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金英
摘 要: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素質教育成為教育的趨勢和主流,我國對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特別是對于中小學教育方面。這其中數學學科教育更是受到很多人的關注,數學學科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已經逐漸被很多的學校和老師所認可。數學學科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學科,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至關重要,中國的數學課堂也具備鮮明的特點,基于對這些特點的總結和探討,才有利于數學學科教育的完善。
關鍵詞:數學;優質課程;特點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素質教育成為教育的趨勢和主流,我國對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特別是對于中小學教育方面。這其中數學學科教育更是受到很多人的關注,數學學科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已經逐漸被很多的學校和老師所認可。數學學科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學科,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至關重要,中國的數學課堂也具備鮮明的特點,基于對這些特點的總結和探討,才有利于數學學科教育的完善。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優質課是特定時期課堂教學的縮影,逐漸成為課堂研究的新視角。通過優質課程的研究和探討,更能夠總結出數學教學的經驗和不足,才能夠更好的發揮優質課的導向作用。
1小學數學優質課程的特點分析
1.1教學課程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
往往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改革一詞一直以來處于重要的位置,并且在改革的過程中,一直在追求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小學數學的課堂的內容既有時代性又有相似性,總結來看都是圍繞著學生的認知程度開展的教學。所以優質的數學教學一直是在追求著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一致性。
1.2教學過程的一致性
凱洛夫曾經提出過教學過程理論,簡單可概括為“六環節教學法”,所以在數學優質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一直也在追求著教學過程的明確性。包括教學知識的回顧和復習、新的教學內容的導入、教學內容的講解、教學內容的鞏固、教學內容的總結等。優質的數學教學要求在教學活動開展的各個環節中都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性,能夠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得到更多的認知方面的引導。
1.3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革
想要實現小學數學優質課堂,能夠體現一定的吸引性和趣味性。所以應注重在教學過程的一致性中追求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小學生的性格處于構建和完善期,興趣也是在逐漸的培養和形成。所以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抓住孩子的內心,嘗試激發和引導學生的興趣,巧妙的將數學與生活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實現小學數學優質課堂。如數學廣角《植樹問題》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對植樹問題進行學習,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可以要求學生在新穎的教學模式下可以自由發揮,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利用所學知識,完成對小學數學的學習。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只起到引導和答疑的作用,完全讓學生自主的完成學習過程,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形成優質課堂。
1.4強調以學生為主的話語權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往往許多老師采取所謂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老師主導了教學的全部過程,而學生只顧聆聽、記錄和識記。這種教學方式難免使得教學過程過于呆板,效果欠佳,只能說是應試教育的陋習,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而現階段優質的數學教學要求老師能夠把更多的話語權交給學生,老師只是在引導學生開展完整的教育學習。在這種教學模式過程中,數學老師主要負責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進度,通過交流發現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問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
1.5強調實踐教學,培養實踐能力
如今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強調數學的生活化,也就是更加重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所以優質的數學課程也要能夠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就體現為教學的實踐過程,巧妙的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各種表現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的氛圍中能夠獲得更多的啟迪和啟發是教育追求的真諦。
2小學數學優質課程的構建
2.1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鑒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數學教師要學會挖掘數學知識中的趣味性,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感染學生,把學生從枯燥的數學學習中解脫出來。特別是在課程的導入階段,可以充分借助故事情節,融入數學知識,將要教授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引導出來。
2.2引入多媒體教學,強調直觀感受
優質的數學教學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直觀的展示出來,就需要巧妙的借助現代化的教學儀器,比如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能夠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能力,通過看、聽、想多角度的理解數學問題,領會數學的奧妙。比如在向學生講述“位置與方向”的過程中,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汽車、飛機等的位置移動,讓學生獲得更加直觀的感受。
2.3強調合作探究,增加數學的交流互動性
在優質的數學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同學學生的探究來獲取更好的教學成果,比如在進行幾何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教學工具,讓學生自己進行簡單的組裝和拼接,來獲得自己想要的圖形,并且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在拼接的過程中能夠學會思考或者通過探討來總結各種圖形的特點。
2.4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教師的教學內容越接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背景,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體驗,科學、有效地挖掘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素材,主要是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素材。比如,在向學生教授“統計”知識的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零花錢進行統計和運算,教給學生如何更加合理的進行資金的分配等。
參考文獻:
[1]姜麗艷.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特征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198(31):40-40.
[2]尹建平.淺談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構建因素[J].新課程學習:下,2014(3):7-8.
[3]孫艷晶.不同時期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特征分析及其啟示[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12):79-79.
[4]王洪進.論打造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策略與途徑[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10(Z2).
[5]剝勝利.基于小學數學優質課堂構建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4(84):74-75.
[6]陳祥彬.開展優質課研究與交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重慶市第五屆小學數學優質課競賽綜述[J].小學數學教育,2012(10):6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