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摘要:科學教育是幼兒園各項教育活動的基礎。例如,通常教師以游戲作為幼兒學習的手段,而游戲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創造性的模仿和想象,幼兒如果對周圍環境不了解,游戲對幼兒來說就很無聊。科學教育活動內容源自幼兒的生活,是幼兒感興趣的課題。預定性科學教育活動是科學教育的一種,是幼兒教師在課前預設的活動,開展多種多樣的預設科學活動能有效豐富幼兒的認知經驗,為今后學習科學提供有力基礎。
關鍵詞:幼兒園;預定性;科學教育;設計
大家都知道幼兒喜歡問“為什么”“怎么會這樣”等等的話題,興趣來源于對身邊周圍的事物,他們喜歡在自由的、寬松的環境下大膽猜想、探索、暢所欲言。那么作為幼兒園教師就應多創設、組織科學教育活動,滿足幼兒好學好問的欲望。
一、科學設計活動目標
創設預定性科學教育活動第一環節就是活動目標的設計。所定的目標要求在活動結束后幼兒必須能夠達到。設定的目標要符合全體幼兒的已有發展水平,教師作為活動的設計者要把重點置于本次科學教育活動的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活動目標的設定要從幼兒的角度去說明,幼兒通過參與本節科學活動的學習與認知達到了什么樣的發展。
二、科學教育活動環境的創設與材料的準備
(一) 科學教育活動環境的創設首先要寬松、自由
因為只有在寬松自由的環境里幼兒才會沒有壓力,一個人的心理自由了,心理的安全指數也會增高。教師的對幼兒足夠的信任與支持對幼兒心理環境來說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活動中要尊重幼兒的暢所欲言。例如:教師提問:“有什么辦法讓塑料袋子里的水噴的更遠?”可能幼兒給的回答五花八門:把塑料袋子放到高出、塑料袋子水位上方扎個小孔、在塑料袋子里放個水泵等等。此時教師不馬上做評判,而是肯定、贊揚、支持他的想法,提供環境讓幼兒去操作驗證猜想。只有在這種自由、安全的環境下幼兒才能安靜地、放松地、大膽地發揮想象力,在科學活動中積極探索與操作,從而完成預設的活動目標。
(二)環境的創設場地的選擇要遵循無污染、空氣清新、干凈衛生、安靜不吵鬧的原則
場地選擇要根據活動內容而定。做有責任心的教師,不要怕費事。比如觀察樹木、花草等就應選擇在室外進行,不過有些活動可以在戶外,也可以在室內,比如觀察魚兒、烏龜、蝌蚪、蟲類等等。教師可根據天氣情況靈活選定。而與天氣相關的預定性科學教育內容應選擇在相對應的天氣情況開展。至此才會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達成目標。
(三)活動材料的準備是為完成活動目標而服務的
材料的選擇要具有趣味性、操作性強。數量的準備要充足,減少幼兒不必要的消極等待時間,人手都具備不僅能激發每一名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會提高活動的效率。當然材料數量的充足準備不是越多越好,還要考慮到客觀條件的限制。例如在認識烏龜的活動中,可以以分組形式開展,每組桌上一套包括龜缸、烏龜、龜食等在內的材料。不易搜集的材料、出于安全的考慮不宜操作的全班可以共用一套,例如學習消火栓使用方法、認識家用電器等等。
三、合理設計活動過程
預定性科學教育活動是以集體活動組織展開的,受時間的制約,小班的一次集體教育活動時間不超過20分鐘,中大班不超過30-35分鐘。過程的設計的科學性直接決定目標能否實現。
(一)第一環節導入設計
導入能有效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根據內容需要可以才用以下方法:第一,物質材料導入法,這里的物質材料可以是實物、模型、圖片等等,教師以提問、發出指令讓幼兒隨教師思路進入活動的過程里。第二,情景表演導入法,活動前請配班老師或幾名幼兒表演,引出疑問、提出問題,請全班幼兒圍繞這個話題討論、假想、實驗、觀察來解決問題。第三,文學藝術導入法,猜謎是一種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如:五個兄弟為一家,兩家兄弟不分家,又能跑又能跳,走的時候貼著地。來導入認識小腳活動。
(二)第二環節過程部分的設計
活動過程的環節設計上下環節要環環相扣緊密聯系,能動起來也能安靜下來,兩者交替進行,內容的難度由簡到難。時刻注意幼兒對活動興趣的濃度。教師組織的語言要精煉、通俗易懂,語態兒童化,具有啟發性、邏輯性。讓幼兒成為學習主人,主動參與活動、去探索發現科學的奧秘。
操作活動的形式是多樣的、反復多次的操作能夠讓幼兒有更豐富的認知體驗。幼兒自己通過實操與總結得到實驗結果,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發展。例如,怎樣讓雞蛋浮在水里,教師為幼兒準備了雞蛋、裝有水的量杯、面粉、糖、鹽等,通過操作幼兒探索出將足夠的鹽溶于量杯中,雞蛋能漂浮。以此了解鹽能改調水的濃度。
討論活動中更應注重的是讓幼兒人人動口,讓每一名幼兒都有發言的機會。你一言我一語,幼兒的觀點與想法可以互相啟發、補充。教師把重點或難點向幼兒提出后先不急于讓一名幼兒回答,而是創設分組討論讓他們互相討論、商量。
(三)第三環節結尾活動的設計
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展開結束活動,比如故事結尾、游戲結尾等等。將活動延伸到幼兒園科學區、探索區等,也可以延伸到家里,形成家園合作。預定性科學活動的結束應該是開放式的。鼓勵幼兒繼續發現、體驗科學活動的趣味性,從而達到更有效的效果。
總之,預設性科學教育活動成功的開展需要幼兒教師縝密的設計與思考,選擇有教育價值的科學內容,設計適宜幼兒科學探索理想的環境,在活動過程環節中運用合理的教育方法,這對幼兒園老師來說是莫大的挑戰,也是幼兒園教師職業專業價值的展現。
參考文獻:
[1]惠韶文. 如何設計幼兒園正規性科學教育活動[J].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0(4):42-45.
[2]徐磊.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重要性[J]. 成功(教育), 2013(8):216-2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