等問題;有的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不愿從基層做起,寧愿呆在家里等待,或者只選擇在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工作,不愿意去偏遠地區工作;人際溝通能力差,與領導及同事缺乏有效溝通,工作能力沒有得到全面發揮。
(3)實訓課程存在的問題。實訓課程設置不科學,實踐課程形式單一,基本沒有涉及創新能力培養的內容:有的院校實訓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完全成為理論教學的附屬和輔助,甚至有的課程在實訓中仍然是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積極性難以調動:實訓課程的設置缺乏相應規范,沒有對應崗位進行實訓課程設置,而是完全針對教材設置實踐教學課時:而且有些課程在實訓中存在相互重復和交叉,造成教學資源浪費。
3.人才培養標準與崗位標準的動態對接建議
(1)必須調研社會需求找準適合高職金融生的崗位
通過登陸各商業銀行官方網站及招聘網站,發現商業銀行普遍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面向高職金融類專業畢業生的崗位較少,但是仍然有適合的崗位,比如區縣及偏遠地區支行的普通柜臺人員和大堂經理,新興的地方商業銀行臨柜人員和大堂經理,信用卡推廣及營銷專員,業務助理,電話接線員,大堂經理助理,銀保客戶經理。這些崗位特別注重語言溝通、金融禮儀等。
另外,可以與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期貨公司、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合作,這些公司大多需要金融營銷開拓業務。學校可以不斷輸送學生進行業務實習,將此計入學分,鍛煉學生,使他們不斷融入金融業,熟悉金融業各崗位業務,將實訓真正地落實。
(3)按照崗位要求和標準開設對應課程
將所調研的崗位匯總和細化,研究和分析每個崗位需要的專門課程和全部課程的共性課程,從崗位要求反過來開設課程,形成課程體系和培養計劃與標準。在制訂課程標準時只有引入職業崗位標準依據職業崗位標準引導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才符合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組織課程教學內容,并把職業情境和企業文化理念融入教學過程,才能實現專業人才培養過程與企業對接,專業課程標準與職業崗位標準對接,最終形成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生產和發展相適應的良性循環。
(4)通過跟蹤調查往屆畢業生工作情況,適時調整課程體系。
從目前跟蹤調查的結果來看,畢業生從事的基礎性金融崗位對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要求不是太高,更多的要求職業道德、靈活度、交流溝通能力與營銷能力。因此,通過跟蹤調查表既可以了解學生的就業在崗狀態及企業對其評價,還可以了解企業是否存在最新的崗位,從而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新開設對應課程。
鑒于學生就業崗位情況的分布與未來發展趨勢,在金融專業課程設置上應該增加廣度、減少深度,具體作如下調整:一是針對理論性較強,學習起來比較困難,而且與初次就業崗位不直接相關的課程應該刪掉:二是在課程設置及教學中應增加對學生情商的培養:三是金融專業還有一部分的學生從事財經相關工作,而且預期還會增加,因此,需要改變目前金融專業課程設置比較單一的現狀,應該增設一些其他財經類課程,以擴展學生的就業范圍。
(5)設立工作室與企業訂單培養
在條件許可情況下,在學校可以成立理財工作室,不需要多大多豪華,代理銷售金融產品。比如,針對有證券從業資格的學生可以與證券公司合作,針對有金融服務師資格的學生可以代理銷售證券公司、銀行、信托機構等的理財產品。高職院校積極開展與小額貸款公司、各類投資公司等小型金融機構的合作,收集企業意見和建議,了解他們的崗位需求,展開雙贏合作進行訂單式培養,為減少企業的培訓成本的同時也為學生的就業打下基礎。
4.結論
學校和學生都應該轉變觀念,應將崗位細化且應定位于各類中小型金融機構,這些機構的崗位更適合高職金融類專業學生,使學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平臺。
高職院校應該在了解學生頂崗實習情況的同時進行專業建設調研,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變化進行專業課程的調整和設置,制定符合崗位需要的人才培養計劃,解決人才與企業需求脫節的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