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 堯
創業者之歌
⊙ 姚 堯
建筑企業的形象,集體當家人的品格,搏擊市場的能力,將會產生永恒的輻射,將會留下歷史的印痕。這輻射,這印痕,是膽與識、智與力、誠于信、榮與辱,全方位、深層面、多魅力的完善的結合。
——題記
這是一首動人心弦的奮斗之歌,這是一曲鏗鏘悅耳的奉獻之歌,它的主旋律就是改革創新,奮力搏擊。曹縣建工局黨組成員、建安集團總經理王勇以超常的目標,超常的速度,超常的舉措,譜寫著干事創業者的時代勁歌。他喜歡《敢問路在何方》這首歌。當歷史掀起這沉重一頁的時候,不知有多少人為曾隨波逐流而放棄拼搏,又不知有多少人為光陰流逝而抱憾不已,那么,作為集團總公司總經理的王勇感受更多的則是路在腳下的自豪,擔當責任的欣慰。2011年初上任時,他背著企業多年未解決的遺留問題,人才流失,員工領工資困難等沉重包袱;6年的光陰,年上繳利稅達到一千余萬元,真可謂步步都是新起點,年年都作新貢獻。
總經理王勇上任6年來,集團總公司榮獲中國誠信經營企業、國家“AAA”級安全文明標準化工地2項,山東省安全文明標準化工地5項,省級安全文明優良工地8項,菏澤市建設工程優質結構杯9個,“牡丹杯”4個。連年獲省、市“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省、市“AAA”級誠信企業。2014年,獲縣委、縣政府“四百工程”特殊貢獻獎,2015年,獲全縣重點企業突出貢獻獎,榮獲山東省“工人先鋒號”、菏澤市“五一勞動獎狀”、菏澤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等殊榮,換來了全員質量意識和企業的自尊。王總本人先后榮獲山東省建設系統先進個人,兩次記功嘉獎,獲山東省質量、安全管理先進個人、省“安康杯”競賽優秀組織者,菏澤市勞動模范、市“技術創新能手”、市“青年榜樣”、市“拔尖人才”。榮獲曹縣“十佳建功立業標兵”、“十佳科技創新工作者”、“十佳黨員先鋒崗”、“十佳人大代表”、“敬業奉獻先進個人”等稱號。面對這一切,王勇卻說,省優、市優不算優,用戶滿意才算優;金獎、銀獎不算獎,用戶說好才是最高獎。
短短的六年,建安人在王總的帶領下,由人才另棲高枝到引鳳落巢;從一個普通企業,一躍成為繳稅大戶。其發展速度,其創業奇跡令人嘆服。他們那層出不窮、出奇制勝的經營戰略,事事都開行業之首;他們那“抓創新、樹品牌、講誠信、增效益”的孜孜以求的干事創業精神,更創昔日之無而獨占鰲頭;他們那“集體利益共同體”之說,使員工個個精神振奮而為之不遺余力。
總經理王勇那雙多思的明眸,無時無刻不在閃爍出思索的光芒,那充滿信心的眉頭上,深刻著一道道智慧和力量。他理順一團麻,擰成一股繩,織出一片彩虹。
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也就沒有未來。
危難之際顯身手,需要的是迎接挑戰的勇氣,戰勝絕境的信心和不屈不撓的氣概。
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困惑。歷史常常使人啼笑皆非。誰能料到當時擔任縣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副站長的王勇,被縣建工局領導安排到入不敷出、經營不景氣的建安集團任總經理?王總面臨的是技術人才紛紛跳槽,另攀高枝,行管人員下海謀第二職業,人心思離,人心思走。外出施工訴訟案件接連不斷。王總帶著領導的重托,帶著員工的企盼,以一名企業家的胸懷和膽略走馬出任曹縣建安集團總經理。
王總面對問題成堆、困難成山的處境,何去何從,上級、朋友、親屬都為他捏了一把汗。他心里清楚,背水舉哀兵,沒有退路可走。他心里有一種堅韌不拔、永遠不服輸的心理。王總說得好:“難不怕,不難要咱黨員干部干啥!”
總經理王勇通過與副總、企業中層多次溝通交流,找出存在問題的根本,那就是基礎管理薄弱,工作紀律松懈,任務有布置沒落實,沒有創出自己的品牌;員工缺乏創新意識,項目經理一味抓工期,忽視工程質量;一味求效益,對安全文明生產不夠重視。為此,王總相繼出臺《行管人員工作紀律》、《質量安全獎罰規定》等管理制度。從此,管理工作走向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職工氣順了,管理做活了,市場打開了。
這是王總第一次與全體職工對話:“市場經濟不同情弱者,更不同情眼淚。相反,挑戰與機遇同在,失敗與成功并存。天時再好,不去耕種,也絕然無收獲;市場不景氣,處心積慮,苦心經營,也能峰回路轉,曲徑通幽。留得勇氣在,不怕事不成。從現在起,我帶領大家一同爬山,一起趟河,攜手沖刺·……”這樣,總經理王勇在曹縣建安集團這個舞臺上,不止于此,應該說是在市場經濟這個大舞臺上,拉開了拓荒者的帷幕,演奏起干事創業的第二樂章。
沒有競爭就沒有動力,管理創新是企業自我挖潛的保證。有質量才有市場,才能使你的企業永葆青春
決策,需要膽略和勇氣,更需要有拼搏和擔當精神。如果說,王總上任之初是同困難的逆境拼搏,那么眼下則是競爭市場上的搏擊。
市場是無情的,而給人們的機遇又是平等的。它像一道無形的門緊鎖著,開啟市場的“金鑰匙”就在你的手里,這就是“質量和誠信”。“金鑰匙”的含金量越高就能越掌握市場的主動權。而質量和誠信又都源于“管理創新”。因為,管理出效益、出效率、出品牌,這是企業走向成功的共同規律。
王總深深認識到,工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不打好質量翻身仗,不徹底提高職工質量意識,扭轉企業困難局面將是一句空話。他憑著超凡的眼光和敢于爭雄的氣魄,沉疴下猛藥,敢于向不重視質量的項目經理亮劍!在質量管理上走出了四步好棋:
——大力推行標準化管理。制定了工程分部分項質量標準,結合公司質量管理體系,完善了質量分析、質量審核、質量督導、質量考核、質量獎罰5項質量管理制度和200多項管理技術、工作標準。在終端細部處理上下功夫,嚴把一次成品關。
——實行質量責任制,強化質量意識。公司制定了各工種、項目負責人質量責任制,上至公司分管領導,下至項目部、操作工人,每個人身上都有質量指標和責任,按照質量指標完成情況予以獎罰。
——強化品牌意識,實施品牌戰略。產品有價,品牌無價。結合ISO9000質量認證體系,修訂完善了質量記錄,編制了質量保證手冊。形成了崗位保質量,人人講優質,“今天的質量,就是明天的市場”的良好氛圍。
——設立了工程回訪辦公室。回訪人員定期與建設方溝通交流,及時將建設方提出的問題反饋到項目部,將質量問題控制在萌芽之中,拉近了與建設方、用戶的距離。
功夫不負有心人。建安人的汗水沒有白流。經過5年的拼搏創新,他們終于迎來了工程產品質量的春天,迎來了建筑市場的春天,贏得了社會各界和眾多建設單位的青睞。目前,曹縣建安集團以優質的建筑產品和良好的社會信譽,先后承建了萬基世紀名城、國家糧食儲備庫、綠洲國際花園、錦繡豪庭、水岸城邦、上海通盛、名門世家、新華小區、財富廣場、人民醫院、保健苑、古城商業街二十余個小區建設任務。目前,又參與承建了三利輪胎溫馨家園、萬基廣場大潤發超市、福利中心二期、龍達鋼材市場等工程項目。
回眸曹縣建安集團近年來的發展,可以看出,王總當初制定的經營方針“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優、人優我奇”,是出奇制勝的一大法寶。王總與他的企業,牢牢把握了這一搶占先機的競爭意識。市場競爭道是有情卻無情,適者生存,優勝劣汰。他們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勇立潮頭踏浪而行。
企業的“企”字是人字當頭。“利益共同體”保證了員工的合法權益,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日益凸顯。
幾年來,曹縣建安集團堅持實施了以“共盡責任,共擔風險,共同目標,共創效益,共享利益”為基本內容的“利益共同體”機制管理。有了這個利益共同體,企業與企業員工同呼吸,共命運,互相依賴,休戚與共,攜手并肩闖過幾度“崢嶸歲月”,有了這個共同利益體,使職工產生圍繞企業轉動的向心力、凝聚力。總經理王勇說得好:“任何偉業非一人之舉,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而群體的力量才是企業加速發展的動力”。
王總上任后,先后制定完善了企業職工住院探視制度、特困職工送溫暖制度、離退休干部職工病亡慰問制度、農民工工資發放管理制度。鼓勵一線工人在崗自學成才獎勵制度,給予考取建造師人員工資補助。
班子的團結協調,是企業成功、企業發展的關鍵。王總以他的品德、才能、善斷和容人之度而發揮了領導層的積極性,帶出了一個團結、協調、扎實、高效的領導班子。他當班長,不當家長,帶頭發揚民主協商,在決策重大問題之前廣泛征求意見。平時注意班子成員之間的思想溝通,工作中一切從大局出發,從不計較個人的恩怨……
建安集團是企業、是學校、是熔爐、是搖籃。這里,點滴之水書寫江河浩瀚;這里,有他燃燒的情感和希望,有他充實的人生。
王總自喻是潔白清澈的普通一滴水,可這水可以匯成小溪,匯成江河,匯入海洋,它涌起萬頃濤浪,托起每一天的太陽。
是的,總經理王勇在創業者之歌中是當之無愧的領唱者。這領唱回響在社會舞臺的每一個角落,回蕩著自我挑戰,自我超越的高昂旋律。